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乾蟾丸中含有蟾蜍,主要原因有二:
- 蟾蜍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 其具有解毒消腫、利水消積、止痛等功效。中醫認為,蟾蜍善於解毒,可治療瘡瘍腫毒、瘰癧、毒蛇咬傷等疾病。
- 蟾蜍毒素具有抗菌、抗炎、抗腫瘤等作用。 研究發現,蟾蜍毒素中的蟾蜍毒素、蟾蜍靈等成分,可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並具有抗炎、止痛、抗病毒等作用。
因此,乾蟾丸中加入蟾蜍,旨在利用其解毒消腫、抗菌抗炎的功效,治療相關疾病。然而,蟾蜍毒性較強,需慎用,並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乾蟾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燥濕化痰:木香性溫燥,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之效。乾蟾丸中以蟾蜍、半夏等藥物為主,善於化痰,但亦有寒濕之弊,木香加入可助其燥濕化痰,增強療效。
2. 理氣和中:乾蟾丸治療痰飲咳嗽,往往伴隨氣滯、胸悶等症狀。木香行氣解鬱,可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理氣和中,緩解胸悶氣滯,使藥效更佳。
乾蟾丸中加入肉荳蔻,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 溫脾止瀉:肉荳蔻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瀉止痛之效。乾蟾丸主要用於治療寒濕痺痛,而寒濕易傷脾胃,導致脾虛泄瀉,肉荳蔻可以溫脾止瀉,防止藥物對脾胃的損傷。
- 增強藥效:肉荳蔻具有芳香開竅的作用,可以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同時,其還能起到調和藥性,防止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烈的作用。
乾蟾丸中加入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闢穢: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解毒闢穢、殺蟲止癢的功效。與蟾蜍毒性相輔相成,可有效抵消蟾蜍毒性中的寒濕之毒,避免其傷及脾胃,並能增強藥效,使之更有效地治療瘡瘍、疥癬等疾病。
2. 促進藥物吸收:雄黃性滑,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與蟾蜍毒性結合,可有效提升整體藥力,加速治癒速度,達到更好的療效。
乾蟾丸方中包含丁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增強驅蟲之力: 丁香味辛溫,具有溫中止痛、降逆止嘔、溫腎助陽、殺蟲之功效。與蟾蜍、雄黃等藥物配伍,可以增強驅蟲之力,針對寄生蟲引起的各種疾病,如蛔蟲病、蟯蟲病等,起到驅除蟲體的作用。
- 緩解副作用: 蟾蜍性寒,容易傷脾胃,而丁香則能溫中和胃,緩解蟾蜍的寒性,減少對脾胃的傷害,提高藥物安全性。此外,丁香還能起到芳香闢穢的作用,掩蓋蟾蜍的腥味,提高藥物的口感。
乾蟾丸乃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熊膽,乃因其具有清熱解毒、鎮驚止痙之功效。
熊膽味苦性寒,入心、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止痙之功效,對於熱毒內盛、神志不清、驚厥抽搐等症狀有顯著療效。而乾蟾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熱性驚厥、高熱抽搐等症,熊膽的加入有助於清熱解毒,鎮驚止痙,緩解病症。
然而,由於熊膽來源於瀕危野生動物,使用時應謹慎,並應以其他藥材替代,例如牛黃、珍珠等,以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乾蟾丸中加入胡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胡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配合蟾蜍的毒性,可增強其解毒消腫的功效,治療癰疽疔瘡、濕疹等皮膚病症。
- 抑制毒性:蟾蜍毒性較強,胡黃連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抑制蟾蜍毒性的過度發揮,減輕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使藥效更加安全有效。
總之,胡黃連在乾蟾丸中起到輔助作用,與蟾蜍相互協調,增強藥效,減少副作用。
乾蟾丸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乾蟾丸多用於治療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症,硃砂能起到鎮定心神、改善睡眠的作用。
- 解毒消腫: 硃砂具有解毒消腫之效,能抑制細菌生長,對於治療瘡瘍腫毒有一定的療效。乾蟾丸中蟾蜍毒素具有一定毒性,硃砂能起到解毒作用,降低其毒性。
