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散鬱湯中加入茯苓,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健脾利濕,化痰散結:茯苓性平味甘淡,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化痰散結的功效。散鬱湯中常因情志不暢導致脾氣不健,濕氣困阻,痰濕凝滯,而茯苓正好可以健脾利濕,化痰散結,幫助脾胃運化,消除痰濕,改善胸悶氣鬱的症狀。
- 寧心安神,和中益氣:茯苓還有寧心安神、和中益氣的功效。散鬱湯中情志不暢導致心神不安,心氣不足,茯苓可以寧心安神,和中益氣,緩解焦慮不安,使心氣平和,進而改善情緒。
散鬱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蒼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散鬱湯以疏肝解鬱、理氣化痰為目的,蒼朮可協助去除痰濕,使氣機通暢,肝氣得以舒展。
- 健脾利濕:蒼朮能健脾利濕,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水液代謝。散鬱湯中常因肝鬱脾虛,導致濕濁內停,蒼朮有助於健脾利濕,提高機體抵抗力,有利於消除鬱氣。
散鬱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解鬱: 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解鬱、燥濕化痰的功效。散鬱湯主要針對肝鬱氣滯、脾胃不和所致的胸悶、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陳皮的理氣解鬱作用可以疏肝解鬱,促進脾胃運化,緩解上述症狀。
- 健脾和胃: 陳皮還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散鬱湯常因肝鬱脾虛,導致消化功能下降,陳皮的健脾作用可以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慾,增強機體對營養的吸收。
散鬱湯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散鬱湯屬於辛溫解鬱的方劑,其中多用辛溫燥烈的藥材,容易傷陰耗氣。甘草性甘平,味甘而緩和,能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大的負擔,使藥力更趨平和。
- 增強補益: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的功效。散鬱湯中常伴隨脾胃氣虛、氣血不足等症狀,加入甘草能補益脾胃、益氣養血,增強藥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散鬱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解鬱,養血柔肝: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解鬱、養血柔肝之功效。散鬱湯治療的是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脅痛、胃脘脹滿、情緒抑鬱等症狀,白芍能疏解肝氣鬱結,緩解肝氣橫逆所致的各種不適。
- 緩解藥性,調和脾胃:散鬱湯中多用辛溫燥烈之品,如柴胡、香附等,容易傷及脾胃。白芍酸甘入脾,能緩解藥性,保護脾胃,防止藥物對脾胃的損傷,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療效。
散鬱湯中加入川芎,是基於其疏肝解鬱、活血止痛的功效。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膽經,具有行氣活血、祛風止痛的功效。散鬱湯主要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脅痛、心煩易怒、失眠多夢等症狀。
川芎疏肝解鬱,可理氣解鬱,舒緩肝氣鬱結,改善胸悶脅痛、心煩易怒等症狀;活血止痛,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改善失眠多夢等症狀。因此,川芎在散鬱湯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有助於疏肝解鬱、活血止痛,達到治療目的。
散鬱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行氣解鬱:枳殼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行氣解鬱、消積化痰之功效。散鬱湯主要針對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脅肋脹痛、食慾不振等症,枳殼可疏肝理氣,使鬱結之氣得以宣散,從而緩解症狀。
二、消食導滯:枳殼還有消食導滯之功,對於飲食不節、脾胃不和所導致的食積、腹脹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散鬱湯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食積不化等,枳殼可助消化,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從而緩解胃脘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
散鬱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肝解鬱:香附味辛、苦,性平,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調經止痛的功效。散鬱湯為治療肝鬱氣滯、胸悶脅痛、情志不舒的方劑,香附可疏解肝氣鬱結,使氣機通暢,從而緩解胸悶、脅痛等症狀。
二、 理氣止痛:香附還具有理氣止痛的作用。對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疼痛,香附可通過行氣止痛,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
散鬱湯中包含梔子,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
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肺、三焦經。其苦寒之性,能清泄心火,降肺氣,並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散鬱湯所治之病症,多為心火熾盛,鬱熱上蒸所致,而梔子能有效清心火,降熱氣,並可解鬱化痰,故為散鬱湯中重要藥材。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散鬱湯」,主要成分是:茯苓,蒼朮,陳皮,甘草,白芍,川芎,枳殼,香附,梔子,主治肝鬱氣滯、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
散鬱湯由茯苓、蒼朮、陳皮、甘草、白芍、川芎、枳殼、香附、梔子組成。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蒼朮味苦、辛,性溫,歸脾、胃、肝經,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陳皮味苦、辛,性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川芎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香附味辛、苦,性微溫,歸肝、脾經,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梔子味苦,性寒,歸心、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散鬱湯具有疏肝理氣、健脾和胃、解鬱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證,症狀包括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
傳統服藥法
茯苓1錢,蒼朮8分,陳皮1錢,甘草2分,白芍8分,川芎8分,枳殼7分,香附7分,山梔子8分。
解鬱。
水2鐘,加生薑3片,煎至7分,食前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 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散鬱湯,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四。 組成: 散鬱湯(《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四。)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四。組成:茯苓1錢,蒼朮8分,陳皮1錢,甘草2分,白芍8分,川芎8分,枳殼7分,香附7分,山梔子8分。主治:解鬱。 。 主治:解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