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腸湯

YU CH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大腸經 17%
肝經 16%
脾經 13%
胃經 12%
腎經 10%
心經 6%
肺經
大腸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育腸湯是一種傳統中醫方劑,用於治療久瀉、滑脫不禁等腸胃虛弱之症。其組成成分之一為罌粟殼,這種成分在中醫學中應用已久,主要取其收斂固澀的作用。罌粟殼內含有的生物鹼具有明顯的止瀉效果,能夠減緩腸道蠕動,減少排便次數,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然而,由於罌粟殼含有微量嗎啡等物質,可能產生輕微的麻醉作用及成癮性,因此在使用時必須嚴格控制劑量,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此外,對於現代社會而言,考慮到藥物管理法規及患者安全,使用罌粟殼需特別注意其合法性和適應症,避免濫用或誤用導致不良後果。總體來說,育腸湯中的罌粟殼是為了增強其止瀉固腸的功效,但其應用需謹慎衡量風險與效益。

育腸湯方中加入蜂蜜,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腸通便:蜂蜜性平味甘,入脾、大腸經,具有潤燥滑腸、緩解便祕的作用。對於腸胃虛弱、消化不良、排便不暢的患者,蜂蜜能有效改善腸道功能,促進排便通暢。
  2. 滋養腸胃:蜂蜜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葡萄糖、果糖、維生素等,能為腸胃提供營養,促進腸道蠕動,改善腸道菌羣平衡,有助於修復受損的腸道黏膜,增強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育腸湯中加入地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血:地榆性寒,味苦澀,歸入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收斂生肌之功效。育腸湯常用於治療腸道出血、腹瀉等症狀,地榆可以有效地止血,緩解腸道炎症,促進腸道黏膜修復。
  2. 清熱解毒:地榆亦可清熱解毒,對於腸道感染引起的腹痛、腹瀉也有良好的治療作用。育腸湯中加入地榆,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育腸湯中加入槐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止血:槐花性涼,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之效。對於腸道熱盛、血熱妄行所致的腹痛、便血等症,槐花能有效清熱涼血,止血止痛。
  2. 收斂止瀉:槐花能收斂腸道,固澀止瀉。對於脾虛腸滑、久瀉不止等症,槐花可幫助收斂腸道,減少腸道水分的流失,達到止瀉的效果。

總之,槐花在育腸湯中扮演着清熱涼血止血、收斂止瀉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治療腸道熱盛、血熱妄行以及脾虛腸滑所引起的腹痛、便血、久瀉等症。

育腸湯中包含厚朴,主要基於其行氣化濕的功效。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肺經,能行氣消積,燥濕止瀉

育腸湯旨在健脾理氣,消食化積,適用於脾胃虛弱、氣滯食積引起的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症。厚朴在其中,可以疏通腸胃氣機,促進消化液分泌,幫助消化吸收,達到健脾理氣,消食化積的效果。

育腸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溫中散寒,助消化:生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功效。育腸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生薑的溫暖性質可以溫暖脾胃,促進消化功能,緩解腹痛。
  2. 解毒消脹,利腸道:生薑還具有解毒消脹、利腸道的功效。育腸湯中可能包含一些寒涼性質的藥材,生薑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避免寒涼藥物損傷脾胃的作用,同時也能幫助腸道排出毒素,促進消化。

總之,生薑在育腸湯中起到溫中散寒、助消化、解毒消脹、利腸道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育腸湯中添加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增強功效: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育腸湯中往往會加入一些性味較寒涼的藥物,甘草可以中和寒涼之性,避免對腸胃造成過大的刺激,並使藥物更易於吸收,發揮更佳的療效。

2. 緩解脾胃虛弱,改善消化: 甘草具有健脾益氣、和胃止嘔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患者,甘草可以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改善腸道功能,從而達到滋補腸胃、改善消化不良的功效。

育腸湯中加入橘皮,主要原因有二:

  1. 理氣行滯: 橘皮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解鬱、消食導滯的功效。它能疏通腸胃氣機,消除腸道積滯,促進消化吸收,緩解腹脹、便祕等症狀。
  2. 健脾和胃: 橘皮還具備健脾和胃的功效,可以增進脾胃消化功能,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對於因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腹痛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之,橘皮在育腸湯中起到理氣行滯、健脾和胃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腸胃功能,促進消化,改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

育腸湯方中加入石榴皮,主要基於其收澀止瀉、固腸止痢的功效。石榴皮性澀,味酸,入脾、大腸經,能收斂腸胃,固澀腸道,抑制腸蠕動,減少水分流失,從而達到止瀉止痢的效果。

此外,石榴皮還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對於因熱毒、濕熱或寄生蟲引起的腹瀉、痢疾,石榴皮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育腸湯中加入當歸,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血養血,改善腸道營養供應: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其補血活血、養血潤腸之效,有助於改善因血虛引起的腸道營養不良,進而促進腸道功能恢復。
  2. 活血化瘀,改善腸道微循環: 當歸活血化瘀,可改善腸道血液循環,促進腸道組織的修復,有利於消炎止痛,緩解腸道炎症和疼痛。

