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糖丸

JU T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熱 (1.7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48%
肺經 48%
腎經 1%
肝經 1%
脾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橘糖丸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橘皮性溫,味辛,具有理氣化痰、健脾止嘔之功效。其揮發油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同時可緩解胸悶氣滯、噁心嘔吐等症狀,達到健脾和胃的效果。
  2. 疏肝解鬱:橘皮入肝經,能疏肝解鬱、行氣止痛,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情緒不佳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因此,橘皮在橘糖丸中,不僅能促進消化,還能緩解肝氣鬱結,達到健脾理氣、疏肝解鬱的效果。

橘糖丸中添加海螵蛸,主要源於其兩大功效:

  1. 止嘔止呃: 海螵蛸性平味甘鹹,具有收斂止嘔的作用,能緩解胃氣上逆引起的嘔吐、呃逆等症狀,與橘糖丸中其他成分協同,達到止嘔止呃的效果。
  2. 清熱化痰: 海螵蛸還具有清熱化痰的作用,能有效緩解痰多、咳嗽等症狀,與橘糖丸中其他清熱化痰的藥物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因此,海螵蛸的加入,使橘糖丸在止嘔止呃的同時,兼具清熱化痰的作用,提升藥效,並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療。

主治功效


橘糖丸方劑功效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橘糖丸方劑主治「諸骨鯁在喉不出」,即魚骨、雞骨等異物卡在喉嚨中無法排出之症。方劑組成簡潔,僅有三味藥物:陳橘皮、烏賊魚骨(去甲)、沙糖。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一、陳橘皮:理氣消積,潤燥化痰

陳橘皮為橘皮經炮製後之藥材,其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其功效主要在於理氣化痰,和胃止嘔。本方中,陳橘皮的作用並非單純的理氣,而是針對魚骨卡喉所可能引發的痰涎阻滯。魚骨卡喉常伴隨疼痛、咳嗽、吞嚥困難等症狀,而痰涎的產生會加重這些症狀。陳橘皮的理氣作用可以緩解氣機阻滯,而其潤燥化痰的作用則能有效清除因異物刺激產生的痰液,使喉嚨處的環境更加通暢,利於異物的排出。 湯浸去白焙的炮製方法,更能降低其燥性,加強潤燥化痰的作用。

二、烏賊魚骨(去甲):斂澀降逆,消腫止痛

烏賊魚骨,即烏賊的骨骼,具有斂澀降逆、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性味鹹寒,歸肝、腎經。 在魚骨卡喉的情況下,烏賊魚骨的斂澀作用可以收斂局部組織,減輕炎症反應,並起到止痛的作用。同時,其降逆之功,能緩解因異物刺激而引起的嘔逆、咳嗽等不適症狀。去甲的處理,則可以去除其較為寒涼的部分,避免寒涼之性過度影響身體。

三、沙糖:潤燥滑利,調和藥性

沙糖味甘,性平,具有潤燥滑利、和中緩急的作用。在橘糖丸中,沙糖的主要作用是調和藥性,使藥物更容易服用,並起到潤滑的作用,幫助異物順利排出。其潤燥作用也協同陳橘皮,潤滑咽喉,減少異物對咽喉的刺激。煉蜜製丸更能增加其黏性及潤滑性,提高藥物的療效。

總結:

橘糖丸方劑通過陳橘皮理氣化痰,烏賊魚骨斂澀降逆、消腫止痛,以及沙糖潤燥滑利、調和藥性的協同作用,以達到治療魚骨卡喉的目的。方中三藥配伍,功效互補,簡潔有效,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其治療原理並非直接將魚骨推出,而是通過改善局部環境,緩解症狀,促使異物更容易排出或自行溶解。 值得注意的是,此方劑適用於輕微的魚骨卡喉,如果異物較大或症狀嚴重,仍需及時就醫。

傳統服藥法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烏賊魚骨(去甲)1分,沙糖1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皂角子大。
綿裹含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橘糖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四。 組成: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烏賊魚骨(去甲)1分,沙糖1分。 主治:骨鯁在喉中不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