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藿香為藿薷湯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其加入原因主要有二:
- 解暑化濕: 藿香性辛溫,具有芳香化濕、解暑止嘔之效。對於暑濕困脾、濕阻中焦所致的發熱、惡寒、嘔吐、腹痛等症狀,能有效祛除暑濕,調理脾胃。
- 理氣和中: 藿香氣味芳香,能行氣解鬱,調和脾胃。對於暑濕夾雜氣滯、脾胃不和所致的胸悶、腹脹等症狀,能起到理氣和中的作用,促進脾胃運化,恢復正常功能。
藿香正氣散的組成中,包含白扁豆,其原因如下:
- 健脾和胃:白扁豆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和胃、消暑化濕的功效。藿香正氣散主治暑濕困脾,導致的腹痛泄瀉、嘔吐等症狀,白扁豆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幫助消化吸收,緩解濕困脾胃的症狀。
- 清熱解毒:白扁豆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輔助藿香、佩蘭等藥物,清熱解毒,驅散暑濕,進一步消解病邪。
白扁豆的加入,不僅能加強藿香正氣散的健脾和胃功效,也能促進清熱解毒,從而更好地治療暑濕困脾,達到藥效增強的效果。
藿香正氣散中的黃連,看似與驅寒祛暑的功效相悖,實則有其深意。
黃連味苦寒,可清熱解毒,燥濕止瀉,同時能抑制腸道內細菌的生長,減少毒素的產生。藿香正氣散以藿香、佩蘭等芳香化濕之品為主,但若患者濕熱內蘊,僅驅散濕氣不足以徹底根治,需黃連清熱解毒,方可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此外,黃連可起到抑菌作用,防止濕熱病邪由表入裡,進一步加重病情。因此,黃連的加入,在藿香正氣散中起到重要的協同作用,使整體功效更加完善。
藿香正氣散中的甘草,主要起着以下兩個作用: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使各藥材的功效相得益彰,避免藥性過於偏寒或偏熱。
- 緩解毒性: 甘草具有解毒作用,可以減緩其他藥材可能帶來的副作用,確保藥物安全有效地發揮作用。
因此,甘草的加入,可以使藿香正氣散的藥效更加協調,降低藥物毒性,提高安全性。
藿香正氣散中加入白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止痛消腫:白芷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消腫的功效。藿香正氣散主治外感風寒,濕濁內阻,脾胃氣滯等症,白芷能幫助散寒解表,並可緩解因寒邪阻滯經絡引起的疼痛,與藿香、蒼朮等藥物協同作用,增強解表散寒之效。
- 通竅開竅,提昇藥效:白芷有通竅開竅的作用,能使藥物更易於到達病竈,促進藥效發揮。藿香正氣散中加入白芷,能增強藥物通透力,使藥效更顯著,進一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藿香正氣散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藿香正氣散主要用於治療濕濁內阻、脾胃不和所致的感冒、腹痛、腹瀉等症狀。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燥濕、止瀉的功效,可以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改善濕濁內阻的症狀。
- 固護脾氣:白朮能補氣健脾,固護脾氣,防止濕邪傷脾,並能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疾病康復。
總而言之,白朮在藿香正氣散中起著健脾利濕、固護脾氣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疾病症狀,促進康復。
藿香正氣散中加入半夏,是為了化濕止嘔。
藿香正氣散主治外感風寒濕邪,伴有胸悶、嘔吐、腹脹等症狀。半夏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
當外感風寒濕邪侵襲機體,導致脾胃濕阻,氣機不暢,則會出現嘔吐、腹脹等症狀。半夏可以化解濕邪,降逆止嘔,與藿香、蒼朮等藥物共同作用,疏散風寒,健脾化濕,達到治療目的。
藿香正氣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陳皮性溫,味辛、苦,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藿香正氣散用於治療暑濕感冒、濕濁內阻之症,而陳皮可幫助脾胃運化,促進水濕代謝,並助藿香、佩蘭等藥物更好地發揮驅邪外出之效。
- 調和藥性:藿香正氣散中諸藥多偏寒涼,陳皮的溫性可以中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同時也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藿香正氣散中加入大腹皮,是為了增強其化濕止瀉之功效。
