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和胃飲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降逆止嘔: 吳茱萸性溫,入肝、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胃寒嘔吐、脘腹冷痛、食慾不振等症,吳茱萸能溫暖胃陽,驅散寒邪,降逆止嘔,改善胃功能。
- 燥濕止瀉,止痛: 吳茱萸兼具燥濕止瀉、止痛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寒、寒濕內盛引起的腹痛、泄瀉,吳茱萸能溫燥脾胃,驅散寒濕,止痛止瀉。
因此,和胃飲中加入吳茱萸,是為了溫中散寒、降逆止嘔,同時兼具燥濕止瀉、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整體上調理脾胃,改善胃寒嘔吐、腹痛泄瀉等症狀的目的。
和胃飲中加入黃連,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燥濕止嘔: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嘔的功效。對於胃熱引起的嘔吐、口乾舌燥、泛酸等症狀,黃連可有效清熱降火,緩解不適。
- 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 黃連能抑制胃酸分泌,並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保護胃黏膜免受胃酸侵蝕,對於胃炎、潰瘍等病症具有緩解作用。
總之,和胃飲中加入黃連,主要是為了清熱瀉火、燥濕止嘔,並保護胃黏膜,達到和胃止嘔的效果。
和胃飲中添加乾薑,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溫中散寒,止嘔逆: 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逆的功效。對於寒邪犯胃,導致胃寒嘔逆者,乾薑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達到止嘔的效果。
- 助消化,增進食慾: 乾薑可促進胃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進而增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狀。
因此,和胃飲中加入乾薑,可以溫中散寒,止嘔逆,同時又能助消化,增進食慾,達到和胃止嘔,健脾開胃的效果。
和胃飲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理氣和胃: 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理氣、化痰、止嘔的功效,可緩解胃脘脹滿、食慾不振、噯氣泛酸等症狀。
- 行氣消積: 橘皮能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並能消除胃腸積滯,進而達到和胃健脾的效果。
總而言之,橘皮在和胃飲中,發揮著理氣和胃、行氣消積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胃部不適,促進消化吸收。
和胃飲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養血,和胃止痛: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養血滋陰的功效。胃痛常因氣血不足、寒凝血瘀所致,當歸能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胃痛。
- 養血潤燥,緩解脾胃虛弱:和胃飲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狀。當歸能補血潤燥,滋養脾胃,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和胃飲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胃痛,和胃止痛: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對於胃痛患者,尤其是脾胃虛弱、肝氣鬱結導致的胃痛,白芍能滋養肝血,疏肝解鬱,緩解疼痛。
- 調和脾胃,助消化: 白芍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白芍能收斂止瀉,幫助消化吸收。
因此,白芍在和胃飲中起到緩解胃痛、調和脾胃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胃部不適,促進消化功能。
和胃飲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和胃止嘔: 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中散寒、解表發汗、調和營衛之功效。對於胃寒嘔吐、胃脘疼痛者,桂枝可溫暖脾胃,散寒止痛,促進胃氣運化,緩解嘔吐症狀。
- 調和氣血,疏通經絡: 桂枝具有調和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對於胃病患者,其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可導致胃痛、嘔吐等症狀。桂枝可溫通氣血,疏通經絡,促進胃部血液循環,改善胃功能。
和胃飲中加入黨參,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補脾益氣: 和胃飲旨在和胃止嘔,而脾胃虛弱是導致嘔吐的重要原因之一。黨參性味甘平,入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之功效,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脾胃虛弱,從而達到止嘔的效果。
- 扶正祛邪: 嘔吐常與脾胃虛弱,以及外邪侵襲有關。黨參能補氣固表,增強人體正氣,抵禦外邪入侵,防止病情加重,同時還能增強脾胃消化吸收能力,改善嘔吐症狀。
和胃飲中包含香附,主要是因為香附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肝氣鬱結、脾胃不和引起的胃脘疼痛、脹滿、噯氣等症狀,香附能起到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作用。
- 調和脾胃,促進消化: 香附還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幫助食物消化吸收,緩解胃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在和胃飲中加入香附,可以協同其他藥物,達到疏肝理氣、和胃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進而有效治療胃脘疼痛、脹滿、噯氣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和胃飲 」以桂枝、黨參、乾薑、白芍、橘皮、香附、黃連、當歸、吳茱萸九味中藥組成,每種中藥具有不同的功效,共同發揮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效,主治胃脘痛。
桂枝:辛溫,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黨參:補中益氣、健脾胃、生津止渴、補血、安神。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橘皮: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
和胃飲方中,桂枝、乾薑、吳茱萸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緩解胃脘疼痛;黨參、白芍、當歸補氣養血,健脾益胃,扶正固本;橘皮、香附理氣和胃,消脹止痛;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輔助緩解胃脘疼痛。各味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效,改善胃脘疼痛。
傳統服藥法
陳皮8分,桔梗8分,厚朴(鹽制)8分,小茴香8分,益智仁8分,藿香8分,砂仁5分,蒼朮(米泔浸)4分,甘草3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和胃飲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胃熱盛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和胃飲, 出處:《葉氏女科》卷二。 組成:陳皮8分,桔梗8分,厚朴(鹽制)8分,小茴香8分,益智仁8分,藿香8分,砂仁5分,蒼朮(米泔浸)4分,甘草3分。 主治:妊娠惡阻,腹中疼痛。
和胃飲, 出處:《古方匯精》卷一。 組成:淡吳萸4分,川連2分,乾薑2分,橘皮1錢,當歸1錢,白芍1錢,桂枝(同白芍炒)5分,炙草5分,西黨參1錢5分(炙),生香附7分(去毛)。 主治:胃氣痛。
和胃飲,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陳皮1錢半,厚朴1錢半,乾薑(炮)1-2錢,炙甘草1錢。 主治:寒濕傷脾,霍亂吐瀉,及痰飲水氣,胃脘不清,嘔惡脹滿,腹痛等證。孕婦胃寒氣實,胎氣上逼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