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橘皮丸方劑中包含橘皮,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一、理氣行氣:橘皮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燥濕化痰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胸悶氣滯、脘腹脹滿、食積不消等症狀。
二、和胃止嘔:橘皮能理氣和胃,消除胃中積滯,緩解胃氣上逆,達到止嘔的效果。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嘔吐反胃等症狀,橘皮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主治功效
橘皮丸主治功效分析
橘皮丸的主治功效和治療原理可以歸納如下:
主治功效
- 消化系統疾病:
- 食積、飲食不下、肌膚羸瘦:橘皮丸能理氣化痰、消食導滯,改善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慾不振、消瘦等症狀。
- 嘔吐不下食:橘皮丸具有和胃止嘔的功效,能緩解因脾胃氣虛弱或傷寒食毒引起的嘔吐、噁心等症狀。
- 腹脹、腸胃結澀:橘皮丸能理氣消脹,促進腸胃蠕動,改善腹脹、便祕等問題。
- 腹中虛鳴:橘皮丸能調理脾胃氣機,改善脾胃虛弱引起的腹鳴。
- 久泄、飧泄不化谷:橘皮丸可與蒼朮、厚朴等藥材同用,具有止瀉、健脾的作用。
- 痞滿:橘皮丸可與白朮、神麯、麥櫱等藥材同用,具有消除痞滿、理氣消食的作用。
- 呼吸系統疾病:
- 氣咳:橘皮丸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可與桂、杏仁等藥材同用,治療氣咳。
- 肺痹,胸背痛甚,上氣、煩滿、喘而嘔:橘皮丸能理氣化痰,緩解肺痹引起的胸悶、喘咳等症狀。
- 上氣、喘促:橘皮丸具有降氣平喘的作用,可改善因虛勞引起的喘促不安。
- 婦科疾病:
- 妊娠惡阻:橘皮丸能和胃止嘔,緩解妊娠早期嘔吐、噁心等不適症狀。
- 胎動不安,心腹痛:橘皮丸可與厚朴等藥材同用,具有安胎、止痛的功效。
- 其他:
- 痔瘡發作腫痛,大便難:橘皮丸能理氣活血,緩解痔瘡引起的腫痛、排便困難等問題。
- 腳氣:橘皮丸能燥濕健脾、散寒除濕,可與蘇子、高良薑等藥材同用,治療風濕腳氣。
- 氣痢:橘皮丸具有調理氣機的作用,可治療氣痢引起的腹瀉、腹痛等症狀。
- 虛勞:橘皮丸能補益脾胃、調理氣血,可改善虛勞引起的疲乏無力、面色萎黃等症狀。
- 解酒毒、止嘔吐:橘皮丸具有解酒醒神、和胃止嘔的作用。
治療原理
橘皮丸的主要成分是橘皮,其性溫,味辛、苦,歸脾、肺經。橘皮的主要功效是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理氣健脾: 橘皮辛散溫通,能行氣、導滯、消積,改善脾胃氣滯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脹、食慾不振等問題。同時,橘皮還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
- 燥濕化痰: 橘皮苦溫燥濕,能燥濕化痰,改善痰濕阻滯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
- 和胃止嘔: 橘皮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能緩解胃氣上逆引起的嘔吐、噁心等症狀。
綜合以上分析,橘皮丸通過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和胃等多重功效,達到治療多種疾病的目的。不同醫家會根據具體病情,將橘皮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如與巴豆同用治療癖積,與半夏、茯苓同用治療咳逆、解酒毒,與厚朴、蒼朮同用治療久泄等。
傳統服藥法
橘皮不拘多少(淨,去枝梗,日曬乾)。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橘皮丸, 出處:《雞峰》卷十二。 組成:厚朴1兩,橘皮(黃者)1兩,神曲1兩,大麥芽1兩。 主治:腹脹。
橘皮丸, 出處:《雞峰》卷三十。 組成:橘皮(不拘多少,隻揀久者,不去白)。 主治:五膈五噎,飲食不下,肌膚羸瘦。
橘皮丸, 出處:《腳氣治法總要》卷下。 組成:橘皮(去瓤)4兩,生薑2兩。 主治:腳氣。風燥便秘,氣不下行,中焦脹滿,飲食少思。
橘皮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一。 組成:陳橘皮1斤(以童便浸1日,去白,用炭火半秤,燒地令赤,以酒1升灑于熱地上,將橘皮鋪在地上,着盆合一復時),朴消1斤(漿水2升,煎令水盡),白茯苓(去黑皮)4兩。 主治:腳氣,吃食不下。
橘皮丸, 出處:《雞峰》卷十七。 組成:海藻3分,白前3分,黃橘皮3分,杏仁5分,茯苓5分,芍藥5分,桂5分,人參1兩,白朮1兩,吳茱萸1兩,葶藶1兩,崑布5合,棗肉5合,桑白皮5合,蘇子5合。 主治:風虛支滿,膀胱虛冷,氣上衝肺,氣息奔冷,咽喉氣悶。
橘皮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七。 組成:陳橘皮(去白,炒)1兩,草豆蔻(去皮)1兩,桂(去粗皮)1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木香1兩,大黃(銼,炒)2兩,鱉甲(去裙襕)1兩半(用硇砂1分,研醋5合浸炙)。 主治:傷寒食毒。惡寒,腹脅急脹,嘔吐不下食,手足厥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