方劑組成解釋
康復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清熱:生地黃性寒,味甘苦,歸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的功效。康復丸常用於治療熱病後期陰虛火旺、津液不足等症,生地黃可滋陰降火,補充津液,促進恢復。
- 養血生津:生地黃能養陰生津,潤燥止渴,適用於氣血不足、陰虛燥熱、口乾舌燥等症。康復丸通常針對體質虛弱、氣血不足的患者,生地黃可以補充血液、滋潤臟腑,促進康復。
康復丸中加入女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腎: 女貞子性涼,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明目烏髮的功效。康復丸多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鬚髮早白等症狀,而女貞子正好可以補腎陰,改善腎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 改善肝腎陰虛: 女貞子不僅補腎,亦可滋養肝陰。肝腎同源,肝陰不足易導致腎陰虛,而女貞子可同時滋養肝腎,有助於改善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皮膚乾燥等症狀。
康復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 補血活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血虧虛、血瘀阻滯而導致的虛弱乏力、面色蒼白、月經不調等症狀,當歸能起到改善作用,有助於患者康復。
二、 調和氣血:當歸可調和氣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身體機能恢復。其性溫和,不會對身體造成過大的刺激,適合用於多種虛弱狀態,尤其適用於氣血不足、氣血運行不暢的患者。
康復丸中加入太子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益氣健脾: 太子參性甘平,入脾肺經,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止渴之功效。康復丸多用於氣虛體弱、脾胃不健者,太子參可補益脾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康復。
- 滋陰潤燥: 太子參亦可滋陰潤燥,緩解氣虛所致的燥咳、口乾等症狀。康復丸中往往配合其他滋陰潤燥藥材,共同發揮滋陰補氣的作用,促進機體恢復。
康復丸方劑中含有續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肝腎,強筋骨: 續斷性味甘苦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續筋接骨之效。對於因肝腎不足、筋骨失養而導致的腰膝痠軟、肢體無力、骨折癒合不良等症狀,續斷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續斷亦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瘀血腫痛等症狀,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康復丸中加入續斷,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筋骨疼痛、肢體無力等症狀,促進骨折癒合,達到康復的目的。
康復丸中加入菟絲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腎益精:菟絲子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壯陽固精的功效。對於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遺精滑精等症狀,菟絲子能起到改善作用。
- 固本培元:康復丸常用於治療因腎虛引起的各種身體虛弱症狀,如體力下降、免疫力低下、疲乏無力等。菟絲子能補益腎氣,固本培元,從根本上提升人體的抗病能力,促進身體康復。
康復丸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補脾益腎,增強體質: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腎二經,具有補脾益腎、滋陰養血、健脾固精之功效。康復丸常用於治療虛損羸弱、脾腎虧虛等症狀,而山藥的補益作用正好能改善患者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康復。
二、健脾和胃,增進食慾: 山藥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對於因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康復丸中加入山藥,有利於患者更好地吸收藥物營養,加速康復。
康復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原因在於其獨特的藥性與功效:
- 斂肺止咳:五味子性酸收斂,可收斂肺氣,止咳化痰,對於肺虛久咳、咳喘氣促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固精益腎:五味子味酸入腎,能補腎固精,對於腎虛精虧、遺精滑精、腰膝酸軟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因此,康復丸中加入五味子,旨在通過其斂肺止咳、固精益腎的功效,全面增強患者的體質,幫助其康復。