乾蟾丸中加入青黛,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味苦,入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它可以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並輔助蟾蜍毒素抗腫瘤、抗病毒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 涼血止血: 乾蟾丸主治瘡瘍腫毒、瘰癧、惡瘡,而青黛亦有涼血止血之功,可以輔助蟾酥毒性,促進瘡瘍潰瘍癒合,防止出血,達到消腫生肌的作用。
乾蟾丸中包含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效。乾蟾丸主治痰濁矇蔽心竅、神志昏迷等症,加入麝香可以快速開竅,醒神定志,促進藥效發揮。
- 通絡止痛: 麝香亦能通經活絡,消腫止痛。乾蟾丸中含有蟾蜍,蟾蜍具有祛風除濕、解毒散結之效,但亦有毒性。加入麝香可以緩解蟾蜍毒性,並促進藥效深入病竈,達到通絡止痛的效果。
總之,乾蟾丸中加入麝香,既能增強開竅醒神功效,又能緩解蟾蜍毒性,提升整體療效。
乾蟾丸方劑中加入赤石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固澀止瀉: 赤石脂性澀,能收斂止瀉,與方中蟾蜍、黃連等清熱燥濕之品相配,能有效地止瀉止痢,並保護腸胃。
- 清熱解毒: 赤石脂有清熱解毒之效,可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清除體內濕熱,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尤其適用於濕熱下注引起的腸胃病。
乾蟾丸中加入代赭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心安神: 代赭石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平肝熄風的功效。乾蟾丸主治心神不寧、驚悸失眠、心煩不安等症狀,而代赭石可幫助安撫心神,緩解這些症狀。
- 降逆止嘔: 代赭石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能抑制胃氣上逆,緩解嘔吐、噁心等症狀。乾蟾丸中含有蟾蜍,性寒,容易引起胃氣上逆,而代赭石則可起到平衡作用,防止嘔吐的發生。
因此,乾蟾丸中加入代赭石,不僅能起到鎮心安神的功效,還能幫助降逆止嘔,使藥效更加全面。
主治功效
乾蟾丸:小兒奶疳的良方
中藥方劑「乾蟾丸」,主要成分為蟾蜍、木香、肉荳蔻、雄黃、丁香、熊膽、胡黃連、硃砂、青黛、麝香、赤石脂、代赭石,具有小兒患有奶疳,肚子大而面黃肌瘦,有時吐奶,發熱腹瀉的療效。
蟾蜍
味甘、性微寒,有毒,入肺、脾二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消腫及驅蟲殺蟲的功效。主治水濕痰飲、黃疸腹水、瘡毒腫痛、毒蛇咬傷、小兒疳積、蛔蟲、蟯蟲等寄生蟲病,以及驚風、癲癇、熱病、疔瘡、發背、瘰癧、水腫、泄瀉、痢疾、蟲積腹痛、小兒疳積、破傷風等症狀。
木香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肉荳蔻
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瀉、止嘔、下氣消食等功效。其中,「溫中散寒」是肉荳蔻的重要功能之一,可溫暖脾胃,緩解嘔吐、泄瀉、胃痛等症狀;「行氣止痛」也是肉荳蔻的顯著功效,可緩解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此外,肉荳蔻還能止瀉、止嘔、下氣消食,適用於脾胃虛寒、久瀉不止、脘腹脹痛、食少嘔吐、食積不消等症狀。
雄黃
具有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等功效。其辛、溫有毒,歸心、肝經。可治療皮膚瘙癢、蟲疥蟲癬、癰疽壞爛、諸瘡發毒、楊梅瘡等症狀。雄黃還可殺滅各種寄生蟲及蟲卵,古人常以其治療疥蟲、匿瘡、目痛、鼻中息肉等疾病。另外,雄黃外用有消腫解毒、殺菌止癢之效,常治皮膚瘙癢、蚊蟲叮咬、痔瘡出血、口腔潰瘍等症。但須注意用量,過量或長期使用可能導致中毒。
丁香
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它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胃寒引起的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丁香能抑制胃酸分泌,緩解胃酸過多引起的胃痛、胃脹等症狀。它還能增進胃液分泌,促進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止嘔效果顯著。丁香能溫暖肺部,化痰止咳,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丁香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等症狀。
熊膽
性寒、味苦,入心、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息風、清熱瀉火、清肝明目的功效。主治溫熱病、目赤腫痛、咽喉腫痛、口瘡舌爛、心煩失眠、癲癇驚厥、瘡瘍腫毒、痔瘡下血等症。用於治療眼疾時,可改善視力,緩解炎症;用於治療皮膚疾病時,可促進傷口癒合。
硃砂
是一種傳統中藥材,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溫熱病邪、熱入心包、神昏譫語、心神不寧、煩躁不眠、咽喉腫痛、咽物妨悶、驚悸失眠、心神不安、瘡瘍腫毒、盜汗自汗、砒霜中毒、巴豆中毒、牽牛中毒、洋金花中毒、曼陀羅中毒、烏頭中毒、附子中毒、草烏中毒、川烏中毒、天雄中毒、南星中毒、半夏中毒、皁角中毒、藜蘆中毒等症。
胡黃連
