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排膿內消散
整體功效
排膿內消,清熱解毒。
主治
癰疽發背,是指背部皮膚出現紅腫熱痛的症狀,常伴有發熱、頭痛、惡寒等全身症狀。排膿內消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排膿內消、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癰疽發背。
文獻參考
中藥功效分類功效及解釋
中藥 | 功效 | 解釋 |
---|---|---|
何首烏 | 補肝腎、益精血、烏髮 | 可以補益肝腎,滋養精血,烏髮。 |
當歸 | 活血調經、補血養血 | 可以活血調經,補血養血。 |
川芎 | 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 可以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
生地黃 | 涼血滋陰、清熱解毒 | 可以涼血滋陰,清熱解毒。 |
續斷 | 補肝腎、強筋骨、止血 | 可以補益肝腎,強筋骨,止血。 |
茯苓 | 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 可以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
白芍 | 養血柔肝、止痛 | 可以養血柔肝,止痛。 |
白芷 | 祛風解表、散寒止痛 | 可以祛風解表,散寒止痛。 |
半夏曲 |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 可以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
藿香 | 芳香化濁、理氣和中、解暑開胃 | 可以芳香化濁,理氣和中,解暑開胃。 |
紫草 | 清熱解毒、涼血活血 | 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活血。 |
甘草 | 補脾益氣、清熱解毒 | 可以補脾益氣,清熱解毒。 |
傳統服藥法
何首烏1兩,當歸半兩,川芎半兩,生地黃半兩,川續斷半兩(各洗,焙),茯苓半兩,芍藥半兩,白芷半兩,半夏曲半兩,藿香葉半兩,紫草茸3錢半,甘草(炙)3錢半。
有熱者,加燈心,只用水煎服。
活血排膿消毒,內消紅腫。
上為粗末。
每服3錢,新水2分,酒1分,加薑、棗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排膿內消散由何首烏、當歸、川芎、生地黃、續斷、茯苓、白芍、白芷、半夏曲、藿香、紫草、甘草等中藥組成。何首烏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烏髮的功效;當歸具有活血調經、補血養血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生地黃具有涼血滋陰、清熱解毒的功效;續斷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止血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止痛的功效;白芷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半夏曲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藿香具有芳香化濁、理氣和中、解暑開胃的功效;紫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活血的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 本方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胃部不適等副作用,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癤和癰
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排膿內消散, 出處:《直指》卷二十二。 組成:何首烏1兩,當歸半兩,川芎半兩,生地黃半兩,川續斷半兩(各洗,焙),茯苓半兩,芍藥半兩,白芷半兩,半夏曲半兩,藿香葉半兩,紫草茸3錢半,甘草(炙)3錢半。 主治:活血排膿消毒,內消紅腫。主治:癰疽發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