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益陰散]的組成中,包含黃柏,因為黃柏具有清熱燥濕和抗菌的作用。黃柏能夠有效清熱燥濕,對於由濕熱引起的相關症狀如痢疾、尿路感染等有顯著改善效果,同時其抗菌作用有助於處理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症狀。這使得[益陰散]在清熱燥濕和改善感染方面更加有效,提升方劑的整體療效。
益陰散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藥性。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肝、膽經,具有清心瀉火、除煩止渴、燥濕止痢、解毒消腫的功效。益陰散方劑針對陰虛火旺、內熱熾盛所致的症狀,如潮熱盜汗、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黃連在此方中起到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以達到滋陰清熱、改善陰虛火旺症狀的效果。
益陰散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涼血止血:黃芩性寒,味苦,入肺、心、膽、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功。益陰散以滋陰清熱為治則,而黃芩可輔助清瀉心火、熱毒,避免陰虛火旺,進一步滋養陰液。
- 抑制肝火上炎:黃芩亦能抑制肝火上炎,使肝火不致擾亂心神,引發心煩、失眠、口渴等症狀。益陰散中常加入黃芩,有助於平衡肝脾腎三臟功能,促進陰陽調和,達到滋陰降火的效果。
益陰散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如下:
- 滋陰養血: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滋陰養血、柔肝止痛、斂陰止汗的功效。益陰散主治陰虛血燥、虛熱內盛等症,白芍可滋養陰血,緩解陰虛所致的症狀。
- 緩解肝氣不舒:白芍能柔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對於因肝氣不舒所致的胸脇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有緩解作用。益陰散中可能也包含其他清熱解毒的藥材,與白芍相配,能更好地緩解肝火上炎所致的症狀。
益陰散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扶正培本: 人參味甘性溫,具有大補元氣、益氣養陰之功效,可補益脾肺之氣,增強機體抵抗力,從而促進陰液生成,達到益陰效果。
- 調和陰陽: 益陰散多用於陰虛內熱之證,但陰虛久耗,亦可導致陽氣不足,人參可溫補陽氣,調和陰陽,避免過於滋陰而導致陽氣虛衰,更能促進陰液生成,改善陰虛之證。
益陰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益氣,助藥力達陰: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益陰散主治陰虛火旺,白朮可健脾益氣,使脾胃運化正常,有助於藥力更好地到達陰分,滋陰降火。
- 防止滋陰過度,保持陰陽平衡: 益陰散主要滋陰清熱,若單純滋陰,容易導致脾胃虛弱,影響藥物吸收和療效。白朮的健脾作用,可防止滋陰過度,維持陰陽平衡,使藥效更佳。
益陰散方劑中,加入乾薑看似與滋陰的藥性相悖,實則別有深意。
乾薑性溫,能溫中散寒,並可引導藥物深入陰分,起到「引火歸源」的作用。
益陰散主要針對陰虛火旺,但其中可能伴隨脾腎陽虛,導致寒濕內生,阻礙藥物深入。乾薑的溫陽作用可溫煦脾腎,使藥力更好地到達病竈,促進陰液生成,達到滋陰的效果。
益陰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之性,可以緩解其他藥材的峻烈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2. 增強補益效果: 甘草能補脾益氣,和胃潤肺,與其他藥材配合,可以增強益陰散補益陰虛的效果,使藥效更加顯著。
總而言之,甘草在益陰散中起著調和藥性、增強補益效果的重要作用,使其成為藥方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益陰散」為中藥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益氣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吐血、咯血、尿血等出血症狀。本方劑的主要成分包括:
黃柏: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黃芩:味苦、性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益陰散」方劑中,各味藥材配伍相宜,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益氣的功效,可有效治療吐血、咯血、尿血等出血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黃柏3錢,黃連3錢,黃芩(以蜜水浸,炙乾)3錢,白芍3錢,人參3錢,白朮3錢,乾薑3錢,甘草(炙)6錢,雨前茶1兩2錢。
香油釜炒紅,為末。
每服3-4錢,紅米飲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益陰散, 出處:《脈因證治》卷上。 組成:黃柏3錢,黃連3錢,黃芩(以蜜水浸,炙乾)3錢,白芍3錢,人參3錢,白朮3錢,乾薑3錢,甘草(炙)6錢,雨前茶1兩2錢。 主治:陽浮陰弱,咯血,衄血。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