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門冬丸

麥門冬丸

MAI MEN DO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十六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2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心經 20%
肝經 20%
腎經 20%
胃經 10%
膀胱經 10%
肺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麥門冬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 熟地黃為滋陰補血之要藥,能補益腎陰,填精益髓,與麥門冬合用,可增強滋陰潤肺之力,更能有效緩解陰虛肺燥所致的咳嗽、咯血、咽乾口渴等症狀。
  2. 養陰生津: 熟地黃性滋潤,能生津止渴,配合麥門冬的養陰潤肺功效,可共奏滋陰生津,養肺止咳之效,對於陰虛津虧所致的口乾舌燥、咽痛咳嗽等症狀,療效顯著。

麥門冬丸以「麥門冬」為主要藥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肺,養胃生津: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對於燥熱傷津、肺燥咳嗽、胃陰不足、口渴咽乾等症狀,麥門冬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君藥主導,藥性相合:麥門冬丸的組成中,往往搭配其他藥材,如生地黃、玄參等,共同發揮滋陰清熱、潤燥生津的功效。麥門冬作為君藥,其藥性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麥門冬丸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麥門冬丸主治燥熱傷津,咽喉幹痛等症,加入車前子可清熱利濕,佐以麥門冬滋陰潤燥,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2. 利水消腫: 車前子能利水消腫,可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緩解水腫。麥門冬丸中加入車前子,可增強利水消腫的作用,有效緩解因燥熱傷津引起的口渴、尿少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麥門冬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治「內障眼」及「一切病眼翳暈,昏澀癢痛」,屬中醫眼科範疇。

  1. 內障眼:指瞳神內晶狀體混濁,視物昏蒙,古代多歸因於肝腎陰虛或精血不足。
  2. 眼翳暈:翳膜遮睛,伴眩暈不適,與風熱上攻或陰虛火炎相關。
  3. 昏澀癢痛:眼睛乾澀疲勞、瘙癢疼痛,多因津液虧耗或虛火上擾所致。

綜合而言,此方針對 肝腎陰虛兼虛熱上擾 所致眼疾,以滋陰潤燥、明目退翳為主要方向。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方中三藥均等分,配伍簡煉,各司其職:

  1. 熟地黃

    • 功效:滋補肝腎,填精益髓。
    • 原理:肝開竅於目,腎藏精,肝腎陰血充足則目得所養,可改善內障及視物昏矇。
  2. 麥門冬

    • 功效:養陰清肺,益胃生津,兼清心除煩。
    • 原理:肺陰得潤則肅降有權,可抑肝火之上炎;胃陰充足則津液上承於目,緩解眼乾澀痛。
  3. 車前子

    • 功效: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 原理:清肝熱以退翳暈,利濕導虛熱下行,使陰陽平衡。其性滑利,兼防熟地黃之滋膩。

配伍邏輯

  • 滋陰治本:熟地黃補肝腎之陰為君,麥門冬潤肺胃之津為臣,二者共奏「金水相生」之效,從根本上調養陰血。
  • 清熱治標:車前子清肝明目為佐使,引虛熱從小便而解,改善眼翳、紅癢等標症。
  • 製劑特點:煉蜜為丸,緩補久服;酒送服,助藥力上行頭目,兼行氣活血。

推測整體作用
此方通過 滋養肝腎陰液 為主,輔以 清降虛熱,使目得陰血濡養而翳暈自退,津液充足則昏澀癢痛得解,適於慢性虛性眼疾的調治。

傳統服藥法


熟地黃、麥門冬、車前子各等分。
上藥旋焙旋研,煉蜜為丸。
每服20-30丸,用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不宜久服。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白內障氣喘糖尿病乳腺炎乳房腺體瘤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阿茲海默症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暴食症咳嗽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麥門冬丸, 出處:《普濟方》卷六十二。 組成:麥門冬1兩,黃連半兩。 主治:虛熱上攻,脾肺有熱,咽喉生瘡。

麥門冬丸, 出處:《得效》卷十六。 組成:熟地黃、麥門冬、車前子各等分。 主治:內障眼。一切病眼翳暈,昏澀癢痛。

麥門冬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九九。 組成:五味子1兩,生甘草1兩,麥門冬青苗(4寸許)4兩(焙乾)。 主治:口瘡。

麥門冬丸, 出處:《聖惠》卷七十五。 組成: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柴胡1兩(去苗),枳殼1兩(麸炒微黃,去瓤),刺薊1兩,桑寄生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妊娠阻病,頭重,不思飲食,四肢痿弱,多卧少起。

麥門冬丸, 出處:《千金翼》卷二十二。 組成:麥門冬5兩(去心),大黃1兩,苦參1兩,萎蕤1兩,梔子(擘)1兩,五加皮1兩,黃芩1兩,生犀屑1兩,芍藥1兩,升麻1兩,大青3分,甘草(炙)3分。 主治:諸石發動,口乾寒熱,似鬼神病。

麥門冬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八。 組成: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五加皮半兩(銼),犀角屑半兩,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赤芍藥2分,黃芩1分,大青半兩,甘草半兩(生,銼),苦參3分(銼)。 主治:乳石發動,頭痛,口舌乾焦,寒熱發歇似鬼神爲病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