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附子(炮,去皮尖)1兩,枸杞子(揀去枝梗)1兩,肉蓯蓉(酒浸,焙乾)1兩,沈香(不見火)1兩,官桂(去粗皮)1兩,朱砂(別研)1兩,熟地黃(酒洗,蒸)1兩,母丁香1兩,木香(不見火)1兩,陽起石(火煅)1兩,天雄(炮,去皮臍,或用鹿茸亦可)1兩,硫黃1兩,麝香(別研)1兩,膩粉半兩,白丁香1兩。若有他處癱瘓風疾,加皂角1片(去筋捶爛,薑汁浸1宿,瓦上倍乾為末)。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用1丸,以薑汁火上入藥溶化,卻用手點藥於腰眼上磨擦至藥盡,用至20丸。
方劑組成解釋
- 附子:具有溫腎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腎陽虛衰、腰膝冷痛、陽痿等症狀。
- 肉蓯蓉:具有補腎益精、壯陽固精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腎虛陽痿、腰膝酸軟、遺精早泄等症狀。
- 肉桂:具有溫腎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腎陽虛衰、腰膝冷痛、陽痿等症狀。
- 鹿茸:具有補腎壯陽、益精養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腎虛陽痿、腰膝酸軟、耳鳴耳聾等症狀。
- 陽起石: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固精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腎虛陽痿、腰膝酸軟、遺精早泄等症狀。
- 丁香:具有溫腎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腎陽虛衰、腰膝冷痛、陽痿等症狀。
- 木香:具有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胃脘脹痛、腹痛便秘等症狀。
-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散寒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中風昏迷、頭痛眩暈、胸腹冷痛等症狀。
- 輕粉:具有開竅醒神、散寒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中風昏迷、頭痛眩暈、胸腹冷痛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補腎陽、強筋壯骨的功效,但陰虛火旺者不宜使用。
- 本方含有附子、肉桂、鹿茸等中藥,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遵醫囑。
- 本方長期使用可能會引起口乾、便秘、尿黃等症狀,應注意及時停藥。
相關疾病
四肢痿軟無力
相同名稱方劑
秘傳起痿丹, 出處:《醫方大成》卷四。 組成:附子(炮,去皮尖)1兩,枸杞子(揀去枝梗)1兩,肉蓯蓉(酒浸,焙乾)1兩,沉香(不見火)1兩,官桂(去粗皮)1兩,朱砂(别研)1兩,熟地黃(酒洗,蒸)1兩,母丁香1兩,木香(不見火)1兩,陽起石(火煅)1兩,天雄(炮,去皮臍,或用鹿茸亦可)1兩,硫黃1兩,麝香(别研)1兩,膩粉半兩,白丁香1兩。 主治:腎經虛敗,造成骨痿,腰腳難舉,日加睏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