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保童丸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益血,健脾益腎: 人參味甘性溫,具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補脾益肺、安神定志等功效。兒童體質較弱,易出現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問題,人參可以補益氣血,增強抵抗力,促進生長發育。
- 固本培元,增強抵抗力: 人參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有效預防兒童易發的感冒、咳嗽等常見疾病。同時,人參亦有助於增強體質,改善食慾,使兒童更加健康活潑。
「人參保童丸」方劑中加入石蓮肉,主要是因為石蓮肉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清熱解毒,生津止渴: 石蓮肉性寒,味甘,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緩解因熱毒所致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配合人參等藥材,可平衡滋補與清熱的作用,避免滋補過度而上火。
- 滋陰潤燥,養護脾胃: 石蓮肉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多醣、維生素、礦物質等,具有滋陰潤燥、養護脾胃的功效。可改善因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進而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因此,石蓮肉的加入,可有效地協調人參保童丸的整體功效,使藥效更加平衡,更符合兒童的體質特點。
「人參保童丸」方劑中加入使君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驅除蟲積: 使君子味甘、性溫,具有驅蟲止瀉之效。兒童脾胃虛弱,易受蟲積困擾,導致腹痛、腹瀉等症狀。使君子可有效驅除腸道寄生蟲,改善兒童消化不良問題。
- 健脾開胃: 使君子除了驅蟲,還兼具健脾開胃的功效。人參保童丸以補脾益氣為主,加入使君子可增強藥效,促進兒童食慾,改善營養吸收,達到強壯體質的目的。
人參保童丸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脾益腎,固本培元: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腎二經,具有補脾益腎、滋陰養血、健脾止瀉的功效。與人參、黃芪等補氣藥材配合,能更好地補益脾腎之氣,固本培元,增強身體抵抗力。
- 益氣養血,滋陰潤燥:山藥能益氣養血,滋陰潤燥,對於因脾腎虛弱而導致的氣血不足、面色蒼白、精神疲乏等症狀有改善作用。與保童丸中的其他藥材協同作用,能更好地改善兒童體質,增強免疫力。
人參保童丸中加入黃連,看似矛盾,實則巧妙。
人參補氣益血,保童則滋陰補腎。而黃連味苦寒,清熱瀉火,可解人參之燥熱,防止因補氣過度而生內熱。
此外,黃連還可制約人參之升浮,使其補益之力更趨平和,避免過於燥烈,進而達到補而不燥,滋而不膩的效果,使藥效更顯穩固。
由此可見,黃連的加入,不僅平衡了方劑的寒熱,更使藥效更加協調,進而達到更好的療效。
「人參保童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半夏味辛性溫,具有降逆止嘔、化痰散結的功效。保童丸主治小兒脾胃虛弱,導致嘔吐腹瀉等症。半夏能夠抑制胃氣上逆,緩解嘔吐症狀,幫助脾胃恢復正常功能。
- 燥溼化痰:半夏兼具燥溼化痰的功效。小兒脾胃虛弱,容易積滯生痰。半夏能夠清除體內溼痰,幫助脾胃健運,促進消化吸收,增強體質。
因此,半夏在「人參保童丸」中起着降逆止嘔、燥溼化痰的作用,輔助其他藥物共同治療小兒脾胃虛弱。
人參保童丸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消食: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能。人參保童丸中加入木香,可以幫助消化吸收,促進脾胃功能,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 理氣止痛: 木香能行氣止痛,對於脾胃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人參保童丸中加入木香,可以有效緩解兒童脾胃氣滯所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總之,木香在人參保童丸中起到健脾消食、理氣止痛的作用,能夠有效改善兒童脾胃功能,促進其健康成長。
人參保童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助消化吸收: 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止汗之功效。兒童脾胃嬌嫩,易受寒濕困擾,導致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白朮能補益脾氣,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吸收功能,有助於兒童營養吸收,促進生長發育。
