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小龍膽丸中加入龍膽草,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瀉火: 龍膽草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利濕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療因熱毒蘊結所致的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牙齦腫痛等症狀。
- 利濕通淋: 龍膽草還具有利濕通淋的作用,可以治療因濕熱下注所致的小便澀痛、尿頻尿急等症狀。
因此,小龍膽丸中加入龍膽草,可以起到清熱瀉火、利濕通淋的雙重作用,對於治療相關病症具有較好的療效。
小龍膽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之功。小龍膽丸主要針對濕熱下注、肝膽濕熱所致的口苦口乾、脅肋脹痛、小便赤澀等症,黃連在此起到清泄肝膽濕熱、降火止痛的作用。
- 抑制菌羣: 黃連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腸道內致病菌的滋生,有助於改善濕熱引起的腸道功能紊亂。
小龍膽丸中添加白芍,主要是基於其 緩解肝氣鬱結、疏肝理氣 的功效。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 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緩急止痙 的作用。
方中肝氣鬱結,可導致胸脅脹痛、口苦咽乾、煩躁易怒等症狀。白芍能 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使肝氣調達,從而緩解上述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小龍膽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小龍膽丸以清熱利濕為主,藥性偏寒涼。甘草味甘性平,能緩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傷脾胃,使藥物更易於服用,減少副作用。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氣健脾、緩解藥物毒性的功效。與其他藥物配合,可增強藥效,促進藥物吸收,並起到保護脾胃的作用。
小龍膽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常用於清熱解毒、燥濕利膽的治療。其組成中的黃柏,作為主要成分之一,具有重要的療效。黃柏屬於苦寒藥材,主要含有黃酮類和生物鹼成分,能夠有效地清熱燥濕,減輕內熱造成的不適。由於其特有的苦味,黃柏可以幫助通調肝膽,促進膽汁分泌,進而改善消化系統的功能。此外,黃柏對於熱毒積聚所引發的皮膚病、尿路感染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因此,在小龍膽丸的配方中加入黃柏,可以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並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為患者帶來舒緩和改善的效果。同時,黃柏的鎮靜作用也有助於減輕因熱毒而引起的煩躁情緒,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
小龍膽丸中加入大黃,是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瀉火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善於清熱瀉火,通便排毒。對於小龍膽丸所治療的濕熱蘊結,導致的發熱、口苦、尿赤、便祕等症,大黃能夠有效清熱解毒,通利大便,起到瀉火通便的作用。
- 涼血解毒: 大黃具有涼血解毒之功效,對於濕熱蘊結所引起的各種炎症反應,例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大黃能夠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小龍膽丸中加入大黃,是為了充分發揮其清熱瀉火、通便排毒、涼血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濕熱蘊結,改善臨牀症狀的目的。
小龍膽丸中包含黃芩,主要因其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與方劑主治的濕熱下注、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等症狀相契合。
黃芩能清泄膀胱濕熱,利尿通淋,配合其他藥物如滑石、車前子等,共同發揮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小龍膽丸中加入人參,主要是考慮到其補氣健脾之效。
小龍膽丸主治肝膽濕熱,常伴有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等症狀。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的功效,可扶正祛邪,增強機體抵抗力,幫助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從而更好地達到清熱利濕、疏肝解鬱的治療目的。
此外,人參還能緩解藥物對脾胃的損傷,避免藥物過於寒涼,加重脾胃虛弱。
小龍膽丸中加入梔子,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清熱瀉火:梔子味苦寒,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方中加入梔子,可清解肝膽濕熱,利膽退黃,並能降火消炎,緩解因濕熱引起的口苦、腹脹、黃疸等症狀。
- 佐使藥效:梔子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增強藥效。例如,與黃芩、茵陳等清熱利濕藥物配合,可加強清熱解毒、利膽退黃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小龍膽丸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骨蒸身熱,手足煩,心中懊憹,羸瘦,不能食」,屬中醫「虛勞發熱」範疇。其病機關鍵為:
- 陰虛內熱: 「骨蒸」指熱自骨縫中透發,多因陰虛火旺,津液耗傷,虛熱內擾;「手足煩」即五心煩熱,為陰不制陽之象。
- 脾胃虛弱: 「羸瘦,不能食」反映長期熱病耗氣傷脾,運化失司,氣血生化不足。
- 鬱熱擾神: 「心中懊憹」為熱鬱胸膈,心神不寧所致,類似虛熱夾雜痰火擾心之證。
此方針對「虛中夾實」之證,清熱為主,兼顧健脾益氣,扶正祛邪並行。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清熱瀉火為主軸:
- 龍膽、黃芩、梔子:瀉肝膽三焦實火,針對骨蒸燥熱。
→ 龍膽善清下焦濕熱;黃芩偏瀉上焦肺火;梔子通瀉三焦鬱火,兼除煩(對應懊憹)。 - 黃連、黃柏:苦寒直折,黃連清心胃火,黃柏退腎中虛火,合奏清熱堅陰之效。
- 大黃:通腑瀉熱,使熱從下泄(「釜底抽薪」之法),防熱毒內結。
- 龍膽、黃芩、梔子:瀉肝膽三焦實火,針對骨蒸燥熱。
益氣養陰為輔助:
- 人參、甘草:健脾補氣,既可防苦寒傷胃,又能助運化以解決「不能食」。
- 芍藥:斂陰和營,緩解陰血耗傷之手足煩熱,兼制諸藥燥性。
組方特點:
- 苦寒藥比例高:集中於清熱解毒,顯示此證以「熱毒熾盛」為標急。
- 補瀉兼施:以少量人參、甘草、芍藥顧護正氣,避免清瀉過度傷正。
可能功效推論
此方通過多層面清熱(瀉火、解鬱、通腑)配合益氣,達到:
- 直接退熱:降低虛熱與實火交織之體溫異常。
- 調節脾胃功能:改善納差與營養吸收,打破「熱耗氣→氣虛生熱」惡性循環。
- 鎮靜除煩:梔子、黃連協同安定心神,緩解焦慮不安症狀。
後世或可延伸應用於慢性發炎性疾病(如自體免疫疾病)或代謝亢進狀態(如甲亢)之輔助調理,然需嚴格辨證屬「熱盛陰傷」型。
傳統服藥法
龍膽5分,黃連4分(去毛),芍藥4分,甘草4分,黃柏4分,大黃4分,黃芩4分,人參4分,梔子仁4分。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丸,飲送下,1日2-3次。稍加,以知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本方中大黃具有瀉火通便的功效,因此有便秘症狀的患者慎用。
本方中黃連、黃芩、梔子均具有苦寒之性,因此陰虛火旺、胃寒便溏、大便溏泄的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小龍膽丸, 出處:《醫心方》卷十三引《玄感傳屍方》。 組成:龍膽5分,黃連4分(去毛),芍藥4分,甘草4分,黃柏4分,大黃4分,黃芩4分,人參4分,梔子仁4分。 主治:骨蒸身熱,手足煩,心中懊憹,羸瘦,不能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