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葛煎

柴葛煎

CHAI GE JI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0.2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6%
脾經 12%
胃經 12%
心經 12%
肝經 12%
膽經 12%
大腸經 4%
膀胱經 4%
三焦經 4%
心包經 4%
小腸經 4%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膽經
大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心包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柴葛煎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肝解鬱:柴胡性微寒,歸肝經,善於疏肝解鬱,升舉陽氣。葛根則性涼,歸脾、胃經,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之效。兩者相配,可協同疏解肝鬱,緩解肝氣上逆所致的胸脅脹滿、頭痛眩暈、煩躁易怒等症。

二、昇陽解表:柴胡善於升舉陽氣,助陽氣上升以解表散寒;葛根則能解肌退熱,並能利水消腫。兩者合用,可增強解表散寒之功,治療風寒感冒、頭痛發熱、肢體痠痛等症狀。

柴葛煎中柴胡的運用,體現了中藥配伍的精妙,既能解鬱昇陽,又能解表退熱,使藥物發揮更大的治療作用。

柴葛煎中包含葛根,主要原因有二:

  1. 解肌發表: 葛根性涼,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解肌發表之效。柴葛煎以柴胡疏散風邪,葛根則助其解表,使外感風寒之邪得以透發。
  2. 舒筋活絡: 葛根具有舒筋活絡、止痛的作用。柴葛煎中常配伍其他藥物,如羌活、獨活等,共同發揮舒筋活絡之效,以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

柴葛煎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柴胡、葛根之燥性: 柴胡、葛根皆屬辛涼藥性,使用過量容易傷陰耗津。白芍性微寒,味酸收斂,能滋陰養血,緩解柴胡、葛根的燥性,防止藥物對身體造成損害。
  2. 協調藥效: 白芍有養血柔肝、止痛止痙之效,與柴胡、葛根配合,可使藥效更為協調,達到清熱解表、疏肝解鬱、止痛止痙的效果。

柴葛煎中加入黃芩,是基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功效。

柴葛煎以柴胡、葛根為君藥,主治外感風寒,兼有濕邪的病症。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膽經,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加入黃芩,可協同柴胡疏散風寒,葛根解肌退熱,並能針對濕邪的困擾,有效控制病情,促進病患康復。

柴葛煎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 柴葛煎以柴胡、葛根為君藥,性寒涼,而甘草性甘溫,能緩解柴胡、葛根的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
  2.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能調和藥性,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提高藥效。同時,甘草具有解毒、抗炎作用,能減輕柴胡、葛根的副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柴葛煎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柴葛煎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熱毒熾盛所致的發熱、咽喉腫痛、皮膚紅腫等症狀,而連翹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疏散風熱:連翹兼具疏散風熱的作用,可以幫助柴葛煎散發外感風熱,促進患者體內的毒素排出,加速康復。

因此,柴葛煎中加入連翹,可以更好地達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效果,提升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柴葛煎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柴葛煎主治「痘疹表裏俱熱」及「瘟疫」,屬中醫外感熱病範疇。

  1. 痘疹表裏俱熱
    痘疹(如天花、麻疹)初期邪熱熾盛,表現為發熱、疹色鮮紅、口渴、煩躁等表裏同病之證。此方既能解肌透疹,又能清瀉裏熱,防熱毒內陷。
  2. 瘟疫熱證
    瘟疫(急性傳染病)初起,邪伏膜原或熱毒壅盛,症見高熱、頭痛、身痛、口苦咽乾等。柴葛煎透過疏解與清熱並用,阻斷病勢傳變。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

  • 君藥:柴胡、乾葛

    • 柴胡:辛涼透表,疏泄少陽半表半裏之熱,和解退熱。
    • 乾葛(葛根):解肌發表,生津舒筋,助柴胡透邪外達,兼治熱傷津液之口渴。
      配伍意義:兩藥協同,針對「表熱」,開腠理、散邪毒,阻截熱邪由表入裏。
  • 臣藥:黃芩、連翹

    • 黃芩:苦寒清泄上焦肺熱及少陽膽熱,直折裏火。
    • 連翹: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尤擅清解熱毒鬱結(如痘疹、瘟疫之熱毒)。
      配伍意義:二者專清「裏熱」,與君藥表裏同治,防熱毒內攻。
  • 佐使藥:芍藥、甘草

    • 芍藥:養陰和營,緩急止痛,防熱傷陰血;與柴胡相配,調和肝脾。
    • 甘草:甘緩和中,調和諸藥,助芍藥緩解熱毒所致拘急。
      配伍意義:在清解之中兼顧護陰,符合「散毒養陰」之旨。

三、整體治療原理

  1. 表裏雙解
    柴胡、葛根疏表透邪,黃芩、連翹清裏泄熱,構成「解表清裏」框架,適用於表證未解而裏熱已熾之證。

  2. 熱毒分消
    連翹專攻熱毒結滯,柴胡引邪外透,使毒邪從表裏兩途消散,避免內陷生變(如痘疹內攻、瘟疫熱入心包)。

  3. 養陰護正
    芍藥、甘草酸甘化陰,於清熱藥中顧護津液,符合溫病「存陰」法則,尤其適合熱病初期陰液已傷者。

此方結構嚴謹,解表不助熱,清裏不礙邪,兼顧解毒養陰,體現中醫「先證而治」的辨證思維。

傳統服藥法


柴胡、乾葛、芍藥、黃芩、甘草、連翹。
散毒養陰。
水1鐘半,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柴葛煎性味辛、苦、甘,寒,有小毒。
  • 柴葛煎不宜長期服用。
  • 柴葛煎不宜與溫補藥同用。
  • 柴葛煎不宜與寒涼藥同用。
  • 柴葛煎不宜與酒同用。

相關疾病


肺炎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柴葛煎,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柴胡、乾葛、芍藥、黃芩、甘草、連翹。 主治:散毒養陰。主治:痘疹表裏俱熱及瘟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