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皮湯

HUANG BAI P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腎經 14%
肺經 14%
肝經 12%
心經 11%
大腸經 10%
膀胱經 8%
胃經 7%
膽經 3%
脾經
腎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黃柏皮湯中包含黃柏,這是因為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

黃柏性寒,味苦,歸腎、膀胱經,可清泄腎經實火,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熱淋、尿痛、尿頻等症;亦可清肺熱,治肺熱咳嗽、咯痰黃稠;還能清心火,治心煩失眠、口舌生瘡。

總而言之,黃柏是治療濕熱、火熱等症的重要藥物,在黃柏皮湯中發揮着重要的清熱解毒作用。

黃柏皮湯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寒涼瀉火,清熱解毒: 黃柏與黃連皆屬寒涼藥性,能清熱瀉火,燥濕解毒。黃柏偏於清下焦濕熱,而黃連則擅長清心火,二者搭配使用,可增強清熱解毒之效,更能針對不同部位的熱證進行治療。
  2.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黃柏皮湯主要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黃連與黃柏的寒涼之性,可共同抑制濕熱,並配合其他藥材,如黃柏的燥濕止帶,達到清熱利濕,止帶止癢的療效。二者相輔相成,更能有效地解決濕熱帶下的病症。

在中藥方劑「黃柏皮湯」中,人參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大補元氣、生津安神的功效。人參性溫味甘微苦,能夠補益氣血、增強體力,適用於治療氣虛乏力、神疲乏力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人參能夠增強方劑的補氣養陰作用,對改善體質虛弱和提升整體健康非常有益。

黃柏皮湯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健脾化濕:黃柏皮性寒,擅長清熱瀉火,而赤茯苓則以健脾利濕見長。兩藥合用,既能清熱瀉火,又能健脾利濕,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病症,如濕熱下注、小便不利、腹瀉等,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緩解黃柏皮的燥性:黃柏皮性寒且燥,長期服用容易傷脾胃。而赤茯苓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可以緩解黃柏皮的燥性,保護脾胃,使藥物更易於服用,減少副作用。

黃柏皮湯中包含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火燥濕,行氣止痛: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胃經。其性燥,能燥濕化痰,並可行氣止痛。搭配黃柏皮清熱燥濕,共奏瀉火燥濕、行氣止痛之功,對於濕熱蘊結、氣機阻滯所致的腹脹、腹痛、嘔吐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2. 相輔相成: 厚朴與黃柏皮藥性相合,厚朴行氣止痛,可助黃柏皮瀉火燥濕之效,使藥力更為顯著。同時,厚朴還能緩解黃柏皮可能引起的燥烈之弊,使藥性更加平和。

黃柏皮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一、 緩解寒性: 黃柏性寒涼,久服易傷脾胃,生薑性溫,可溫中散寒,中和黃柏的寒性,減輕其對脾胃的損傷,避免出現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

二、 調和藥性: 生薑具有解表散寒、化痰止咳、溫中止嘔等功效,與黃柏配伍,可以加強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協調藥性,提高藥效。

在中藥方劑「黃柏皮湯」中,艾葉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溫經散寒、止血安胎的功效。艾葉性溫味苦辛,能夠溫經散寒、止血安胎,適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出血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艾葉能夠增強方劑的溫經散寒作用,對改善寒性疾病和婦科問題非常有益。

黃柏皮湯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濕熱所引起的病症。其中包含地榆,這是因為地榆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地榆的根部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能夠有效地對抗體內的濕熱毒邪。當體內因濕熱而導致腸胃不適或皮膚疾病時,地榆能夠幫助清理體內的熱毒,促進排毒,減輕症狀。

此外,地榆還可以增強黃柏皮湯的作用,使其在治療時更加全面。黃柏本身具有清熱燥濕的功能,但加入地榆後,不僅能更好地解熱,還能止血,適用於一些濕熱引起的出血症狀。因此,兩者的搭配在臨牀上能提高療效,針對不同的症狀提供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案,展現了中醫方劑的辯證施治理念。地榆與黃柏的協同作用,使黃柏皮湯成為對抗濕熱的重要方劑。

在中藥方劑「黃柏皮湯」中,阿膠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滋陰補血、止血潤燥的功效。阿膠性溫味甘,能夠滋陰補血、止血潤燥,適用於治療血虛所致的面色萎黃、出血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阿膠能夠增強方劑的滋陰補血作用,對改善血液循環和止血非常有益。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黃柏皮湯」,由黃柏、黃連、人參、赤茯苓、厚朴、生薑、艾葉、地榆、阿膠等多種中藥材組成。方劑名稱由主藥黃柏、輔藥厚朴而得,主方為黃柏皮湯,亦稱厚朴甘草湯。其功效主治為霍亂,此症為一種以劇烈腹瀉、嘔吐為主要臨牀表現的急性腸胃炎。

