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青皮飲為一傳統中醫方劑,其組成包括青皮、陳皮、厚樸、甘草等人參亦在其列。人參在此方中的應用,主要取其大補元氣、生津止渴之效。根據中醫理論,人參性溫味甘微苦,歸脾肺經,能補五臟之虛損,尤其善於補益脾肺二臟,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在青皮飲中,人參與其他行氣化濕、理氣健脾的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調節氣機、增強體質的目的。對於脾胃虛弱、氣血兩虧之症,人參的加入可謂恰到好處,有助於改善患者疲乏無力、食慾不振等症狀,從而促進整體康復。
青皮飲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和胃降逆: 青皮辛散,善於行氣止痛,但性偏燥烈,易傷胃陰。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燥濕化痰,和胃降逆,可緩解青皮燥烈之性,防止其傷胃,並協同其降逆止嘔之效。
- 化痰止嘔: 青皮飲常用於治療胃氣上逆,泛酸嘔吐等症,而半夏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與青皮相輔相成,共奏化痰降逆之功,達到止嘔的效果。
總之,半夏的加入,既能緩解青皮的燥烈之性,又能增強其降逆止嘔之效,使青皮飲的療效更加全面。
青皮飲中加入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益氣,助運脾陽: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青皮辛寒,易傷脾陽,白朮可補脾氣,助運脾陽,使藥力得以更好地發揮。
- 協調藥性,防止寒涼傷脾:青皮性寒,善於疏肝理氣,但寒涼之性易傷脾陽,白朮性溫,能中和青皮的寒性,防止其過寒傷脾,確保方劑的溫和有效。
青皮飲以「青皮」為名,正是因為方劑的核心藥材為「青皮」。青皮,即橘皮,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行氣解鬱、消食化積、理氣止痛的功效。
青皮飲多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食積不消,嘔吐酸腐等症。青皮能疏肝理氣,促進脾胃運化,消食積,緩解脹痛,因此是方劑中的關鍵藥材。此外,青皮還能調和藥性,配合其他藥材,發揮更好的療效。
青皮飲中加入烏梅,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一、酸斂止瀉: 烏梅味酸,性澀,入肝、脾、肺經,具有斂腸止瀉、生津止渴之效。青皮飲主治肝胃氣滯、脾胃不和所致的腹脹腹痛、洩瀉等症,烏梅可收斂腸道,減少瀉痢,輔助青皮、枳殼等藥物疏肝理氣、和胃止瀉。
二、酸澀降逆: 青皮飲中常配伍香附、陳皮等理氣藥,以疏肝理氣、和胃止瀉。烏梅的酸澀之性,可助理氣藥降逆止嘔,防止氣機上逆,增強藥效。同時,烏梅也能緩解青皮、枳殼等藥物的燥性,避免傷胃。
青皮飲中加入草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胃助消化:草果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消食化積、理氣止痛的功效。青皮飲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草果的加入可溫暖脾胃,促進消化,有助於緩解食積不化所致的脹滿不適。
2. 助青皮行氣:青皮性苦,味辛,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脹、破氣散結的功效。草果則能理氣止痛,二者搭配使用,可增強青皮行氣消脹的作用,更有效地改善脾胃氣滯,緩解脘腹脹滿的症狀。
青皮飲中加入生薑,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中止嘔:青皮性寒,若脾胃虛寒者服用,容易加重不適。生薑性溫,可溫中散寒,緩解青皮寒性對胃部的刺激,並促進脾胃運化,止嘔止瀉。
- 助藥力:生薑可促進藥物的吸收和發揮藥效,提升青皮降氣止嘔的功效。生薑中的薑辣素等成分,能刺激胃液分泌,有助於藥物在胃腸道的消化吸收。
總之,生薑在青皮飲中發揮著溫中散寒、助藥力的作用,與青皮相輔相成,更能達到治療效果。
青皮飲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青皮性苦寒,善於疏肝理氣,但長期服用易傷脾胃。大棗性甘溫,能補脾益氣,和中緩急,可中和青皮的寒性,避免其對脾胃的傷害,使藥效更平和穏定。
- 增強療效:大棗具有補益氣血、養血安神之功效,與青皮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相輔相成,可增強整體治療效果,使患者氣血調和,精神舒暢,更能有效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等症狀。
主治功效
青皮飲
青皮飲,是一首中醫方劑,具理氣和中、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暴飲暴食肥甘食物,又吃生冷食物傷了腸胃,食積不消化而導致的飲食引起的瘧疾。
組成
-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草果:性溫、味辛,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溫中、消食化積、治瘧、降氣、燥濕、解酒毒等功效。
-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烏梅: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主治
青皮飲主治暴飲暴食肥甘食物,又吃生冷食物傷了腸胃,食積不消化而導致的飲食引起的瘧疾。這種病症寒熱交替,或發熱多發冷少,或發冷之後復發熱,發熱之後復發冷,飢餓時不能吃東西,心胸感到鬱悶,腹部膨脹腹脹,嘔吐涎沫。
用法
青皮飲一般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
禁忌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弱者慎用。
- 有肝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者慎用。
- 服用青皮飲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總結
青皮飲,是一首中醫方劑,具理氣和中、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暴飲暴食肥甘食物,又吃生冷食物傷了腸胃,食積不消化而導致的飲食引起的瘧疾。
傳統服藥法
青皮、知母、山楂、枳實、熟半夏、當歸、柴胡、陳皮、甘草。
生薑2片為引。乳孩兼服和中丸、六一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青皮飲是一首具有清熱解表、和胃消食功效的方劑,但是由於其中含有生薑、大棗等溫熱性中藥,因此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此外,青皮飲不宜與溫熱性中藥同用,以免加重病情。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青皮飲, 出處:《嵩崖尊生》卷九。 組成:青皮1錢,白朮2錢半,木通5分,甘草2分。 主治:怒氣致噯。
青皮飲, 出處:《醫貫》卷六。 組成:青皮、厚朴、白朮、柴胡、草果仁、茯苓、黃芩、半夏、甘草。 主治:秋時正瘧。
青皮飲, 出處:《百一》卷十一。 組成:常山(如雞骨者)、青皮(去瓤)、烏梅(去核)、檳榔(如雞心者)、草果(去皮)、甘草(炙)各等分。 主治:遠近瘧疾。
青皮飲, 出處:《幼科直言》卷四。 組成:青皮、知母、山楂、枳實、熟半夏、當歸、柴胡、陳皮、甘草。 主治:瘧在五七次上,體壯有食,面赤唇紅,寒熱相等,來後汗多。
青皮飲, 出處:《痢瘧纂要》卷十二。 組成:人參、半夏、白朮、青皮、烏梅、草果、生薑、大棗。 主治:肥甘過度,生冷受傷,食積不消所致之食瘧,其症寒熱相並,或熱多寒少,或寒已復熱,熱已復寒,饑不能食,心胸飽悶,肚膨腹脹,嘔吐涎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