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槐子丸中包含槐角,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1. 清熱涼血:槐角性涼,味苦,入肝、大腸經,能清熱涼血,止血消腫。對於因熱毒蘊結、血熱妄行所致的痔瘡出血、便血、鼻衄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2. 潤腸通便:槐角還能潤腸通便,對於因燥熱便祕所致的排便困難,也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槐角在槐子丸中能起到清熱涼血、止血消腫以及潤腸通便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槐子丸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消積,助槐角瀉下: 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理氣化痰之效。槐角性寒,善於清熱瀉火,但易於滯氣。橘皮加入方中,可行氣消積,助槐角瀉下,避免其寒性過重,導致腸胃不適。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槐子丸主治熱結便祕,但若患者脾胃虛弱,則難以承受寒涼之性。橘皮性溫,可調和槐角的寒性,避免損傷脾胃,增強藥效。此外,橘皮還有助於緩解槐角所引起的腹痛、腹脹等副作用。
槐子丸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 涼血止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有效緩解槐子清熱瀉火、止血收澀的副作用,避免過於燥熱傷陰。
- 滋陰潤燥: 槐子丸的組成多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為主,容易導致陰虛內熱。生地黃滋陰潤燥,可以平衡方劑的寒熱,避免藥性過於偏寒,同時補充體內陰液,防止藥物損傷津液。
槐子丸中加入續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肝腎、強筋骨: 續斷性味甘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續傷止痛的功效。槐子丸常用於治療肝腎不足、筋骨不健所致的腰膝酸軟、下肢乏力等症狀,而續斷可補益肝腎,固本培元,增強筋骨之力,起到協同作用。
- 活血化瘀、止痛: 續斷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止痛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減輕疼痛。槐子丸中常含有活血化瘀的藥物,而續斷的加入可以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進一步緩解疼痛。
槐子丸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表: 槐子丸主治腸風下血,常伴有氣虛、脾虛等症狀。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之功效,能補益脾肺之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止血固脫,改善腸風下血的症狀。
- 扶正祛邪: 黃耆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有助於抵抗病邪入侵,改善腸道黏膜抵抗力,減少腸風下血的發生。同時,黃耆還能與槐花、地榆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止血、消炎、收斂等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槐子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成分之一為白礬。白礬具有收斂、消腫、止血的特性,在槐子丸的組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首先,槐子丸主要用於治療腸道出血和痔瘡,而白礬的收斂作用能有效減少腸道的出血情況,促進出血的止息。其次,白礬中的成分能夠幫助強化腸道的黏膜,增強其防禦能力,防止病變的加重。
此外,白礬的消腫作用對於改善痔瘡的腫脹也有顯著效果,能夠緩解患者的疼痛與不適感,提升治療的效果。綜合來看,白礬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槐子丸的功效,還豐富了其治療範疇,使得這一方劑在臨牀應用中更具多樣性和有效性。透過合理組閤中藥,能夠發揮協同效應,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槐子丸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活血,改善循環: 槐子具有清熱涼血、止血降壓的功效,但其性偏寒涼,容易損傷脾胃,導致氣血不足。而當歸性溫,能補血活血,溫煦脾陽,促進血液循環,避免槐子寒涼之性損傷脾胃,並增強其清熱涼血的效果。
- 協同增效,促進療效: 當歸與槐子搭配,能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當歸補血活血,能促進槐子清熱涼血的功效,使其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同時,當歸還能改善槐子可能引起的腸胃不適,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槐子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原因在於其溫中散寒、止瀉止痛之效。
槐子性寒,擅長清熱涼血、止血止痢,但若脾胃虛寒者服用,易致腹痛、腹瀉等寒涼之症。乾薑性溫,能溫中散寒,健脾胃,正好可溫煦脾胃,避免槐子寒涼之性損傷脾胃,達到藥性相輔相成,更好地發揮藥效。
槐子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腸道疾病,尤其是腹瀉與痔瘡等症。其組成中包含黃連,這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主要以其清熱解毒、瀉火等功效而聞名。
首先,黃連具有顯著的清熱作用,能有效對抗因腸道熱毒所引起的腹瀉。當體內有過多的熱邪時,腸道容易受到刺激,導致排便異常,而黃連可幫助減輕這樣的情況。
其次,黃連對於消化系統有保護作用,其成分中的小檗鹼能促進腸道的蠕動,調整腸道菌羣,進而改善消化與吸收功能。
