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心經 19%
脾經 18%
肺經 15%
腎經 10%
胃經 7%
心包經 2%
膽經 2%
大腸經 2%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心包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主治功效

排膿內消

整體功效

排膿內消,清熱解毒

主治

癰疽發背

癰疽發背,是指背部皮膚出現紅腫熱痛的症狀,常伴有發熱頭痛惡寒等全身症狀。排膿內消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排膿內消、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癰疽發背。

文獻參考

  1. 本草綱目
  2. 中醫學大辭典》
  3. 中藥學

中藥功效分類功效及解釋

中藥功效解釋
何首烏補肝腎、益精血、烏髮可以補益肝腎,滋養精血,烏髮。
當歸活血調經補血養血可以活血調經,補血養血。
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可以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生地黃涼血滋陰、清熱解毒可以涼血滋陰,清熱解毒。
續斷補肝腎、強筋骨、止血可以補益肝腎,強筋骨,止血。
茯苓健脾益氣、利水滲濕可以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白芍養血柔肝、止痛可以養血柔肝,止痛。
白芷祛風解表、散寒止痛可以祛風解表,散寒止痛。
半夏曲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可以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藿香芳香化濁理氣和中、解暑開胃可以芳香化濁,理氣和中,解暑開胃。
紫草清熱解毒、涼血活血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活血。
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可以補脾益氣,清熱解毒。

傳統服藥法

何首烏1兩,當歸半兩,川芎半兩,生地黃半兩,川續斷半兩(各洗,焙),茯苓半兩,芍藥半兩,白芷半兩,半夏曲半兩,藿香葉半兩,紫草茸3錢半,甘草(炙)3錢半。
有熱者,加燈心,只用水煎服。
活血排膿消毒,內消紅腫。
上為粗末。
每服3錢,新水2分,酒1分,加薑、棗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排膿內消散由何首烏、當歸、川芎、生地黃、續斷、茯苓、白芍、白芷、半夏曲、藿香、紫草、甘草等中藥組成。何首烏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烏髮的功效;當歸具有活血調經、補血養血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生地黃具有涼血滋陰、清熱解毒的功效;續斷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止血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止痛的功效;白芷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半夏曲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藿香具有芳香化濁、理氣和中、解暑開胃的功效;紫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活血的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2. 本方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胃部不適等副作用,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癤和癰
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排膿內消散, 出處:《直指》卷二十二。 組成:何首烏1兩,當歸半兩,川芎半兩,生地黃半兩,川續斷半兩(各洗,焙),茯苓半兩,芍藥半兩,白芷半兩,半夏曲半兩,藿香葉半兩,紫草茸3錢半,甘草(炙)3錢半。 主治:活血排膿消毒,內消紅腫。主治:癰疽發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大安營煎

相似度 60%

寄生養榮湯

相似度 60%

香芩四物湯

相似度 60%

和表八珍湯

相似度 60%

青絲散

相似度 58%

大補中當歸湯

相似度 58%

清氣固真湯

相似度 58%

鼠毒神方

相似度 57%

趁痛飲

相似度 57%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