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磁石散

JIA JIAN CI SH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肺經 21%
心經 15%
脾經 15%
腎經 10%
胃經 7%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膽經 2%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磁石散」中加入「磁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潛陽: 磁石味甘鹹性涼,入肝、腎經,具有平肝潛陽、鎮靜安神的作用。對於肝陽上亢、頭暈目眩、心煩不眠等症狀,磁石能有效安撫肝陽,使其潛藏於下,達到平息肝火、安神寧心之效。
  2. 鎮驚安神: 磁石亦有鎮驚安神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神經衰弱、心悸失眠等症狀。其鎮靜安神的作用,能緩解精神緊張,使患者身心得到放鬆,從而改善睡眠質量。

加減磁石散中加入當歸尾,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當歸尾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養血潤燥等功效。磁石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鎮心安神、平肝潛陽、清熱解毒等功效。當歸尾與磁石配伍,一溫一寒,相生相剋,既能補血活血,又能平肝潛陽,達到調和氣血、平衡陰陽的作用。
  2. 引藥入肝,增強療效:當歸尾入肝經,可引導藥物直達肝臟,增強其平肝潛陽、鎮心安神的功效。磁石性寒,易於沉降,當歸尾性溫,可使其上行,共同發揮鎮靜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提高藥物療效。

加減磁石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止痛、通竅止痛的功效。磁石散主要治療頭痛眩暈、耳鳴耳聾等症,白芷可輔助磁石散祛除風寒濕邪,止痛通竅,改善頭部症狀。
  2. 升提陽氣: 白芷具有升提陽氣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頭部氣血運行不暢,配合磁石散中的磁石,共奏鎮靜安神,改善頭昏腦脹的效果。

白芷的加入,增強了加減磁石散的祛風止痛、升提陽氣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對於治療頭部疾病更具療效。

加減磁石散中加入蛇牀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固澀止瀉: 蛇牀子性溫,味辛,具有燥濕止瀉、殺蟲止癢之效。方中磁石以其鎮靜安神、收斂固澀之性,治療腎虛滑精、遺精等症,但常易導致腸胃燥結。蛇牀子的加入,可溫燥脾胃,利濕止瀉,既能助磁石固澀止瀉,又能避免因磁石使用過度而引發的便祕。
  2. 溫陽助腎: 蛇牀子除止瀉外,還具溫腎壯陽之效。對於腎陽不足,精關不固,導致滑精遺精的患者,蛇牀子可溫陽助腎,固澀精關,與磁石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加減磁石散中加入赤芍,主要原因有二:

  1. 涼血止痛:赤芍性涼,味苦,入肝經,具有涼血止痛的功效。方中磁石、龍骨等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而赤芍則可緩解因心火亢盛或肝火上炎導致的頭痛、眩暈、心煩等症狀,達到清熱涼血、平肝熄風的效果。
  2. 活血化瘀:赤芍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環,對於因氣血瘀滯引起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配合方中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川芎、丹參等,可更有效地改善血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頭痛等不適。

加減磁石散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方中磁石性寒,可清熱降火,但其性偏寒涼,若單用容易寒凝血瘀,而牡丹皮的加入,可協同磁石清熱涼血,同時兼具活血化瘀之效,避免寒凝血瘀之弊。
  2. 緩解血熱妄行: 方中磁石主治血熱妄行,但牡丹皮的加入,不僅可以清熱涼血,還可以緩解血熱妄行的症狀。牡丹皮能夠抑制血熱上炎,並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進一步加強了磁石的治療效果。

「加減磁石散」中加入「血餘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止血:血餘炭性寒,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生肌的功效。磁石散主治心煩失眠、頭暈目眩、心悸不安等症,而血餘炭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清熱涼血、鎮靜安神的功效,緩解因熱擾心神而導致的心煩失眠等症狀。
  2. 固澀止血:血餘炭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可以幫助止血,防止出血。磁石散中可能含有其他止血藥物,血餘炭的加入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增強止血功效,避免失血過多。

