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獨聖丸

XIAO DU SHE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局方》卷三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肝經 18%
肺經 15%
胃經 15%
腎經 11%
心經 9%
大腸經 4%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小獨聖丸中加入巴豆,看似矛盾,實則包含著精妙的醫學理念:

  1. 攻逐寒邪: 巴豆性味辛熱,善於攻逐寒邪,對於寒邪凝滯、氣血瘀阻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有很好的效果。
  2. 引藥入經: 巴豆性峻烈,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提高藥效。在小獨聖丸中,巴豆與其他藥物配伍,能有效地將藥力導入病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小獨聖丸中的巴豆用量極為微小,且經過炮製處理,藥性已有所減緩,故不用擔心其毒性,反而能起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小獨聖丸中包含肉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肝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小獨聖丸主治陽虛寒證,如脾胃虛寒、腎陽不足、寒邪入體等,肉桂的溫陽散寒作用可溫補脾腎,驅散寒邪,恢復陽氣。
  2. 助藥力,引藥入經: 肉桂辛溫,能助藥力,引藥入經。小獨聖丸中其他藥材如附子、乾薑等,同樣具有溫陽散寒作用,肉桂的加入能增強其藥效,使藥力更好地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小獨聖丸中包含硇砂,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硇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由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牙痛、口舌生瘡等症狀,硇砂能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2. 燥濕化痰: 硇砂還具有一定的燥濕化痰作用,對於痰熱阻肺、咳嗽痰多等症狀,可以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

因此,小獨聖丸中加入硇砂,旨在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和燥濕化痰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然而,硇砂具有一定的毒性,需由醫生根據患者病情謹慎使用。

小獨聖丸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微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方劑中常因濕痰阻肺而導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半夏可以有效化解痰液,改善呼吸道症狀。
  2.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對於因痰阻氣道、胃氣上逆所引起的嘔吐,半夏可以起到緩解作用。小獨聖丸常用於治療痰多咳嗽、氣逆喘促、胸膈滿悶、嘔吐等症狀,半夏的降逆止嘔功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小獨聖丸方劑中包含丁香樹皮,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溫中散寒: 丁香樹皮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緩解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2. 行氣止痛: 丁香樹皮氣味芳香,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夠疏通氣機,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

小獨聖丸主要治療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導致的胃痛、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丁香樹皮的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功效,正好可以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小獨聖丸中加入烏梅,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瀉: 烏梅味酸澀,性收斂,能固澀腸胃,止瀉痢。對於因脾胃虛寒、寒濕內侵導致的腹瀉,烏梅能有效收斂腸道,止瀉止痛。

2. 斂肺止咳: 烏梅入肺經,能斂肺止咳。對於因肺氣虛弱、津液不足導致的咳嗽、咳痰,烏梅能滋陰潤肺,收斂止咳。

綜上所述,烏梅在小獨聖丸中,不僅能起到收斂止瀉的作用,還能起到斂肺止咳的功效,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小獨聖丸方劑中包含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嘔止瀉: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客胃引起的嘔吐、腹瀉等症狀,乾薑能夠溫暖脾胃,驅散寒邪,起到止嘔止瀉的作用。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小獨聖丸的主要功效是溫中和胃,止嘔止瀉。乾薑的加入,可以協調其他藥物的藥性,增強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效果。同時,乾薑也能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藥效。

小獨聖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包括當歸。當歸在中醫中素有“女性之藥”的美譽,因其具有調理女性生理功能的獨特效果。首先,當歸富含多種活性成分,如揮發油、多糖、氨基酸等,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液質量,有助於緩解因血虛引起的氣血不足症狀。其次,當歸對於調和身體內分泌,平衡雌激素水平也有顯著的作用,特別適合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等問題。此外,當歸還有滋陰潤燥、鎮靜安神的效果,可以幫助女性在生理週期中更好地調節情緒,緩解壓力。因此,將當歸納入小獨聖丸的組方中,不僅可以增強其整體功效,還能特別針對女性的生理健康,促進身體的自我調節和恢復。這種搭配體現了傳統中醫的辯證思想,即通過合適的藥材組合,達到調和身體、促進健康的目的。

小獨聖丸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散結:三稜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三稜,可以幫助行氣活血,散結消癥,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的癥狀,如腹部脹痛、脅肋脹滿、乳房腫塊等。

2. 促進藥效:三稜可以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利用,增強藥效。例如,小獨聖丸中含有川芎、當歸等活血化瘀藥物,三稜的加入可以幫助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其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小獨聖丸」

巴豆

性味:辛,溫。 歸經:大腸經。 功效: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

肉桂

性味:辛甘,溫。 歸經:心、肝、腎經。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硇砂

性味:甘,微寒。 歸經:心、腎經。 功效:滋陰降火、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驚安神。

半夏

性味:辛,溫。 歸經:肺、胃經。 功效: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

丁香樹皮

性味:辛,溫。 歸經:胃、腎經。 功效:溫中止痛、健胃消食、行氣理氣、散寒止瀉、活血化瘀、溫經止帶。

烏梅

性味:酸,涼。 歸經:肺、肝、脾經。 功效: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

乾薑

性味:辛,溫。 歸經:心、肺、脾、胃經。 功效: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

當歸

性味:甘、辛,溫。 歸經:心、肝、脾經。 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

三稜

性味:辛,溫。 歸經:脾、胃經。 功效: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等。

主治功效

  • 脾胃不和:脾臟和胃部功能失調。
  • 飲食多傷:飲食不當,損傷了脾胃。
  • 心腹刺痛:心窩和腹部疼痛。
  • 嘔噦惡心:噁心嘔吐。
  • 噎痞吞酸:胸悶,吞嚥有酸味。
  • 乾噫食臭:打嗝,口中有臭味。
  • 腹脅脹悶:腹部和肋骨下脹滿,悶痛。
  • 不思飲食:沒有食慾。

總結

中藥方劑「小獨聖丸」的主要成分是巴豆、肉桂、硇砂、半夏、丁香樹皮、烏梅、乾薑、當歸、三稜。此方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理氣行氣、健脾胃、溫化寒痰、止嘔等功效。主治脾胃不和、飲食多傷、心腹刺痛、嘔噦惡心、噎痞吞酸、乾噫食臭、腹脅脹悶、不思飲食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巴豆(連皮稱)半兩(去皮心膜,炒熟,得3錢,研),肉桂(去粗皮)1斤,硇砂(研,飛)1兩,半夏(湯洗7次)4兩,丁皮(舶上者)4兩,烏梅(去核)4兩,乾薑(炮)4兩,當歸(去蘆)4兩,三稜(煨,搗碎)4兩。
化滯氣,利胸膈,止逆消食。
上為細末,入巴豆、硇砂研勻,水煮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3丸至5丸,食後用溫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小獨聖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食慾不振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胃下垂噯氣腹瀉噁心反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小獨聖丸, 出處:《局方》卷三。 組成:巴豆(連皮稱)半兩(去皮心膜,炒熟,得3錢,研),肉桂(去粗皮)1斤,硇砂(研,飛)1兩,半夏(湯洗7次)4兩,丁皮(舶上者)4兩,烏梅(去核)4兩,乾薑(炮)4兩,當歸(去蘆)4兩,三棱(煨,搗碎)4兩。 主治:化滯氣,利胸膈,止逆消食。主治:脾胃不和,飲食多傷,心腹刺痛,嘔噦惡心,噎痞吞酸,乾噫食臭,腹脅脹悶,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