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茯苓散

WAN QUAN FU L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13%
大腸經 13%
腎經 13%
肝經 13%
心經 13%
脾經 13%
肺經 6%
胃經 6%
膽經 6%
膀胱經
大腸經
腎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萬全茯苓散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 赤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其能滲濕利水,燥濕化痰,對於脾虛濕盛所致的腹瀉、水腫、痰多等症狀,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2. 安神定志: 赤茯苓入心經,能寧心安神,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等症狀,亦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因此,萬全茯苓散中加入赤茯苓,不僅能夠幫助脾胃運化,去除濕邪,更能安神定志,達到整體調理的作用。

萬全茯苓散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之功效。方中若出現心煩失眠、口渴咽乾、心悸不安等熱症狀,黃連可有效清熱降火,改善症狀。
  2. 抑制濕熱: 茯苓為本方君藥,擅長利水滲濕。若濕熱內蘊,則會影響茯苓利水的效果。黃連加入後,可清熱燥濕,使濕熱得以控制,配合茯苓共同利水,達到更好的療效。

因此,黃連在萬全茯苓散中,不僅能清熱瀉火,更可抑制濕熱,協同茯苓發揮更好的療效。

萬全茯苓散中加入阿膠,是基於其補血滋陰、止血安胎的功效。

阿膠為驢皮製成的膠質,性平味甘,入肺、肝、腎經。其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安胎的功效,適用於血虛、血燥、血瘀所致的各種病症。

方中加入阿膠,一方面可以補益氣血,改善患者面色蒼白、頭暈目眩、乏力等症狀;另一方面,阿膠還可以潤燥止血,緩解患者的咳嗽、咯血等症狀。總而言之,阿膠的加入,可以使方劑的療效更加全面,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

萬全茯苓散方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可針對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陰癢、小便不利等症狀,與茯苓等藥材共同作用,起到清熱利濕的作用。
  2. 抑菌抗炎: 黃柏含有生物鹼等成分,具有較強的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致病菌的生長繁殖,減輕炎症反應,進一步改善濕熱所致的炎症症狀,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萬全茯苓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赤白痢。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的記載,「萬全茯苓散」由赤茯苓、黃連、阿膠、黃柏四味藥材等分組成。其治療赤白痢的原理,可從各藥材的功效來分析:

  • 赤茯苓: 利水滲濕,健脾寧心。赤白痢多與濕邪相關,赤茯苓可利水滲濕,去除體內過多的濕氣,減輕腸道負擔。

  • 黃連: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赤白痢常伴有濕熱之邪,黃連能清熱燥濕,消除腸道炎症,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

  • 阿膠: 滋陰補血,潤燥止血。赤白痢日久易耗傷陰血,導致下痢膿血,阿膠能滋陰養血,修復腸道黏膜,並有助於止血。

  • 黃柏: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與黃連協同作用,增強清熱燥濕、解毒的功效,進一步控制痢疾的症狀。

四藥合用,共奏清熱燥濕、滋陰養血、利水滲濕之功,標本兼顧,對於濕熱型或病久傷陰的赤白痢皆有療效。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赤白痢的病因病機主要為濕熱蘊結腸道,氣血壅滯,傳導失司,甚至耗傷陰血。而「萬全茯苓散」的組方,針對這些病機,既能清除濕熱之邪,又能滋養陰血,調整腸道功能,故能有效治療赤白痢。

傳統服藥法


赤茯苓(去黑皮)、黃連(去須)、阿膠(炙燥)、黃柏(去粗皮)各等分。
上為散。
每服2錢匕,空腹甘草湯調下,每日2次。以愈為度。如三歲以下小兒,每服半錢匕,五歲至十歲,每服1錢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痢疾大便膿血

相同名稱方劑


萬全茯苓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六。 組成:赤茯苓(去黑皮)、黃連(去須)、阿膠(炙燥)、黃柏(去粗皮)各等分。 主治:赤白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