康復丸中加入何首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精血,烏髮黑髮:何首烏性微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益精血、烏髮黑髮的功效。對於因腎精虧虛、血虛所致的頭昏眼花、頭髮早白、鬚髮脫落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 滋養肝腎,延緩衰老:何首烏同時也具備滋養肝腎、強筋健骨的功效,有助於延緩衰老,提高機體免疫力。在康復丸中加入何首烏,可以進一步提升其整體的補益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康復丸中加入地骨皮,主要是因其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其清熱涼血作用,能有效緩解發熱、口渴、咽痛等症狀;滋陰潤燥作用則能改善燥熱引起的皮膚乾燥、口乾舌燥等問題。
因此,在康復丸的配方中加入地骨皮,有助於清熱解毒、滋陰潤燥,促進身體康復。
康復丸中加入珍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心安神: 珍珠性寒,味甘鹹,入心經,具鎮心安神之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珍珠能起到平復心神、改善睡眠的作用。
- 清熱解毒: 珍珠亦具清熱解毒之功效。對於外感熱毒、瘡瘍腫毒等病症,珍珠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因此,康復丸中加入珍珠,能起到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恢復身體健康。
康復丸中加入滑石,主要原因有二:
一、利水滲濕:滑石性滑潤,味甘淡,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通淋止痛之效。康復丸常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小便不利等症狀,滑石可幫助利水消腫,改善尿路通暢,達到清熱利濕之效。
二、清熱解毒:滑石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在康復丸中,滑石可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之功,減輕炎症反應,促進疾病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康復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要用於肝腎陰虛、精血不足所致諸症。
- 頭昏、耳鳴:腎開竅於耳,肝腎陰虛則虛陽上擾,清竅失養,故頭昏耳鳴。
- 失眠、健忘:心血不足,陰虛內熱擾神,故心神不寧,失眠多夢;腎精虧虛則腦髓失充,記憶力減退。
- 遺精盜汗:陰虛內熱,虛火擾動精室,則夢遺滑精;陰虛不能斂陽,營陰外泄,故夜間盜汗。
- 腰痠乏力:腰為腎之府,肝腎不足則筋骨失養,故腰膝痠軟、肢體倦怠。
綜合而言,此方功效為滋補肝腎、養血安神、清虛熱、固精止遺,適用於陰虛內熱、精血不足的虛勞之證。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滋補肝腎、填精益髓
- 地黃(200克):重用生地,滋陰涼血,養腎填精,為君藥。
- 女貞子(酒蒸):補肝腎陰,清虛熱,助地黃滋陰。
- 菟絲子:補腎益精,固攝下焦,改善遺精腰痠。
- 續斷:補肝腎、強筋骨,兼能通血脈,防滋膩滯邪。
- 山藥:健脾益腎,固精止遺,與地黃相配,脾腎同調。
此組藥物共奏補腎填精、養肝明目之效,針對肝腎陰虛之本。
2. 養血安神、調和心脾
- 當歸:養血活血,與地黃合用增強補血之力。
- 太子參:益氣生津,補而不燥,助氣血生化。
- 五味子(醋蒸):斂汗固精,寧心安神,兼能澀腸止瀉。
- 首烏藤:養血通絡,安神助眠,改善失眠多夢。
此組藥物側重養血補氣、調和心神,改善失眠健忘、體虛乏力。
3. 清虛熱、鎮潛安神
- 地骨皮:清退陰分虛熱,治盜汗骨蒸。
- 珍珠母:平肝潛陽,鎮靜安神,抑肝陽上亢之頭暈耳鳴。
此組藥物清熱兼鎮靜,針對陰虛內熱、虛火上炎之標證。
4. 工藝輔助
- 滑石粉:僅用於丸劑打光,無藥理作用。
整體治療原理
- 標本兼治:以滋補肝腎(治本)為主,兼清虛熱、安神固精(治標)。
- 動靜結合:補陰藥(地黃、女貞子)配合活血通絡藥(當歸、首烏藤),防滋補滯膩。
- 五臟同調:
- 腎(地黃、菟絲子)填精,
- 肝(女貞子、珍珠母)養陰潛陽,
- 心(五味子、首烏藤)安神,
- 脾(山藥、太子參)益氣生血。
全方協同,適用於慢性虛損性疾病,尤其以肝腎虧虛、陰血不足為核心病機者。
傳統服藥法
地黃200克,女貞子(酒蒸)60克,當歸60克,太子參60克,續斷60克,菟絲子(餅)60克,山藥100克,五味子(醋蒸)60克,首烏藤100克,地骨皮100克,珍珠母100克,滑石粉適量。
滋腎,養血安神。
將山藥、當歸、太子參、五味子。珍珠母研細,過篩。余藥置鍋中煎兩次,合併,濾過,取上清液,濃縮成稠膏,與藥粉混勻,乾燥,再研細,冷開水泛小丸,乾燥,用滑石粉打光,每10粒重1克。
每服30粒,1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宜長期服用,不可間斷。
- 服藥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康復丸, 出處:《山東省藥品标準》。 組成:地黃200g,女貞子(酒蒸)60g,當歸60g,太子參60g,續斷60g,菟絲子(餅)60g,山藥100g,五味子(醋蒸)60g,首烏藤100g,地骨皮100g,珍珠母100g,滑石粉適量。 主治:滋腎,養血安神。主治:頭昏,耳鳴,失眠,健忘,遺精盜汗,腰痠乏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