具有傳統代功效,包括清熱瀉火、清熱涼血、燥濕和清熱利濕。其主要活性成分為生物鹼、黃酮類化合物等,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發熱,調節免疫系統,緩和炎症,亦能苦寒清熱、苦燥祛濕,治療熱毒、熱淋涼痢、牙痛、暑熱夾濕、熱淋澀痛、黃疸等症狀。
青黛
為中藥清熱解毒之要藥,具有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溫毒發斑、產後熱痢下重、吐血、咯血等症狀。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青黛中的蒽醌類化合物具有清熱解毒、降溫除火之效;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涼血止血、斂瘡生肌之功。另外,青黛還能解毒除熱,消腫止痛,緩解疼痛。
麝香
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傳統代功效。可治療閉證神昏、溫病熱陷心包、小兒驚風、中風痰厥、血瘀經閉、癥瘕、心腹暴痛、跌打損傷、風寒濕痹、水腫、浮腫、排尿 、經絡不通、氣血凝滯、胸痹心痛、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酒醉不醒、瘡瘍腫毒、咽喉腫痛、難產、死胎、胞衣不下等症。
赤石脂
味甘、澀,性平,具有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等功效。赤石脂常被用於治療瘡瘍金瘡、燒燙傷、大便出血、遺精滑精、小便頻數等症。
代赭石
性平味甘、澀,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如通經止血、平肝息風、止咳化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嘔、止咳平喘、鎮靜安神等。其中,通經止血是代赭石的主要功效之一,用於治療月經不調、閉經、痛經、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崩漏下血等症。代赭石的平肝息風功效也較為顯著,用於治療肝陽上亢、肝火盛等症。此外,代赭石還有止咳化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嘔、止咳平喘、鎮靜安神等功效。
總結
「乾蟾丸」集多味中藥之長,具清熱解毒、利水滲濕、溫中散寒、清熱瀉火、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通經止血、平肝息風、止咳化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嘔、止咳平喘、鎮靜安神、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等功效。治療小兒患有奶疳,肚子大而面黃肌瘦,有時吐奶,發熱腹瀉。
傳統服藥法
蝦蟆,食蛆(或蝦蟆、食蛆俱燒存性),廣陳皮1斤(炒),甘草(炙)4兩,蓬朮(炒)6兩,厚朴(米泔浸,炒)8兩,枳實(麩炒)8兩,連翹6兩,香附(米泔浸,炒)1斤,山楂6兩,神曲(炒)6兩,菔子(炒)8兩,龍膽草6兩,青皮子(炒)8兩,川黃連(炒)8兩,白朮(土炒)8兩,檳榔8兩。
虛者,加米仁、山藥;虛甚,加人參; 有蟲, 加川楝子、使君子肉、鶴蝨。
消積化食,健脾和胃,長肌肉,驅蛔蟲。
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空心清米湯化下。
方中蝦蟆、食蛆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有出血傾向、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乾蟾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三。 組成:乾蝦蟆1枚(塗酥炙微黃),漏蘆1兩,菖蒲1兩,雄黃3分(細研),朱砂3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 主治:小兒無辜疳痢,黃瘦腹痛,或腹內有蟲。
乾蟾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七。 組成:乾蟾1枚(塗酥,炙微焦),木香半分,肉豆蔻2顆(去殼),雄黃1分(細研),丁香半分,熊膽半分(細研),胡黃連1分,朱砂1分(細研),青黛1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赤石脂1分,代赭1分主治:小兒奶疳,腹大黃瘦,或時吐乳,壯熱下痢。 。 主治:小兒奶疳,腹大黃瘦,或時吐乳,壯熱下痢。
乾蟾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七。 組成:乾蟾1枚(5月5日者良),蛇蛻皮1條(大者),谷精草2兩(與上藥同入罐子內,以鹽泥固濟,曬乾,燒令通赤,放冷,細研),胡黃連1分,瓜蒂1分,母丁香(上3味同搗末)1分,青黛半兩,牛黃1分,白龍骨1分,朱砂1分,雄黃1分,蘆薈1分,麝香1分,天竹黃1分(細研)。 主治:小兒五疳,及驚風疳蟲。
乾蟾丸, 出處:《醫宗說約》卷五。 組成:蝦蟆、食蛆(或蝦蟆、食蛆俱燒存性),廣陳皮1斤(炒),甘草(炙)4兩,蓬朮(炒)6兩,厚朴(米泔浸,炒)8兩,枳實(麸炒)8兩,連翹6兩,香附(米泔浸,炒)1斤,山楂6兩,神曲(炒)6兩,菔子(炒)8兩,龍膽草6兩,青皮子(炒)8兩,川黃連(炒)8兩,白朮(土炒)8兩,檳榔8兩。 主治:消積化食,健脾和胃,長肌肉,驅蛔蟲。主治:五疳五痢,瀉蛔蟲,臟腑虛弱,身體羸瘦,發豎焦黃,小便濁色,肚腹膨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