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中葛根湯

DIAO ZHONG GE GE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胃經 15%
心經 14%
肝經 9%
膀胱經 8%
肺經 8%
大腸經 7%
心包經 5%
小腸經 5%
三焦經 5%
膽經 2%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肺經
大腸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調中葛根湯」中包含「葛根」,主要原因有二:

一、葛根解肌發表,調和脾胃:

葛根性涼,味甘,具有解肌發表、升陽解表之效,可緩解外感風寒所致的發熱、頭痛、惡寒等症狀。同時,葛根亦能和胃降逆,調和脾胃,有助於改善因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二、葛根與方中其他藥材相配伍,協同作用:

葛根與方中其他藥材如白朮、甘草等配伍,可發揮更佳的療效。例如,葛根與白朮配伍,可增強解表之力,同時兼顧健脾益氣;與甘草配伍,可緩解葛根的寒性,並增強其解肌發表之效。

調中葛根湯方劑中加入黃芩,主要是為了其清熱解毒之效。

葛根湯本身以葛根解肌發表,麻黃宣肺散寒,為發散風寒之劑。但若患者伴隨有內熱,則需加入黃芩清熱瀉火,以防發散風寒之餘,又助長內熱。黃芩味苦性寒,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與葛根、麻黃相配,可使藥性平和,既能解表散寒,又能清熱解毒,達到治病求本的效果。

調中葛根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和解少陽,緩解寒熱往來:葛根湯主要用於解表,但加入白芍,能和解少陽,緩解寒熱往來之症。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急止痛之功效,能與葛根、柴胡等藥物配合,達到調和陰陽、解表止汗之效。

2. 緩解葛根的升散之性:葛根性升散,有解表發汗之功,但若過於升散,則容易耗傷陰血。白芍能斂陰止汗,可緩解葛根的升散之性,避免過度耗傷陰血,更利於病情的恢復。

調中葛根湯方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葛根湯主要治療外感風寒,但寒邪易傷脾陽,導致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白朮能補脾益氣,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為機體提供充足的營養,更好地抵抗外邪。

2. 燥濕健脾:葛根湯中葛根、麻黃等藥性偏寒,容易引起脾胃濕氣困阻。白朮能燥濕健脾,消除脾胃濕邪,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作用,避免寒涼藥物對脾胃的損害,更好地發揮療效。

調中葛根湯中加入藁本,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風解表,止痛止痙: 藁本性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痙的功效,可緩解因風寒外襲引起的頭疼、肢體痠痛等症狀,與葛根的解肌退熱作用相輔相成。
  2. 調和氣血,促進循環: 藁本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肌肉痙攣,緩解因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疼痛。

因此,在調中葛根湯中加入藁本,不僅可以增強其疏風解表、止痛止痙的功效,還能促進氣血循環,改善整體療效。

調中葛根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葛根性微寒,而甘草性甘溫,加入甘草可以調和葛根的寒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造成脾胃不適。
  2. 緩解副作用:葛根湯中的藥材如葛根、黃芩等,都具有較強的解表作用,容易引起口乾舌燥,而甘草具有潤肺止渴的功效,可以緩解這些副作用,使藥效更溫和。

調中葛根湯中加入赤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和胃: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滲濕的功效。葛根湯本身偏寒涼,加入赤茯苓可以中和寒涼之性,避免傷脾胃,更能順暢藥力,達到調和脾胃、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
  2. 利水滲濕:赤茯苓能利水滲濕,有助於去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減少水濕停滯所致的痰飲、水腫等症狀。葛根湯治療風寒濕痺,而赤茯苓的利水滲濕作用可以幫助祛除濕氣,配合葛根解肌散寒,更有效地消除風寒濕痺。

調中葛根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通腑排毒: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葛根湯主治外感風寒,但若患者兼有內熱、便祕等症狀,則需加入大黃以清熱通腑,促進毒素排出,利於風邪散解。

2. 促進葛根藥效發揮: 葛根性平,味甘,具有解肌發表、升陽解肌、止渴生津之功效。大黃的苦寒之性可抑制葛根的升陽作用,使其更能針對風邪引起的寒邪,避免因升陽過度而導致氣虛。

主治功效


調中葛根湯

調中葛根湯是中醫常用的一個方劑,由葛根、黃芩、白芍、白朮、藁本、甘草、赤茯苓、大黃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祛風除濕的功效。臨牀上常用於治療兒童因感冒引起的高燒、嘔吐、腹瀉等症狀。

組成

  • 葛根: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的功效。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的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養血調經、緩中止痛、收斂固澀的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的功效。
  • 藁本:具有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的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化痰止咳、清熱解毒的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的功效。

主治

調中葛根湯主治兒童在春、夏、秋、冬季清晨或傍晚受了風寒,導致四肢痠痛,不能散發熱量,會發高燒、嘔吐、腹瀉,有時會出現大便帶血或白色、次數頻繁,小腹脹痛的症狀,脈搏洪大或脈搏次數增多。

用法

調中葛根湯一般以口服為主,每日1次,每次10-15克,用沸水沖服即可。

禁忌

  1. 孕婦忌服。
  2. 哺乳期婦女忌服。
  3. 兒童忌服。
  4. 脾胃虛弱者忌服。
  5. 陰虛火旺者忌服。

總結

調中葛根湯是中醫常用的一個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祛風除濕的功效。臨牀上常用於治療兒童因感冒引起的高燒、嘔吐、腹瀉等症狀。服用時應遵醫囑,不可擅自用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調中葛根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九。 組成:葛根(銼)1分,黃芩(去黑心)1分,芍藥1分,白朮1分,藁本(去苗土)1分,甘草(炙,銼)1分,赤茯苓(去黑皮)半兩,大黃(銼,炒)1兩。 主治:小兒春夏秋冬晨夕暴冷,折其四肢,熱不得泄,發爲壯熱,冷氣入胃,洞泄下痢,或赤白頻數,小腹脹痛,脈洪大或數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