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棉子丸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升散風寒,宣肺止咳: 升麻性微寒,具有升散風寒、宣肺止咳之功效。棉子丸主治風寒咳嗽、痰多喘促,而升麻可助其散寒解表,宣肺開竅,使痰液易於排出,緩解咳嗽、喘促之症狀。
- 疏風解表,清熱解毒: 升麻亦可疏散風熱,清熱解毒,有助於消炎止痛。棉子丸中常加入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升麻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之效。
棉子丸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助脾胃運化: 棉子丸主治脾胃虛寒、食少便溏、腹痛泄瀉等症。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功效,能溫暖脾胃,促進消化吸收,改善寒邪引起的脾胃虛弱症狀。
- 助藥力,增強療效: 乾薑能促進藥物吸收和流通,增強藥物療效。棉子丸中其他藥物,如白朮、茯苓等,也有健脾益氣的作用,乾薑的加入可以增強這些藥物的效果,使整體療效更顯著。
棉子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健脾燥濕: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棉子丸以治療濕熱下注、帶下病爲主,而白朮可健脾燥濕,使脾胃運化正常,提升抵抗力,抑制濕熱的產生。
- 助運藥力: 白朮能促進藥物吸收、轉運,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棉子丸中其他藥材如蒼朮、黃柏等,均需脾胃運化才能發揮藥效,白朮可健脾,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棉子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溼化痰: 半夏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溼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棉子丸以治痰飲爲主,半夏可有效祛除體內痰溼,緩解因痰飲所致的咳嗽、胸悶等症狀。
-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緩解因痰飲阻滯、胃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棉子丸中常配合其他具有降逆止嘔功效的藥物,如生薑、陳皮等,共同發揮止嘔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棉子丸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棉子丸主治「寒積」,由感寒傷冷所致,症見腹中疼痛,需重按或以物頂住方得緩解,並伴有口吐清水。此證屬寒邪凝滯,積於腸胃,導致氣機不通,故疼痛劇烈,遇溫按則稍舒;寒濕不化,胃氣上逆,則吐清水。方中藥物配伍旨在溫散寒邪、化積通滯。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 棉子(君藥):性溫,能溫散寒邪,兼有滑利之性,可助排出腸中寒積。其質潤多脂,配合糖炒製丸,可緩和峻烈之性,兼潤腸通便。
- 炮薑(臣藥):溫中散寒,守而不走,專治中焦虛寒腹痛,助棉子驅散內寒。
- 升麻(佐藥):升舉陽氣,既能助脾胃清陽上升以化寒濕,又具輕宣之性,協調氣機升降,使寒積隨大便下行。
- 白朮(佐藥):健脾燥濕,固護中焦,避免溫散藥物耗傷脾氣,同時助運化以除濕濁。
- 半夏(佐使藥):降逆止嘔,化痰濕,針對「口吐清水」之症,調和胃氣。
配伍特點與作用機理
- 溫通並行:棉子、炮薑為主,溫中散寒;升麻、半夏調節氣機,使寒邪從下而瀉。
- 攻補兼施:白朮健脾,防止攻伐傷正。
- 製丸緩圖:沙糖炒烊為丸,甘緩護胃,逐步化解寒積,避免驟下傷陰。
治療階段
此方為攻邪之劑,待「寒積下盡」即停用,轉以健脾溫中之劑(如理中湯類)調理,標本兼顧,避免復發。
總結
棉子丸以溫散寒積為核心,兼顧脾胃功能,針對寒邪內結、氣滯疼痛之證,體現「寒者熱之」、「結者散之」的治法,符合中醫「因勢利導」的治療邏輯。
傳統服藥法
棉子8兩,升麻4錢,炮薑4錢,白朮1兩,半夏半錢。
上用沙糖炒烊為丸。
每服2錢,空心米湯送下。服至半月許,當有寒積如稀痰一般隨大便下,以下盡為度,即勿服。再服健脾溫中暖腹之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熱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棉子丸,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四。 組成:棉子8兩,升麻4錢,炮薑4錢,白朮1兩,半夏半錢。 主治:寒積。感傷寒冷成積,腹中疼痛。必以手重按,或將物頂住稍可,口吐清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