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黃芩湯

CHAI HU HUANG QI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胃經 19%
膽經 13%
脾經 11%
三焦經 7%
大腸經 7%
肺經 6%
心經 4%
心包經 4%
膀胱經 3%
小腸經 1%
肝經
胃經
膽經
脾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肺經
心經
心包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柴胡黃芩湯中包含柴胡,主要原因有二:

  1. 疏肝解鬱,和解少陽: 柴胡性味苦辛,微寒,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和解少陽之功效。此方主治少陽證,症狀包括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乾、目眩頭昏等,柴胡可疏肝解鬱,調和少陽,改善肝膽氣機不暢,消除寒熱往來症狀。
  2. 配合黃芩,清熱解毒: 柴胡與黃芩相配,可清熱解毒,並協同疏肝解鬱作用。黃芩苦寒,歸肺、胃、膽、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此方中,黃芩可清熱解毒,配合柴胡疏肝解鬱,共同改善少陽證的寒熱、胸脅痛等症狀。

柴胡黃芩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治療因濕熱蘊結、肝膽濕熱所致的各種病症。

黃芩的苦寒之性,可以清熱瀉火,降肝火、膽火;其燥濕之功,能化解濕熱,使肝膽之氣通暢,達到解毒的效果。與柴胡、半夏等藥材配合使用,則能更有效地疏肝理氣、化濕解毒,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柴胡黃芩湯是一張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少陽病,如發熱、寒熱往來、胸脅苦滿等症狀。其基本組成為柴胡、黃芩、半夏、生薑、大棗、炙甘草,並有時會根據病情需要加入其他藥物,如土瓜根。土瓜根,即天花粉,在此方中的應用,是基於其清熱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

在臨床應用上,當患者除了呈現典型的少陽病徵外,還伴有口乾舌燥、津液不足的情況,這時加入土瓜根就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土瓜根能夠滋陰清熱,增強整個方劑的清熱解毒和滋養陰液的能力,對於治療因熱邪傷津引起的相關症狀尤為適宜。因此,將土瓜根加入柴胡黃芩湯中,能更全面地調理患者體質,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但需注意的是,藥物的加減應根據具體病情及患者體質來決定,不可一概而論。

柴胡黃芩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由柴胡、黃芩兩味藥物組成,用於治療少陽經病證,如口苦咽乾、胸脅滿悶、心煩喜嘆等症。然而,若在柴胡黃芩湯的配方中加入了白癬皮,此舉是為了增強方劑的清熱利濕、袪風止癢功效。白癬皮,又稱苦棟皮,性寒味苦,歸肝、脾、腎經,具有清熱燥濕、袪風止癢之效,常用於治療皮膚瘙癢、濕疹、瘡癬等病症。在柴胡黃芩湯中加入白癬皮,可以對因內熱濕盛而致的皮膚病變有更佳的療效,特別是在患者同時出現少陽病證與皮膚病變的情況下,此加減法能更全面地調理患者體質,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中藥的應用需根據個人體質和具體病情辨證施治,不宜盲目使用。

柴胡黃芩湯為一經典中醫方劑,主要由柴胡、黃芩兩味藥材構成,用於清解少陽之邪,和解表裏。然而,在某些臨床應用或加減變化的配方中,可能會加入木香這味藥物。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膽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功效。在柴胡黃芩湯中添加木香,主要是為了增強其疏肝理氣、調和脾胃的作用。

由於柴胡黃芩湯主要用于治療少陽病,此類患者常伴有胸脹、噁心、嘔吐等症狀,這些症狀往往與肝氣鬱結、脾胃運化失常有關。木香的加入,可以幫助疏暢氣機,改善脾胃消化功能,緩解因氣滯所導致的不適。此外,木香還能輔助主藥柴胡、黃芩更好地發揮和解表裏、清熱利濕的效果,使整個方劑更加全面地調理患者體質,提高療效。

總之,雖然木香並非柴胡黃芩湯的原始組成部分,但在特定情況下,加入木香能夠增強方劑的治療效果,尤其對於兼有脾胃氣滯、消化不良的患者而言,更顯得尤為重要。

柴胡黃芩湯為一經典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清熱瀉火,疏肝解鬱。其組成包括柴胡、黃芩等多種草藥,其中加入茵陳蒿,則是基於其獨特的藥性和功效。茵陳蒿味苦性寒,歸脾、胃、肝、膽經,擅長清熱利濕、退黃疸,對肝膽濕熱導致的黃疸、小便不利等症有顯著療效。在柴胡黃芩湯中,茵陳蒿能協同其他藥物,增強清熱利濕的作用,特別適用於治療因肝膽濕熱所致的黃疸、口苦、咽乾、目眩等症狀。同時,茵陳蒿還能調節肝氣,幫助疏肝解鬱,使整個方劑的療效更加全面。總體而言,茵陳蒿在柴胡黃芩湯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藥物相輔相成的治療原則。