綜上,當歸在育腸湯中,既能補血養血,又能活血化瘀,有利於改善腸道機能,促進腸道健康。

育腸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腸道痙攣,止痛止瀉: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舒肝止痛、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的功效。其能抑制腸道平滑肌的過度收縮,緩解腸痙攣,並能減少腸道分泌,起到止痛止瀉的作用,特別適用於腸道功能紊亂引起的腹痛、腹瀉。
  2. 滋陰養血,固腸止瀉:白芍兼具養血和血功效,能滋養腸道,改善其營養狀態,並能補益脾胃,增強腸道功能。對於因脾虛、血虛引起的腸道功能失調,白芍能起到滋陰養血、固腸止瀉的作用。

育腸湯中加入五倍子,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收斂止瀉:五倍子性寒收斂,能固澀腸道,抑制腸蠕動,對於脾虛泄瀉、腸道功能紊亂引起的腹瀉有顯著療效。
  2. 止血生肌:五倍子還有止血生肌的作用,可以治療因腸道炎症引起的出血,促進腸道黏膜修復。

因此,育腸湯中加入五倍子,不僅能緩解腹瀉症狀,還能促進腸道功能恢復,起到綜合治療的效果。

育腸湯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固腸止瀉:阿膠性甘平,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潤燥止渴之效。腸道虛弱,常易腹瀉,阿膠能滋養腸道,改善其功能,並能固攝血氣,防止血虛津虧導致的腸道失衡。
  2. 緩解腸燥便祕:阿膠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改善腸道黏膜的血液循環,增加腸道蠕動,促進排泄,緩解便祕。

因此,育腸湯中加入阿膠,可有效改善腸道功能,提高其抵抗力和修復能力。

主治功效


育腸湯

概述

育腸湯為一中醫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罌粟殼、蜂蜜、地榆、槐花、厚朴、生薑、甘草、橘皮、石榴皮、當歸、白芍、五倍子、阿膠等。此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痛化瘀、斂瘡排膿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蠱毒引起的下血、血色如豆汁一樣的赤紅色,並且伴有腹痛。

組成藥材介紹

  1.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3. 白芍:性味甘苦微寒,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4. 當歸: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5. 地榆:性味苦、澀、涼,歸肝、腎經,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

  6. 阿膠:性味甘、平,歸肺、肝、腎經,具有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等功效。

  7. 蜂蜜:性味甘、平,歸脾、肺經,具有補氣、止咳化痰、清熱解毒、解毒、潤肺、潤燥、健脾胃等多種功效。

  8. 厚朴:性味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9. 槐花: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10. 橘皮:性味苦、辛、溫,歸肺、脾經,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11. 石榴皮:性味苦、澀,歸肺、腎、大腸經,具有清熱止瀉、澀腸止血、固澀精氣、收斂固澀、止血殺蟲等功效。

  12. 五倍子:性味澀、微溫,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止瀉、止咳化痰、固澀收斂、固表止汗等功效。

  13. 罌粟殼: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止瀉、止血、鎮痛等功效。

總結

育腸湯為一中醫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罌粟殼、蜂蜜、地榆、槐花、厚朴、生薑、甘草、橘皮、石榴皮、當歸、白芍、五倍子、阿膠等。此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痛化瘀、斂瘡排膿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蠱毒引起的下血、血色如豆汁一樣的赤紅色,並且伴有腹痛。

傳統服藥法


罌粟殼5兩(細銼,蜜水酒勻炒黃),地榆1兩3錢,槐花(蜜拌炒赤)1兩3錢,厚朴(去粗皮,生薑制)1兩3錢,甘草(炙)1兩3錢,橘皮(去白)1兩3錢,酸石榴皮1兩3錢,當歸(去蘆,洗,焙)1兩3錢,白芍藥1兩3錢,五倍子(去其中蟲)1兩3錢,阿膠(蛤粉炒)2兩(去蛤粉)。
上為粗末。
每服2錢,水1盞,入陳粳米20粒,餳一塊,如皂子大,煎至5分,食前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血的功效,適用於蠱利下血,如豆汁赤水,腹痛。
  2. 本方中含有罌粟殼、蜂蜜、地榆、槐花、厚朴、生薑、甘草、橘皮、石榴皮、當歸、白芍、五倍子、阿膠等中藥,均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本方時,應遵醫囑,並注意用量。
  3.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胃腸出血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育腸湯,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七。 組成:人參(去蘆頭)、白朮、高良薑、肉桂(去粗皮)、赤石脂(煅過)、當歸(洗,焙)、附子(炮,去皮臍)、甘草(炙)、厚朴(去粗皮,生薑汁制炒)、肉豆蔻(面裹,煨香)各等分。 主治:腸胃虛弱,內挾風冷,臍腹撮痛,下利虛滑,或變膿血。

育腸湯,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一。 組成:罂粟殼5兩(細銼,蜜水酒勻炒黃),地榆1兩3錢,槐花(蜜拌炒赤)1兩3錢,厚朴(去粗皮,生薑制)1兩3錢,甘草(炙)1兩3錢,橘皮(去白)1兩3錢,酸石榴皮1兩3錢,當歸(去蘆,洗,焙)1兩3錢,白芍藥1兩3錢,五倍子(去其中蟲)1兩3錢,阿膠(蛤粉炒)2兩(去蛤粉)。 主治:蠱利下血,如豆汁赤水,腹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