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棉子丸

沈氏棉子丸

SHEN SHI MIAN Z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3.29)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8%
脾經 28%
肺經 19%
大腸經 6%
心經 6%
腎經 6%
肝經 6%
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沈氏棉子丸中包含升麻,主要是因為升麻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升麻性涼,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作用。棉子丸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咳嗽痰黃、咽喉腫痛等症,升麻能有效地清熱解毒,消散風熱,緩解這些症狀。
  2. 升舉陽氣,利濕化痰:升麻還具有升舉陽氣、利濕化痰的功效。棉子丸中常加入一些滋陰潤肺的藥物,如麥冬、百合等,而升麻可以協調這些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陽氣,並促進痰液排出,達到更好的療效。

沈氏棉子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棉子仁性寒,容易引起脾胃虛寒,導致腹痛、腹瀉等症狀。乾薑可以溫暖脾胃,抵消棉子仁的寒性,防止其寒涼之氣損傷脾胃。
  2. 助藥力:乾薑辛溫,能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棉子仁的藥力更好地發揮。棉子仁具有潤腸通便、止咳化痰的功效,而乾薑的溫性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棉子仁更好地發揮其潤腸通便的功效。

因此,沈氏棉子丸中加入乾薑,是為了更好地調和藥性,使其發揮最佳的療效。

沈氏棉子丸中加入白朮,主要考量其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對於脾胃虛弱、氣虛乏力、水濕停滯等病症有顯著療效。

沈氏棉子丸的組成中,白朮可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加強補脾益氣、消腫止痛的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沈氏棉子丸中加入半夏,主要是為了其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

半夏味辛、溫,入肺、脾、胃經,能燥濕化痰,特別針對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有效。同時,半夏又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弱、痰濕阻滯所致的嘔吐,以及妊娠嘔吐等症狀也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在沈氏棉子丸中加入半夏,可以有效地針對痰濕阻滯、咳嗽嘔吐等症狀,提升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沈氏棉子丸」主治因感傷寒冷而成的「寒積」證候,具體症狀包含:

  1. 腹中疼痛:疼痛性質屬寒凝氣滯,須重壓或頂住(如以物抵腹)方能緩解,此為陰寒內結、不通則痛之象。
  2. 口吐清水:寒邪犯胃,胃陽不足,津液不化,故泛吐清冷涎沫。
  3. 寒積下泄:服藥後,寒邪積滯從大便排出,狀如稀痰,此為病邪外透之反應。

其病機核心為 寒濕內聚,陰寒凝滯中焦(脾胃),導致氣機痺阻,運化失常。治療目標在於 溫通寒積,待積滯除盡後,轉以健脾溫中固本。


二、組成藥物分析與治療原理

1. 棉子(8兩)

  • 棉子性溫,傳統用於 溫腎散寒,具下行通利之效,能推動腸道寒積外排。
  • 重用為君藥,以其「溫而能瀉」的特性,既散中下焦沉寒,又促進穢濁下行。

2. 炮薑(4錢)

  • 辛溫入脾,善於 溫中散寒,針對腹冷痛、嘔吐清水之症,助陽氣以化陰凝。
  • 與棉子協同,增強驅散內寒之力。

3. 白朮(1兩)

  • 健脾燥濕,固護中氣,防棉子、炮薑辛散過度而耗脾陰。
  • 寒積易傷脾陽,白朮兼有「預固脾胃」之意,為攻邪不忘扶正之布局。

4. 半夏(8錢)

  • 降逆止嘔,化痰散結,針對寒濕上泛之「口吐清水」。
  • 其辛溫之性助開泄氣機,與棉子一降一通,促成寒濕從二便分消。

5. 升麻(4錢)

  • 升舉清陽,與諸降藥(棉子、半夏)形成「升降相因」之勢,調節中焦氣機。
  • 少量用於防止溫降藥物過度沉降,導致氣機下陷。

6. 砂糖炒烊為丸

  • 甘緩和中,緩和諸藥辛燥之性,兼能潤腸助通便。
  • 米湯送服,取其 護胃氣 之功,避免溫瀉傷正。

三、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 「溫通降泄」為核心

  • 溫散寒邪:棉子、炮薑直祛沉寒,恢復中焦陽氣。
  • 通導積滯:棉子結合半夏,溫降痰濕瘀積,從大腸排出。
  • 調節氣機:升麻與半夏一升一降,白朮健脾維運,使寒去而中焦氣化不亂。

**「攻逐與調和並行」**的設計,體現「治寒積當以溫下為法」,待寒濕穢濁排除後(「以下盡為度」),即轉入健脾階段,防止復發。

傳統服藥法


棉子8兩,升麻4錢,炮薑4錢,白朮1兩,半夏8錢。
砂糖炒烊為丸。
每服2錢,空心米湯送下。服至半月許,當有寒積如稀痰一般隨大便下,以下盡為度,即勿服,再服健脾暖腹之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有燥濕化痰的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沈氏棉子丸,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四。 組成:棉子8兩,升麻4錢,炮薑4錢,白朮1兩,半夏8錢。 主治:感傷寒冷成寒積,腹中疼痛,必以手重按或將物頂住稍可,口吐清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