中藥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瘡瘍腫毒、濕疹瘙癢、肺熱咳嗽、痢疾、洩瀉、水腫、消渴、瘡毒、腫毒、蛇蟲咬傷等症狀。另外,黃柏還有斂瘡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痤瘡、濕疹、皮膚損傷、擦傷、瘀傷等疾病。

中藥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黃連亦可清熱瀉火,清胃火、清肝火,用於治療胃火熾盛的嘔吐,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脇肋脹痛、嘔吐吞酸等症狀。

中藥有人參具有益氣補中、益氣生津、健脾益肺、活血補元、養血益精、補氣固脫、益氣生津、清火解毒、消渴生津、止咳定喘、寧心安神、補虛固脫、延緩衰老、美容益顏、提高免疫、生肌補血、改善心肌微循環功能、增強心肌收縮力、益氣補虛、益氣生津、補脾益肺、活血補元等功效。人參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中藥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化痰、安神、鎮驚、益智的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水腫、痰飲、驚悸、失眠、健忘等症狀。赤茯苓藥性苦微甘,性平,歸心、肺、脾經,具有利尿消腫、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作用,可治療水腫、尿少、脾虛食少、腹瀉、心悸、失眠、多夢、健忘等症狀。

中藥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厚朴性溫,辛散苦燥,有助於祛除體內濕氣,緩解腸胃脹氣、腹瀉等症狀。另外,厚朴能降氣緩脹,增排氣排空,緩解脹氣、食慾不振。厚朴能夠增強胃腸的蠕動和分泌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厚朴含有揮發油及厚朴甲醚、乙醚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殺蟲驅蟲作用。

中藥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生薑可以單獨煎湯服用,也可以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具有廣泛的臨牀應用。

中藥艾葉性溫,味苦、辛,歸肝、脾、腎經,具有溫經、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的功效。艾葉能夠溫經散寒,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宮冷不孕等症狀。另外,艾葉具有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婦科疾病、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疼痛等疾病。艾灸療法是通過艾葉的燃燒、灸熱或貼敷等方式,刺激特定穴位,進而達到通經絡的作用。

中藥地榆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的功效。地榆涼血止血之效顯著,尤宜於下焦血熱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症;能清熱解毒,治療燙傷、濕疹、瘡瘍腫毒等熱毒壅滯之疾;能清熱涼血,可用於治療熱毒性疾病、出血等症狀;斂瘡之效顯著,可治療外傷出血、瘡瘍腫痛、痤瘡等症;能排膿止痛,促進瘡口癒合,消腫止痛,是治療瘡痍、癰腫、疔瘡、膿瘍等膿血疾病的良藥。

中藥阿膠具有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的功效。阿膠富含骨膠原、膠原蛋白、氨基酸、微量元素、膠質等營養成分,能促進代謝,增強體質,益氣補血、滋陰潤燥,治貧血、經期不順、產後失血,悉有裨益。

總體來說,中藥方劑「黃柏皮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健脾益氣、補虛固脫等功效。臨牀上主要用於治療霍亂、下焦虛寒、大便洞泄、小便自利等症狀。方中,黃柏、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人參、赤茯苓益氣健脾,補虛固脫;厚朴、生薑、艾葉溫裡溫中,祛除體內濕氣;地榆、阿膠補血止血,斂瘡排膿。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濕、益氣固脫之功。

傳統服藥法


黃柏(去粗皮)1兩半,黃連(去須)2兩半,人參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2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炙)2兩,艾葉(炒)1兩,地榆(去苗,銼)1兩半,櫸白皮(銼碎,烘乾)2兩,阿膠(炙令燥)1兩半。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空腹溫服,每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黃柏皮湯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服用黃柏皮湯期間,應注意補充水分,避免發生脫水。

相關疾病


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腹瀉上吐下瀉

相同名稱方劑


黃柏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 組成:黃柏(去粗皮)1兩半,黃連(去須)2兩半,人參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2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炙)2兩,艾葉(炒)1兩,地榆(去苗,銼)1兩半,榉木白皮(銼碎,烘乾)2兩,阿膠(炙令燥)1兩半。 主治:霍亂。下焦虛寒,大便洞泄.小便自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