- 固護脾陽,提升抵抗力: 白朮能溫陽健脾,提升脾陽之氣,增強兒童抵抗力,不易受外邪侵襲。在人參保童丸中,白朮與人參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起到益氣健脾、固護脾陽的作用,提高兒童免疫力,防止疾病發生。
人參保童丸中加入白芍,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緩和人參補氣之燥性:人參性溫燥,長期服用容易上火,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涼血止痛、柔肝養血之效,可緩解人參燥熱之性,使補氣而不傷陰,避免出現口乾舌燥、便祕等副作用。
二、調節氣血,助於養陰益氣:白芍能養血柔肝,使血氣運行通暢,與人參補氣相輔相成,有助於氣血雙補,達到養陰益氣之效。尤其對於氣虛血弱、面色蒼白、體虛乏力者,白芍與人參搭配使用能起到更好的療效。
人參保童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養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兒童常有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情況,當歸能補益氣血,促進兒童生長發育。
- 滋陰潤燥:當歸性溫,但亦兼具滋陰潤燥之效。兒童體質嬌嫩,容易出現燥熱、口渴等症狀,當歸能滋陰降火,改善兒童體質。
總而言之,人參保童丸中加入當歸,旨在補血養血,滋陰潤燥,從而改善兒童體質,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人參保童丸」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小兒「稟氣弱,筋骨軟,肌肉淺薄,乳食不成肌肉,面黃體熱,多汗」,以下分析其組成與治療原理:
一、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針對小兒「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脾胃虛弱」導致的氣血兩虛、脾失運化之證:
- 稟氣弱:先天元氣不足,臟腑功能未充。
- 筋骨軟、肌肉淺薄:氣血不榮,脾主肌肉、肝主筋,脾虛則肌肉失養,肝血不足則筋骨弱。
- 乳食不成肌肉:脾虛運化無力,雖進食卻無法化生氣血。
- 面黃體熱、多汗:
- 面黃為脾虛氣血不榮;
- 體熱可能因陰血不足生虛熱,或食積鬱熱;
- 多汗屬氣虛衛外不固,或陰虛內熱迫津外泄。
二、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補脾益氣、消積清熱為主,兼顧調肝和血,可分為四類配伍:
(1) 補益脾胃,助運化
- 人參:大補元氣,益脾肺,提振脾胃功能。
- 白朮、山藥:健脾燥濕(白朮)與滋脾陰(山藥),一燥一潤,助運化而生氣血。
- 石蓮肉:健脾止瀉,兼清虛熱,適用於脾虛夾熱。
(2) 消積殺蟲,除鬱熱
- 使君子:驅蟲消積,針對小兒蟲積或乳食停滯。
- 黃連:清熱燥濕,瀉心胃之火,配合半夏炒製後,減其寒性而增化痰消積之效(方中去半夏,留黃連緩和藥性)。
(3) 調氣血,和肝脾
- 當歸、白芍:養血柔肝,助肝血充則筋強,且白芍能斂陰止汗。
- 木香:行氣醒脾,防補藥壅滯,促進脾胃升降。
(4) 收澀固表,止汗澀腸
- 沒石子:性澀,能固表止汗、澀腸止瀉,針對多汗與脾虛久瀉。
三、全方配伍特點
- 補瀉兼施:
- 補(人參、白朮、山藥)與消(使君子、木香)並用,適合小兒「脾常不足」且易積滯的體質。
- 氣血同調:
- 補氣(人參)與養血(當歸、白芍)結合,改善氣弱血虛。
- 寒熱平衡:
- 黃連清熱,但經半夏炒製後寒性減緩;人參、白朮性溫,全方偏平和。
四、推論適用證型
此方可能用於:
- 脾虛夾積:消化不良、面黃肌瘦,伴隨輕微鬱熱(如低熱、多汗)。
- 心脾兩虛:汗多、睡眠不穩,因黃連可清心火,人參補心氣。
- 肝脾不調:脾虛影響肝血濡養,見筋骨軟弱、夜啼不安(白芍柔肝)。
全方透過健脾為本,佐以消積、清熱、調血,使氣血漸充,改善小兒發育遲緩之證。
傳統服藥法
人參0.5兩,石蓮肉0.5兩,使君子(去皮)0.5兩,沒石子0.5兩,乾山藥0.5兩,黃連1分(搗,半夏末1分炒黃連,候半夏黑色,去半夏末不用),木香1分,白朮半分,白芍藥半分,當歸半分。
上為末,稀糊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7-10丸,三歲以上15丸,溫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補氣健脾、滋陰養血的功效,適合小兒稟氣弱、筋骨軟、肌肉淺薄、乳食不成肌肉、面黃體熱、多汗等症狀。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脾胃虛弱。
- 本方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保童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四。 組成:人參半兩,石蓮肉半兩,使君子(去皮)半兩,沒石子半兩,乾山藥半兩,黃連1分(搗,半夏末1分炒黃連,候半夏黑色,去半夏末不用),木香1分,白朮半分,白芍藥半分,當歸半分。 主治:小兒稟氣弱,筋骨軟,肌肉淺薄,乳食不成肌肉,面黃體熱,多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