柴胡黃芩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瀉火:梔子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柴胡黃芩湯主治少陽膽經熱證,梔子可助柴胡、黃芩清熱解表,瀉膽火以解熱,更能有效消除患者口苦咽乾、心煩不寐等症狀。
  2. 降逆止嘔:梔子可降逆止嘔,對於少陽膽經熱證引起的噁心嘔吐,有緩解作用。與柴胡、黃芩相配,能更有效地疏肝理氣,降逆止嘔,改善患者胃腸不適。

柴胡黃芩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由柴胡、黃芩、人參、生薑、大棗、炙甘草等藥材組成,用於調理肝膽濕熱之症。其中,大黃的加入顯得尤為關鍵。大黃味苦性寒,歸肝、脾、胃、大腸經,在方中擔負著清熱瀉火、通便解毒的重要角色。對於肝膽濕熱所導致的胸脹滿悶、口苦咽乾、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等症狀,大黃能有效促進腸胃蠕動,加速熱毒排出,防止熱邪內陷。同時,大黃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輔助治療因濕熱阻滯而引起的血瘀證。總體而言,大黃在柴胡黃芩湯中的應用,強化了整個方劑清熱利濕、疏肝理氣的效果,是該方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柴胡黃芩湯中加入醋,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1. 加強藥效:醋性酸,可使藥物更易於滲透至病竈部位,並能提高藥物活性。例如,醋能促進柴胡、黃芩的清熱解毒、疏肝利膽功效,更有效地針對肝膽濕熱、寒熱往來之症。

2. 調和藥性:醋能緩解藥物辛燥之性,防止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使藥物更易於服用和吸收。同時,醋能使藥性趨於平和,減少副作用,提高藥效。

主治功效


柴胡黃芩湯是一種中藥方劑,由柴胡、黃芩、土瓜根、白癬皮、木香、茵陳蒿、梔子、大黃、醋組成,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涼血、疏肝理氣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寒熱往來、頭痛、發熱、口乾、胸脅疼痛、脅痛、腹痛、瀉痢、便祕等症狀。

柴胡具有清熱解毒、疏肝理氣、平肝息風等功效,可治療感冒、發燒、頭痛、腹脹、腹瀉等症狀。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可治療熱病、痢疾、黃疸、瘡瘍等症狀。

土瓜根具有清熱利尿、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可治療熱病、痢疾、黃疸、瘡瘍等症狀。

白癬皮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止癢等功效,可治療濕熱瘡毒、瘡癤、疥癬等皮膚疾病。

木香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等功效,可治療腹脹、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等功效,可治療濕熱黃疸、痢疾、瘧疾等症狀。

梔子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等功效,可治療熱病、痢疾、黃疸、瘡瘍等症狀。

大黃具有瀉下、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可治療便祕、腹痛、痢疾、瘡瘍等症狀。

醋具有活血化瘀、消食開胃、清熱解毒等功效,可治療跌打損傷、瘀血疼痛、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

柴胡黃芩湯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涼血、疏肝理氣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寒熱往來、頭痛、發熱、口乾、胸脅疼痛、脅痛、腹痛、瀉痢、便祕等症狀。柴胡、黃芩、土瓜根、白癬皮、木香、茵陳蒿、梔子、大黃、醋等中藥材各具功效,共同組成柴胡黃芩湯,發揮清熱瀉火、解毒涼血、疏肝理氣的整體療效,在中醫臨牀中廣泛應用。

傳統服藥法


柴胡(去苗)1兩,黃芩(去黑心)1兩,土瓜根1兩,白鮮皮1兩,木香1兩1分,茵陳蒿1兩1分,山梔子仁3分,大黃(細銼,醋炒)1兩半。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下樸消末半錢匕,空心溫服,如人行5里再服;未通,以蔥豉粥投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柴胡黃芩湯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大便秘結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怕冷

相同名稱方劑


柴胡黃芩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六。 組成:柴胡(去苗)1兩,黃芩(去黑心)1兩,土瓜根1兩,白鮮皮1兩,木香1兩1分,茵陳蒿1兩1分,山梔子仁3分,大黃(細銼,醋炒)1兩半。 主治:寒熱氣未解,惡寒頭痛,壯熱,4-5日大便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