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乾薑湯

JU PI QIAN JI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3.6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心經 18%
脾經 18%
胃經 13%
腎經 9%
肝經 9%
膀胱經 4%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2-21

方劑組成解釋

橘皮乾薑湯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止痛: 橘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解鬱、止痛的效果。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胸腹脹痛、胃脘疼痛等症狀,橘皮能起到緩解作用,與乾薑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相輔相成,共同改善氣血運行,消除疼痛。
  2. 健脾和胃: 橘皮還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夠幫助消化,促進食慾。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橘皮能起到調理作用,配合乾薑溫中散寒,共同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

「橘皮乾薑湯」中的通草,具有利水消腫、通乳下乳的作用。通草能夠幫助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與橘皮、乾薑等藥材相配,可以更好地調理身體,增強利水作用。

橘皮乾薑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嘔化痰: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化痰的功效。與橘皮相配,可增強其理氣止痛的作用,並溫暖脾胃,緩解寒邪引起的胃寒、嘔吐、腹痛等症狀。
  2. 調節氣機,促進消化:乾薑入脾胃經,可溫通脾胃,促進消化,對於寒邪阻滯、氣機不暢所致的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起到很好的調理作用。

「橘皮乾薑湯」中的桂枝,具有發汗解表、溫經散寒的功效。桂枝能夠幫助改善感冒初期的症狀,並緩解因寒邪侵襲導致的疼痛,與橘皮、乾薑等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溫經散寒作用。

「橘皮乾薑湯」中的人參,主要用於補益元氣、增強體力。人參能夠提升整體身體機能,對於氣虛所致的疲勞乏力有良好的療效,與橘皮、乾薑等藥材相配,能夠調理脾胃,增強免疫力。

橘皮乾薑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橘皮辛溫,乾薑辛熱,兩者均屬溫燥之品,容易傷陰耗氣。甘草性甘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和中、緩和藥性的作用,能調和橘皮乾薑的辛溫之性,避免其過於燥烈,防止傷陰耗氣。

2. 增強療效:甘草能增強橘皮乾薑的藥效。橘皮理氣化痰,乾薑溫中散寒,甘草能輔助其發揮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有效,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橘皮乾薑湯》主治功效分析

《橘皮乾薑湯》出自於多部古籍,如《世醫得效方》、《類證治裁》、《本草簡要方》、《証治準繩‧女科》、《婦人大全良方》、《奇效良方》、《醫學從眾錄》、《雜病廣要》、《醫方選要》、《醫方集宜》、《簡明醫彀》、《醫學入門》、《丹溪心法》、《醫述》、《景嶽全書》等,其主治病症為胃中虛寒所致之「噦」證,也就是現代所稱的呃逆、乾嘔、吐逆。

組成與藥理分析

《橘皮乾薑湯》的組成包括:

  • 橘皮:理氣寬中,燥濕化痰,和胃止嘔。橘皮辛溫,入脾、肺經,能行脾胃之氣,祛除中焦寒濕,使氣機調暢,則逆氣得降。
  • 乾薑:溫中散寒,暖胃止痛。乾薑辛熱,入脾、胃經,能溫中焦之寒,散陰寒之邪,使脾胃陽氣振奮,則寒邪自散,逆氣得平。
  • 通草:利水通竅,清熱解毒。通草甘淡性微寒,入肺、胃經,能利水滲濕,使水飲得以下行,不致上逆犯胃;且能通利諸竅,使氣機暢達,有助於降逆止嘔。然本方用通草之意,諸家看法不一,或有認為其量少,僅為佐使,以防諸藥辛溫太過。
  • 桂枝(古籍中亦有記載為桂心):溫經散寒,發汗解表,調和營衛。桂枝辛溫,入心、肺、膀胱經,能溫經通陽,助乾薑以散寒;且能調和營衛,使表裡和諧,有助於氣機升降。
  • 人參:補氣養血,健脾益胃。人參甘溫,入脾、肺經,能大補元氣,健脾益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中氣充足,則升降有序,逆氣自降。
  • 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甘草甘平,入脾、胃經,能調和諸藥之性,使其藥效平和,且能緩急止痛,有助於緩解呃逆之不適。

治療原理

《橘皮乾薑湯》治療胃寒呃逆的原理,主要在於溫中散寒,理氣降逆,補益脾胃。方中乾薑、桂枝溫中散寒,祛除胃中寒邪;橘皮理氣寬中,降逆止嘔;人參、甘草補益脾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中氣充足,則升降有序,逆氣自降。諸藥合用,共奏溫中散寒,理氣降逆,補益脾胃之功,從而達到治療胃寒呃逆的目的。

臨牀應用

根據古籍記載,《橘皮乾薑湯》主要用於治療胃中虛寒所致的呃逆、乾嘔、吐逆等症。臨牀表現可見呃逆頻作,聲音低沉,脘腹冷痛,喜溫喜按,口吐清水或涎沫,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等。此外,本方亦可用於治療其他因胃寒所致之病症,如胃脘痛、腹痛、腹瀉等。

加減應用

臨牀應用時,可根據病情需要加減藥物。如寒甚者,可加重乾薑、桂枝用量,或加附子以增強溫中散寒之力;如氣滯明顯者,可加枳殼、厚朴以理氣寬中;如兼有痰飲者,可加半夏、茯苓以燥濕化痰;如脾胃虛弱明顯者,可加白朮、茯苓以健脾益胃。

總之,《橘皮乾薑湯》為治療胃寒呃逆之良方,組方精妙,藥理明確,臨牀療效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胃中有寒、咳嗽逆出的患者。若患者有胃熱、口乾、便秘等症狀,則不宜使用本方。

相關疾病


咳血胰臟炎神經性厭食症嘔吐咳嗽怕冷多痰打嗝呃逆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橘皮乾薑湯, 出處:《傷寒全生集》卷三。 組成:橘皮、乾薑、半夏、白朮、砂仁、人參。 主治:胃中虛寒呃逆。

橘皮乾薑湯, 出處:《活人書》卷十八。 組成:橘皮2兩,通草2兩,乾薑(炮)2兩,桂心2兩,人參1兩,甘草(炙)2兩。 主治:噦。胃中有寒咳逆。

橘皮乾薑湯, 出處:《傷寒圖歌活人指掌》卷五。 組成:陳皮、通草、乾薑、人參。 主治:咳逆噦惡。傷寒初病,但惡寒,不發熱,口中和,脈微細而呃逆者。

橘皮乾薑湯, 出處:《醫學綱目》卷三十二。 組成:橘皮3兩,通草3兩,乾薑3兩,桂心3兩,甘草3兩,人參2兩。 主治:胃寒嘔噦不食,或吐痰,腹痛兼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