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空湯
QING K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一七二引《集驗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熱 (2.13)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50%
肺經 50%
脾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青空湯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其理氣解鬱和化痰止咳的功效。
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其理氣解鬱之效,可疏肝解鬱,寬胸散結,有助於緩解胸悶、胃脹等症狀。而其化痰止咳之效,則能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對於痰多咳嗽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青空湯中加入橘皮,正是利用其雙重功效,以達到疏肝理氣,化痰止咳的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青空湯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功效主治
青空湯主治「傷酒食飽滿」,即因飲酒過度或飲食不節導致脘腹脹滿、消化不良之症。古代醫家認為,酒食積滯易傷脾胃運化,使氣機壅塞,出現胸膈痞悶、噯腐吞酸等症狀。此方以行氣消積為主,針對酒食停滯中焦之證。
二、組成與藥理邏輯
青橘皮(湯浸去瓤,鹽炒)
- 性味歸經:辛、苦、溫,入肝、膽、胃經。
- 核心作用:
- 行氣破滯:青皮較陳皮更峻烈,善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珍珠囊》謂其「破滯氣,削堅積」,尤適於食積氣結之實證。
- 鹽炒引經:鹽製後增強下行之性,引藥入腎及下焦,兼顧酒濕濁邪之沉降。
- 去瓤減燥:湯浸去瓤(白色內層)可緩其燥性,避免過耗胃陰。
服法與劑量
- 每服二錢:劑量輕靈,取其「輕可去實」之意,避免過劑傷正。
- 熟湯送服:借助溫熱之性助藥力散結,且和胃以緩青皮辛烈之氣。
三、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為單味成方,以青皮為主藥,其功效集中於:
- 疏肝醒脾:酒食積滯常伴肝氣橫逆犯胃,青皮疏肝解鬱,恢復脾胃升降。
- 消積導滯:辛溫行氣能促進腸胃蠕動,化解停滯之酒食穢濁。
- 鹽製降逆:鹽炒後兼有軟堅散結之效,針對酒毒痰濕之膠結。
四、整體方義
青空湯體現「通因通用」之法,以行氣破結為主,而非單純止脹。其方名「青空」或喻「疏泄滯氣,使中焦空明」,契合古方命名常以功效喻象之特點。適用於體質偏實、氣滯明顯者,若久病虛弱或陰虧者則非所宜。
傳統服藥法
青橘皮1兩(湯浸,去瓤)。
入鹽四銖炒,為末。
每服2錢,熟湯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青空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七二引《集驗方》。 組成:青橘皮1兩(湯浸,去瓤)。 主治:傷酒食飽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