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鬱湯

SAN Y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肝經 18%
肺經 17%
胃經 12%
心經 11%
三焦經 6%
腎經 4%
心包經 3%
膽經 3%
大腸經 2%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三焦經
腎經
心包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散鬱湯」,主要成分是:茯苓,蒼朮,陳皮,甘草,白芍,川芎,枳殼,香附,梔子,主治肝鬱氣滯、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

散鬱湯由茯苓、蒼朮、陳皮、甘草、白芍、川芎、枳殼、香附、梔子組成。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蒼朮味苦、辛,性溫,歸脾、胃、肝經,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陳皮味苦、辛,性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川芎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香附味辛、苦,性微溫,歸肝、脾經,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梔子味苦,性寒,歸心、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散鬱湯具有疏肝理氣、健脾和胃、解鬱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證,症狀包括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

傳統服藥法


茯苓1錢,蒼朮8分,陳皮1錢,甘草2分,白芍8分,川芎8分,枳殼7分,香附7分,山梔子8分。
解鬱。
水2鐘,加生薑3片,煎至7分,食前熱服。

方劑組成解釋


茯苓、蒼朮、陳皮、甘草具有健脾和胃、理氣和中的功效,可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滿、脅痛、噯氣、食少、嘔吐等症。

白芍、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頭痛、眩暈、失眠、多夢等症。

枳殼、香附具有理氣疏肝、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滿、脅痛、噯氣、食少、嘔吐等症。

梔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頭痛、眩暈、失眠、多夢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 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關疾病


容易焦慮恐懼容易憂鬱

相同名稱方劑


散鬱湯,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四。 組成: 散鬱湯(《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四。)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四。組成:茯苓1錢,蒼朮8分,陳皮1錢,甘草2分,白芍8分,川芎8分,枳殼7分,香附7分,山梔子8分。主治:解鬱。 。 主治:解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