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附子溫經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之功效。附子溫經湯以溫陽救逆為主,但寒邪易傷陽氣,導致氣虛表虛。黃耆可補益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寒邪外侵,增強溫陽救逆之效。
2. 扶正祛邪: 附子溫經湯用藥偏於溫熱,若單純溫熱,恐易耗傷陰液。黃耆補氣之餘,亦有益氣生津之效,可中和溫熱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達到扶正祛邪,溫陽而不傷陰的效果。
附子溫經湯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 健脾益氣,助陽回陽: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附子溫經湯以溫陽救逆為治,而白朮能補脾益氣,增強機體正氣,為附子溫陽之力提供充足的能量來源,有利於藥力更好地發揮。
- 調和藥性,防止燥烈:附子性熱,溫陽之力強,若單用易傷陰耗津,白朮能起到調和藥性,防止燥烈的作用,避免過於溫燥傷陰,使藥力更加平和有效。
附子溫經湯中加入半夏,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降逆止嘔: 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化痰止咳的功效。附子溫經湯用於治療寒邪客於陽明經,症見發熱惡寒、頭痛身痛、嘔吐腹痛等,半夏能抑制胃氣上逆,緩解嘔吐症狀。
- 燥濕化痰: 附子溫經湯中,附子、乾薑等藥性溫燥,容易造成燥熱傷津,而半夏能燥濕化痰,避免燥熱傷津,維持藥效平衡。
附子溫經湯中加入砂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脾胃,助藥力: 附子溫經湯以溫陽散寒為主,但附子性烈,容易耗傷脾胃,導致藥力難以發揮。砂仁味辛溫,入脾胃經,能溫脾胃,助藥力,使藥效更易於發揮。
二、行氣止痛: 附子溫經湯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經、腹痛等症狀。砂仁性溫,能行氣止痛,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寒凝血瘀造成的疼痛,提高療效。
附子溫經湯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助附子回陽救逆: 附子性熱,善於回陽救逆,但性偏燥烈,易傷津耗氣。乾薑性溫,亦能溫中散寒,且能燥濕化痰,與附子相配,可增強回陽之力,又能緩解附子燥烈之弊,使藥力更趨平和。
- 溫脾助運,通暢氣血: 附子溫經湯多用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經脈阻滯、肢體厥冷等症,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寒邪入脾,脾陽虛弱則氣血運行不暢,加重病情。乾薑溫中散寒,能溫補脾陽,使脾胃運化正常,有助於氣血運行通暢,配合附子溫經散寒,可更有效地治療寒凝血瘀之證。
附子溫經湯中加入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助陽: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腎、脾經,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附子溫經湯主治寒凝血瘀、經行不暢,補骨脂的溫陽作用可以增強附子的溫經散寒之力,有助於改善寒凝血瘀的症狀。
- 溫脾助運:補骨脂亦可溫脾助運,促進脾陽運化,改善寒凝血瘀導致的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等症狀。附子溫經湯中加入補骨脂,有助於提高湯劑的整體溫陽效果,使藥效更為全面。
附子溫經湯中加入益智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脾止瀉:益智仁性溫,味甘,入脾經,具有溫脾止瀉、健脾益智之效。附子溫經湯主要用於治療寒凝血瘀、經脈阻滯所致的痛經、閉經等症,而脾虛寒濕亦會影響經血運行,導致症狀加重。益智仁溫脾止瀉,可改善脾胃功能,助於改善寒凝血瘀之症狀。
- 助陽化氣:益智仁還具有一定的助陽化氣之效,可配合附子、乾薑等溫陽藥物,共同溫經散寒,促進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治療寒凝血瘀之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附子溫經湯」
附子溫經湯是一個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少陰寒證。少陰寒證是一種中醫症狀,以寒邪侵犯少陰經絡為主。症狀包括背寒踡臥、咽痛腹痛、肢冷下利和脈沉細。
組成
附子溫經湯由七味中藥組成,分別是黃耆、白朮、半夏、砂仁、乾薑、補骨脂和益智仁。
藥效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白朮: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
- 半夏:燥濕、化痰、止咳、止嘔。
- 砂仁: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
- 補骨脂:補虛、益氣、止瀉、健脾胃。
- 益智仁:益智、健腦、補腎、強精。
功效
附子溫經湯具有溫經散寒、益氣固表、燥濕化痰、理氣止瀉的功效。
主治
附子溫經湯主治少陰寒證,症狀包括背寒踡臥、咽痛腹痛、肢冷下利和脈沉細。
用法用量
附子溫經湯的用法是口服,每日一劑,水煎服。用量因人而異,請遵醫囑。
禁忌
附子溫經湯不宜用於陰虛火旺、氣血兩虛者。
總結
附子溫經湯是一個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少陰寒證。少陰寒證是一種中醫症狀,以寒邪侵犯少陰經絡為主。症狀包括背寒踡臥、咽痛腹痛、肢冷下利和脈沉細。附子溫經湯由七味中藥組成,分別是黃耆、白朮、半夏、砂仁、乾薑、補骨脂和益智仁。具有溫經散寒、益氣固表、燥濕化痰、理氣止瀉的功效。主治少陰寒證,症狀包括背寒踡臥、咽痛腹痛、肢冷下利和脈沉細。用法是口服,每日一劑,水煎服。用量因人而異,請遵醫囑。禁忌用於陰虛火旺、氣血兩虛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少陰寒證,若有陰虛火旺者,則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附子溫經湯, 出處:《醫學集成》卷二。 組成:黃耆、焦朮、半夏、砂仁、炮薑、故紙、益智。 主治:少陰寒證,背寒踡卧,咽痛腹痛,肢冷下利,脈沉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