再者,槐子本身有止血之效,與黃連搭配使用,可以加強對腸道的保護,有助於舒緩因腸道問題引起的不適感。因此,黃連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槐子丸的療效,也使其在治療腹瀉或腸炎等病症時具備更全面的功效。
槐子丸中加入附子,看似矛盾,實則暗藏玄機。槐子性寒,擅長清熱瀉火,止血涼血。附子性熱,溫陽補腎,回陽救逆。兩者看似相反,實則相輔相成。
附子溫陽,可防止槐子過寒傷陽,避免寒凝血瘀。同時,附子可溫通經絡,促進藥力運行,更有效地發揮槐子的清熱止血作用。因此,附子在槐子丸中起到調節寒熱、協調藥性的作用,使藥效更加溫和、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槐子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由槐角、橘皮、生地黃、續斷、黃耆、白礬、當歸、乾薑、黃連、附子等十味藥材組成,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補氣固表、止血止瀉等功效。
槐角味苦、性微寒,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瀉火解毒、止血止瀉之功。主治痢疾、下痢、便血、崩漏、赤白帶下等症。
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嘔消脹之功。主治脘腹脹滿、消化不良、嘔吐呃逆、痰多咳嗽等症。
生地黃味甘、苦,性微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補血益精之功。主治熱病傷陰、陰虛發熱、吐血衄血、崩漏帶下等症。
續斷味甘、微苦,性微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利水消腫之功。主治腰膝酸軟、筋骨疼痛、風濕痹痛、水腫等症。
黃耆味甘、微苦,性微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益氣生津、利水消腫之功。主治氣虛表虛、自汗盜汗、泄瀉不止、水腫等症。
白礬味酸、澀,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止血、清熱解毒、燥濕斂瘡之功。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瘡瘍腫毒等症。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肺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主治血虛萎黃、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惡露不止、腸燥便祕等症。
乾薑味辛、辣,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溫中散寒、發汗解表、止嘔止瀉之功。主治感冒發熱、頭痛身痛、胃寒嘔吐、泄瀉腹痛等症。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痢止瀉之功。主治熱毒痢疾、泄瀉腹痛、黃疸、瘡瘍腫毒等症。
附子味辛、甘,性熱,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益氣、回陽救逆、散寒止痛之功。主治陽虛脫證、心衰、腎衰、亡陽虛脫、腹瀉腹痛、風寒痹痛等症。
槐子丸主要用於治療腹瀉兼有便血、五痔瘡等症狀。發作時疼痛難忍,大便帶血,肛門脫出不能縮回,腸頭上長有如老鼠乳房樣的肉疙瘩,或像櫻桃,時常流膿出血,腫處又癢又痛,肛門邊長有硬塊,時間久了形成瘻瘡。
槐子丸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補氣固表、止血止瀉等功效,可有效緩解腹瀉兼有便血、五痔瘡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槐子仁1兩(微炒),苦參1兩(銼),熊膽半兩,乾漆3分(搗碎,炒令煙出),木香1兩,檳榔1兩,桃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食前以荊芥湯送下。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槐子仁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止痛、收斂止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腸風下血、五痔成瘡等症。但本方性寒,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槐子丸, 出處:《普濟方》卷八十一。 組成:槐子2兩,黃連(去須)2兩。 主治:眼熱目暗。
槐子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二。 組成:槐子1兩(微炒),黃芩1兩,榼藤子2枚(去殼,炙令黃)。 主治:小兒痔疾,鼠乳生肛邊,煩熱疼痛。
槐子丸, 出處:《千金》卷二十三。 組成:槐子4兩,乾漆4兩,吳茱萸根白皮4兩,秦艽2兩,白芷2兩,桂心2兩,黃芩2兩,黃耆2兩,白斂2兩,牡蠣2兩,龍骨2兩,雷丸2兩,丁香2兩,木香2兩,蒺藜2兩,附子2兩。 主治:濕痔。
槐子丸, 出處:《雞峰》卷十七。 組成:槐角2兩,陳橘皮1兩,乾地黃1兩,續斷1兩,黃耆半兩,白礬半兩,當歸半兩,乾薑半兩,黃連半兩,附子半兩。 主治:腸風下血,五痔成瘡。發即焮痛不可忍,大便下血,肛脫不入,腸頭生肉如鼠乳,或如櫻桃,時下膿血,腫處癢痛,肛邊生核,久成瘻瘡。
槐子丸, 出處:《聖惠》卷六十。 組成:槐子仁1兩(微炒),龍骨1兩,槲葉3分(微炙),乾薑3分(炮裂,銼),當歸3分(銼,微炒),茜根3分,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黃耆3分(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亂發1兩(燒灰),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豬後懸蹄甲7枚(炙令黃燥)。 主治:五痔下血,疼痛不止。
槐子丸, 出處:《聖惠》卷六十。 組成:槐子仁2兩(微炒),乾漆1兩(搗碎,炒令煙出),秦艽半兩(去苗),黃芩半兩,白蘞半兩,木香半兩,牡蠣半兩(燒爲粉),龍骨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雷丸半兩,白芷半兩,桂心半兩,白蒺藜半兩(微炒,去刺),雞舌香半兩,楝樹根白皮1兩(銼)。 主治:濕痔。或腫痛,或鼠乳附核,或腸中癢痛,久不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