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胃飲

HE WEI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肝經 19%
肺經 15%
心經 10%
胃經 9%
腎經 7%
大腸經 4%
三焦經 3%
膀胱經 2%
膽經 2%
脾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和胃飲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降逆止嘔: 吳茱萸性溫,入肝、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胃寒嘔吐、脘腹冷痛、食慾不振等症,吳茱萸能溫暖胃陽,驅散寒邪,降逆止嘔,改善胃功能。
  2. 燥濕止瀉,止痛: 吳茱萸兼具燥濕止瀉、止痛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寒、寒濕內盛引起的腹痛、泄瀉,吳茱萸能溫燥脾胃,驅散寒濕,止痛止瀉。

因此,和胃飲中加入吳茱萸,是為了溫中散寒、降逆止嘔,同時兼具燥濕止瀉、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整體上調理脾胃,改善胃寒嘔吐、腹痛泄瀉等症狀的目的。

和胃飲中加入黃連,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燥濕止嘔: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嘔的功效。對於胃熱引起的嘔吐、口乾舌燥、泛酸等症狀,黃連可有效清熱降火,緩解不適。
  2. 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 黃連能抑制胃酸分泌,並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保護胃黏膜免受胃酸侵蝕,對於胃炎、潰瘍等病症具有緩解作用。

總之,和胃飲中加入黃連,主要是為了清熱瀉火、燥濕止嘔,並保護胃黏膜,達到和胃止嘔的效果。

和胃飲中添加乾薑,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溫中散寒,止嘔逆: 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逆的功效。對於寒邪犯胃,導致胃寒嘔逆者,乾薑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達到止嘔的效果。
  2. 助消化,增進食慾: 乾薑可促進胃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進而增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狀。

因此,和胃飲中加入乾薑,可以溫中散寒,止嘔逆,同時又能助消化,增進食慾,達到和胃止嘔,健脾開胃的效果。

和胃飲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理氣和胃: 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理氣、化痰、止嘔的功效,可緩解胃脘脹滿、食慾不振、噯氣泛酸等症狀。
  2. 行氣消積: 橘皮能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並能消除胃腸積滯,進而達到和胃健脾的效果。

總而言之,橘皮在和胃飲中,發揮著理氣和胃、行氣消積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胃部不適,促進消化吸收。

和胃飲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養血,和胃止痛: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養血滋陰的功效。胃痛常因氣血不足、寒凝血瘀所致,當歸能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胃痛。
  2. 養血潤燥,緩解脾胃虛弱:和胃飲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狀。當歸能補血潤燥,滋養脾胃,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和胃飲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胃痛,和胃止痛: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對於胃痛患者,尤其是脾胃虛弱、肝氣鬱結導致的胃痛,白芍能滋養肝血,疏肝解鬱,緩解疼痛。
  2. 調和脾胃,助消化: 白芍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白芍能收斂止瀉,幫助消化吸收。

因此,白芍在和胃飲中起到緩解胃痛、調和脾胃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胃部不適,促進消化功能。

和胃飲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和胃止嘔: 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中散寒、解表發汗、調和營衛之功效。對於胃寒嘔吐、胃脘疼痛者,桂枝可溫暖脾胃,散寒止痛,促進胃氣運化,緩解嘔吐症狀。
  2. 調和氣血,疏通經絡: 桂枝具有調和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對於胃病患者,其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可導致胃痛、嘔吐等症狀。桂枝可溫通氣血,疏通經絡,促進胃部血液循環,改善胃功能。

和胃飲中加入黨參,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補脾益氣: 和胃飲旨在和胃止嘔,而脾胃虛弱是導致嘔吐的重要原因之一。黨參性味甘平,入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之功效,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脾胃虛弱,從而達到止嘔的效果。
  2. 扶正祛邪: 嘔吐常與脾胃虛弱,以及外邪侵襲有關。黨參能補氣固表,增強人體正氣,抵禦外邪入侵,防止病情加重,同時還能增強脾胃消化吸收能力,改善嘔吐症狀。

和胃飲中包含香附,主要是因為香附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肝氣鬱結、脾胃不和引起的胃脘疼痛、脹滿、噯氣等症狀,香附能起到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作用。
  2. 調和脾胃,促進消化: 香附還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幫助食物消化吸收,緩解胃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在和胃飲中加入香附,可以協同其他藥物,達到疏肝理氣、和胃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進而有效治療胃脘疼痛、脹滿、噯氣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和胃飲 」以桂枝、黨參、乾薑、白芍、橘皮、香附、黃連、當歸、吳茱萸九味中藥組成,每種中藥具有不同的功效,共同發揮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效,主治胃脘痛。

  1. 桂枝:辛溫,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2. 黨參:補中益氣、健脾胃、生津止渴、補血、安神。

  3.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4.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5. 橘皮: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

  6.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7.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8.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9.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

和胃飲方中,桂枝、乾薑、吳茱萸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緩解胃脘疼痛;黨參、白芍、當歸補氣養血,健脾益胃,扶正固本;橘皮、香附理氣和胃,消脹止痛;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輔助緩解胃脘疼痛。各味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效,改善胃脘疼痛。

傳統服藥法


陳皮8分,桔梗8分,厚朴(鹽制)8分,小茴香8分,益智仁8分,藿香8分,砂仁5分,蒼朮(米泔浸)4分,甘草3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和胃飲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胃熱盛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胰臟炎霍亂心內膜炎心包炎細菌性食物中毒二尖瓣狹窄嘔吐腎絲球腎炎全身性水腫多痰上吐下瀉

相同名稱方劑


和胃飲, 出處:《葉氏女科》卷二。 組成:陳皮8分,桔梗8分,厚朴(鹽制)8分,小茴香8分,益智仁8分,藿香8分,砂仁5分,蒼朮(米泔浸)4分,甘草3分。 主治:妊娠惡阻,腹中疼痛。

和胃飲, 出處:《古方匯精》卷一。 組成:淡吳萸4分,川連2分,乾薑2分,橘皮1錢,當歸1錢,白芍1錢,桂枝(同白芍炒)5分,炙草5分,西黨參1錢5分(炙),生香附7分(去毛)。 主治:胃氣痛。

和胃飲,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陳皮1錢半,厚朴1錢半,乾薑(炮)1-2錢,炙甘草1錢。 主治:寒濕傷脾,霍亂吐瀉,及痰飲水氣,胃脘不清,嘔惡脹滿,腹痛等證。孕婦胃寒氣實,胎氣上逼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