加減磁石散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 磁石散主治風熱頭痛,而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止痛的功效,可輔助磁石散清熱解表,緩解頭痛症狀。
  2. 通鼻竅: 磁石散亦可用於治療鼻塞不通,而荊芥可通鼻竅、止鼻塞,與磁石散中其他藥物如薄荷、蒼耳子等協同作用,改善鼻腔通氣。

因此,荊芥的加入既能助磁石散清熱解表,又能通鼻竅,有助於提升藥方療效。

加減磁石散中加入川芎,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活血化瘀: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磁石散主治頭風眩暈,常因氣血瘀滯、經絡不通而引起,川芎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頭部供血,緩解眩暈症狀。
  2. 疏通經絡: 川芎可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配合磁石鎮心安神,協同作用,更能有效治療頭風眩暈,提升療效。

加減磁石散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磁石散主治心煩不寐,神志恍惚,口乾舌燥等症,多因心火亢盛、陰虛火旺所致。生地黃能清心火、降心熱,有助於滋陰降火,改善心神不寧,達到安神定志的功效。
  2. 養血安神: 生地黃入心、肝、腎經,有滋陰補血的作用。磁石散中磁石性寒,具有平肝潛陽、鎮心安神之效。加入生地黃,可滋養心血,促進血液循環,與磁石相輔相成,更能有效改善失眠、心悸等症狀。

加減磁石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燥濕: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燥濕、健脾和胃的功效。磁石散主治心悸、失眠、眩暈等症,常伴有脾胃氣滯、濕氣內阻等情況,陳皮的理氣燥濕作用可以疏通氣機,健脾和胃,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寧的症狀。
  2. 調和藥性: 磁石性寒,入心、肝經,具清熱降火、鎮心安神之效。陳皮性溫,可以緩解磁石的寒性,避免其過寒傷胃,並有助於藥性協調,增強療效。

加減磁石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過於猛烈的功效。磁石性寒,藥性較強,容易損傷脾胃,甘草可緩解其寒性,保護脾胃,使藥物更加平和,避免副作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補脾益氣,增強機體抗病能力,與磁石合用,能更好地達到清熱瀉火、鎮驚安神、止血止痛的療效。同時,甘草還能與磁石相互作用,增強其降逆止嘔的功效,更加有效地治療因心火亢盛、肝陽上亢等引起的症狀。

主治功效


加味磁石散

組成:

  • 磁石
  • 當歸尾
  • 白芷
  • 蛇牀子
  • 赤芍
  • 牡丹皮
  • 血餘炭
  • 荊芥
  • 川芎
  • 生地黃
  • 陳皮
  • 甘草

功效:

  • 產後用力過度,導致子宮收縮不良。

藥方組成介紹: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
  • 磁石:止咳化痰、安神、平肝息風、止血、止咳平喘、利水消腫。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血餘炭: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溫中散寒、化腐生肌、清熱利尿、止血、化瘀利尿、生肌。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牡丹皮: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
  • 蛇牀子:止癢、祛風除濕、驅蟲殺蟲、壯陽活絡止痛、燥濕。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總結:

加味磁石散是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產後用力過度,導致子宮收縮不良。方劑組成包括磁石、當歸尾、白芷、蛇牀子、赤芍、牡丹皮、血餘炭、荊芥、川芎、生地黃、陳皮和甘草。這些藥物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補氣養血等功效,可以幫助產婦緩解產後不適,促進子宮收縮,恢復健康。

傳統服藥法


磁石、歸尾、白芷、蛇床子、赤芍藥、丹皮、發灰、荊芥穗、川芎、生地、陳皮、甘草。
7日後,去白芷、赤芍、歸梢,加熟地、當歸、白芍、人參、黃耆。
水煎,空心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磁石散,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二引崑山鄭氏秘方。 組成:磁石、歸尾、白芷、蛇床子、赤芍藥、丹皮、發灰、荊芥穗、川芎、生地、陳皮、甘草。 主治:産後用力過度,子宮不收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