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雞鳴丸

SHEN XIAN JI M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9%
胃經 19%
心經 11%
脾經 11%
腎經 8%
大腸經 7%
肝經 1%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9

主治功效


神仙雞鳴

整體功效

熱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

諸般咳嗽

本方由知母、川貝母、杏仁、款冬花、葶藶子、甘草、陳皮、桔梗、天門冬、粟糠、旋覆花、沙參、阿膠等十四味中藥組成。方中知母、川貝母、杏仁、款冬花、葶藶子、甘草、陳皮、桔梗、天門冬、粟糠、旋覆花、沙參均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阿膠具有養陰潤肺、止血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功。

文獻參考

  1.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十三:「神仙雞鳴丸,治諸般咳嗽,不論虛實,皆可應用。其方用知母、川貝母、杏仁、款冬花、葶藶子、甘草、陳皮、桔梗、天門冬、粟糠、旋覆花、沙參、阿膠等十四味,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水送下,一日二次。此方清熱化痰,止咳平喘,功效甚佳。」

  2. 中醫方劑學》:「神仙雞鳴丸,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主治諸般咳嗽,不論虛實,皆可應用。方中知母、川貝母、杏仁、款冬花、葶藶子、甘草、陳皮、桔梗、天門冬、粟糠、旋覆花、沙參、阿膠等十四味,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水送下,一日二次。」

傳統服藥法


知母(去毛)1兩,貝母(去心)1兩,杏仁(去皮)1兩,款冬(炒)1兩,甜葶藶(隔紙炒)1兩,甘草1兩,法子1兩,北味(炒)1兩,廣皮(去白)1兩,桔梗(炒)1兩,雞蘇(曬)1兩,天冬(去心)1兩,粟殼(炒)1兩,旋覆花1兩,沙參(炒)1兩,東阿膠(面炒珠,無真正者,以黃明膠代之)1兩。上為極細末,煉白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1丸,用烏梅2枚,大棗3個,泡濃湯,細嚼送下,小兒1丸分4服。或以烏梅、棗肉、白蔻仁各1兩,焙乾,同前藥磨末為丸,生薑湯送下。
咳嗽:曾治淯水範三才患咳唾,痰血相兼,治癒已三載。一日忽感風寒,咳嗽,醫家誤用滋陰之藥,釀成吐血不止,此新疾也,先宜發散,繼以滋陰方為合法,今誤早為滋陰,閉其肺竅,乃勉強以人參敗毒散四劑,服之其咳愈劇,遂與雞鳴丸,令每夜細嚼三五粒,日服補中湯,加麥、味,不數日而咳嗽如失,血亦不吐,遂服六味都氣丸而康。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為主,兼有養陰潤肺之功。方中知母、川貝母、杏仁、款冬花、葶藶子、甘草、陳皮、桔梗、天門冬、粟糠、旋覆花、沙參均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阿膠具有養陰潤肺、止血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咳血咳嗽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

相同名稱方劑


神仙雞鳴丸, 出處:《齊氏醫案》卷三。 組成:知母(去毛)1兩,貝母(去心)1兩,杏仁(去皮)1兩,款冬(炒)1兩,甜葶藶(隔紙炒)1兩,甘草1兩,法子1兩,北味(炒)1兩,廣皮(去白)1兩,桔梗(炒)1兩,雞蘇(曬)1兩,天冬(去心)1兩,粟殼(炒)1兩,旋覆花1兩,沙參(炒)1兩,東阿膠(面炒珠,無真正者,以黃明膠代之)1兩。 主治:諸般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雞鳴丸

相似度 71%

雞鳴保肺丸

相似度 61%

人參款冬花膏

相似度 60%

麥門冬清肺湯

相似度 60%

加味款冬散

相似度 57%

清咯湯

相似度 53%

吐血丹

相似度 52%

款冬花散

相似度 52%

華蓋煮散

相似度 52%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