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濕補中湯

HANG SHI BU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肺經 19%
心經 16%
胃經 15%
腎經 9%
肝經 6%
大腸經 5%
膀胱經 3%
膽經 3%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行濕補中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氣健脾: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之效。濕邪困脾,脾失健運,則氣虛乏力、食慾不振,人參能補氣健脾,增強脾胃運化濕邪的能力,從根本上解決濕邪困脾的問題。
  2. 扶正祛邪:濕邪侵襲,容易導致氣虛,而人參能補氣扶正,提升人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濕邪的侵襲。同時,人參也能起到一定的祛濕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行濕補中的目的。

行濕補中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方中因濕邪困脾,脾失健運,故用白朮健脾燥濕,以利水濕運化,恢復脾胃功能。
  2. 補氣升陽: 白朮還具有補氣升陽之效,可補中益氣,提升陽氣,促進氣血運行,進一步利水除濕,改善因脾虛濕困導致的氣虛乏力、面色萎黃等症狀。

白朮的加入,可有效祛除濕邪,健脾補氣,協同其他藥材,達到行濕補中之功效。

行濕補中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行濕補中湯以祛除濕邪為主要目的,而茯苓能幫助將體內濕氣排出,避免濕邪困阻脾胃,影響中氣。
  2. 健脾益氣:茯苓同時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可以補益脾胃,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避免因濕邪困脾而導致脾虛。

因此,茯苓在行濕補中湯中發揮著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雙重功效,有助於祛除濕邪,同時補益脾胃,達到行濕補中的目的。

「行濕補中湯」中加入蒼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健脾:蒼朮性溫燥,具有燥濕化痰、健脾開胃的功效。該方旨在行濕化濁,健脾補中,而蒼朮正好能針對濕邪困脾、脾虛不運的病症,起到疏通脾胃、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
  2. 祛風止痛:蒼朮兼具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濕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肢體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亦可起到緩解作用。此與方劑中行氣活血、補中益氣的功效相輔相成,可更全面地解決濕邪所致的各種病症。

行濕補中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燥濕: 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行濕補中湯旨在行氣化濕、健脾補中,陳皮的理氣燥濕作用,有助於疏通氣機,排除體內濕氣,促進脾胃運化,達到行濕補中的目的。

2. 和中開胃: 陳皮亦有和胃止嘔、開胃消食之功。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者,陳皮能起到開胃助消化、增進食慾的作用,進而提升藥效,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行濕補中湯方中加入厚朴,是為了化濕行氣

厚朴味辛、苦,性溫,歸脾、肺、胃經。其功效主治 燥濕化痰,行氣止痛。在行濕補中湯中,厚朴能 清除脾胃濕氣,促進脾胃運化,同時 疏通氣機,緩解氣滯,有助於濕邪的排出,達到健脾補中的效果。因此,厚朴是行濕補中湯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行濕補中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 黃芩味苦寒,具清熱燥濕之效。行濕補中湯主要針對脾虛濕困,症狀多為腹脹、納差、便溏等。黃芩可清熱除濕,去除脾胃中的濕熱,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
  2. 瀉火解毒: 黃芩亦有瀉火解毒之功。若脾虛濕困伴隨有濕熱內蘊,可出現口苦、口臭、舌苔黃膩等症狀。黃芩可清熱瀉火,解毒消炎,協同其他藥材,從根本上解決脾胃濕熱問題,進一步提升療效。

總之,黃芩在行濕補中湯中扮演著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角色,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健脾益氣、行濕化濁的功效。

行濕補中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潤肺,生津止渴: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清熱潤肺、生津止渴之效。濕邪阻滯脾胃,易導致肺熱津傷,出現口渴、咳嗽等症狀。麥門冬能清肺熱,生津液,緩解濕熱所致的肺燥津傷。
  2. 滋陰養胃,健脾益氣: 麥門冬同時也具備滋陰養胃的功效,能滋養脾胃陰液,緩解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行濕補中湯中,常搭配健脾益氣的藥材,麥門冬的滋陰作用,可與之相輔相成,達到補脾益氣、行濕化痰的目的。

行濕補中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效。方劑中加入澤瀉,有助於去除體內濕氣,改善濕邪困脾、脾虛不運所致的腹脹、肢體沉重等症狀,達到行濕的目的。
  2. 健脾補中: 澤瀉雖性寒,但味甘,能益脾胃,與其他補中藥材配合使用,可以溫補脾胃,改善脾胃虛弱、運化失調的症狀,達到補中的效果。

總之,澤瀉在行濕補中湯中的作用,是通過利水滲濕、健脾補中的雙重功效,達到行濕補中的目的,使脾胃健運,濕邪消散。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行濕補中湯」組成包括人參、白朮、茯苓、蒼朮、陳皮、厚朴、黃芩、麥門冬、澤瀉,主要功效是治療單獨腹部腫脹。

白朮: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人參:補氣生津、益氣養血、健脾益肺、固表止汗、安神益智。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

總結:中藥方劑「行濕補中湯」具有補氣、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燥濕、健脾胃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單獨腹部腫脹。以上介紹僅供參考,實際用藥應遵循醫師指示。

傳統服藥法


人參2錢,白朮(麩炒)2錢,白茯苓3錢,蒼朮(米泔浸)1錢5分,陳皮1錢5分,厚朴(薑炒)1錢,黃芩2錢,麥冬(去心)2錢,澤瀉2錢。
氣不運,加木香8分,木通2錢;氣下陷,加柴胡8分,升麻4分;朝寬暮急,血虛,加當歸3錢,川芎1錢5分,白芍(炒)2錢,香附2錢,黃連(薑炒)6分,去人參;朝急暮寬,氣虛,倍參、朮;朝
補中行濕,利小便。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行濕補中湯, 出處:《夀世保元》卷三。 組成:人參2錢,白朮(麸炒)2錢,白茯苓3錢,蒼朮(米泔浸)1錢5分,陳皮1錢5分,厚朴(薑炒)1錢,黃芩2錢,麥冬(去心)2錢,澤瀉2錢。 主治:補中行濕,利小便。主治:單腹蠱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