大腹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消食、行氣止痛、利水消腫的功效。它能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消除積滯,緩解腹脹,同時也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可以幫助排除體內濕氣,從而達到止瀉的效果。
在藿香正氣散中,大腹皮與藿香、佩蘭等藥物共同作用,能夠更有效地化解濕濁,止瀉止嘔,恢復脾胃功能,達到治療濕邪困脾、脾胃失調所致的腹痛泄瀉的目的。
藿香正氣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藿香正氣湯中,藿香、佩蘭等辛涼解表之品,易損脾氣,而茯苓能健脾益氣,使藥力不傷脾胃,且可助濕濁排出體外。
- 利水滲濕: 暑濕困脾,易導致水濕內停,茯苓利水滲濕,可幫助排除體內積聚的濕氣,進一步減輕暑濕困脾的症狀,使藥效更佳。
因此,茯苓在藿香正氣湯中起到健脾利濕、利水滲濕的輔助作用,有助於藥效發揮和保護脾胃。
藿香正氣散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理氣化濕: 厚朴性辛溫,味苦,入肺、脾經,具化濕行氣、燥濕止瀉之功。藿香正氣散主治濕濁內阻,氣機不暢之證,厚朴可助其理氣化濕,通暢氣機,使濕邪得以降散。
- 降逆止嘔: 厚朴亦有降逆止嘔之效。濕濁阻滯中焦,易致脾胃不和,氣逆上衝,出現嘔吐。厚朴可降逆止嘔,緩解不適,配合其他藥物,更能有效地解決濕邪困脾之症。
藿香正氣散中加入桔梗,主要原因有二:
一、 宣肺利咽: 桔梗味甘苦,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開音通竅之效。藿香正氣散中含有香薷、紫蘇等辛溫發散之品,容易燥傷肺津,桔梗加入可協調其燥性,防止藥性過烈,同時也能緩解因風寒外襲引起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二、 利氣化痰: 桔梗具有利氣化痰的功效,可以促進痰液排出,配合藿香正氣散中其他化濕解暑的藥物,共同起到消暑解表、化濕止嘔的效果。
藿香正氣散中的紫蘇葉,其加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解表散寒:紫蘇葉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之功效,可助藿香正氣散驅散外邪,溫和脾胃,提升藥效。
- 宣肺止咳:紫蘇葉能宣肺止咳,對風寒咳嗽、痰多氣喘有較好療效。在藿香正氣散中,紫蘇葉有助於緩解因外邪侵襲而引發的肺氣不利、咳嗽等症狀。
總而言之,紫蘇葉的加入,可增強藿香正氣散的解表散寒、宣肺止咳功效,使其更全面地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諸症。
主治功效
藿薷湯
**組成:**藿香、白扁豆、黃連、甘草、白芷、白朮、半夏、陳皮、大腹皮、茯苓、厚朴、桔梗、紫蘇葉。
**功效:**傷寒頭痛,惡寒發燒,或因濕氣引起霍亂嘔吐腹瀉。經常服用可消除山林瘴氣,暑熱嘔吐腹瀉,腿腳抽筋。
藥材介紹:
**藿香:**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
**白扁豆:**補氣、止瀉、健脾胃、消暑、解毒、固崩止帶。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大腹皮:**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紫蘇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
- **總結:**藿薷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傷寒頭痛,惡寒發燒,或因濕氣引起霍亂嘔吐腹瀉等功效。它由多種中藥材組成,每種中藥材都有其獨特的功效,共同作用,可以有效治療各種疾病。
傳統服藥法
藿香正氣散加香薷、扁豆、黃連。
上(口父)咀。每服3錢,加生薑3片,大棗1個,水煎,熱服。
《成方切用》:藿香正氣散合三味香薷飲,名藿薷湯。藿香辛溫,理氣和中,辟惡止嘔,兼治表裡為君;蘇、芷、桔梗,散寒利膈,佐之以發表邪;厚朴、大腹,行水消濕;橘皮、半夏,散逆除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藿薷湯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小孩、體質虛弱者不宜服用。此外,藿薷湯不宜與溫補性中藥同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藿薷湯, 出處:《準繩·類方》卷一。 組成:藿香正氣散加香薷、扁豆、黃連。 主治:傷寒頭疼,憎寒壯熱,或感濕氣霍亂吐瀉。常服除山嵐瘴氣,伏暑吐瀉,腳轉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