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十味散

HUANG QI SHI WE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4%
胃經 14%
腎經 13%
大腸經 12%
脾經 10%
肝經 10%
肺經 6%
三焦經 4%
膽經 4%
小腸經 4%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心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三焦經
膽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黃耆十味散,顧名思義,黃耆為其主要藥材。其原因如下:

  1. 補氣健脾,扶正祛邪: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昇陽、固表止汗、託瘡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為十味散中補氣之首要藥材,可增強人體免疫力,抵禦外邪入侵。
  2. 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 黃耆與其他藥材如黨參、白朮、茯苓等相配伍,可增強其補氣健脾、益氣固表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氣虛乏力、容易感冒、脾胃虛弱等症狀。

黃耆十味散中包含苦參,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

苦參味苦性寒,入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黃耆十味散以黃耆補氣固表為主,而苦參則可清熱解毒,平衡藥性,避免補氣過度而導致濕熱內生。此外,苦參還能有效抑制皮膚表面的細菌和真菌,有助於治療濕疹、膿皰瘡等皮膚病。因此,苦參在黃耆十味散中起到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輔助作用,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黃耆十味散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解毒消腫: 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與黃耆、甘草等藥材相配,可有效降低黃耆的溫燥之性,避免燥熱傷陰,同時又能清熱解毒,防止炎症蔓延。

2. 滋陰潤燥,生津止渴: 玄參能滋陰潤燥,生津止渴,與黃耆、麥冬等藥材共同作用,可有效緩解因熱燥引起的口渴、咽乾等症狀,增強整體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玄參的加入,不僅平衡了黃耆的溫燥之性,更增強了方劑的清熱解毒、滋陰潤燥功效,使黃耆十味散更加適合治療熱證兼有陰虛燥熱的疾病。

黃耆十味散中包含附子,其主要原因有二:

  1. 扶正祛邪,溫陽散寒: 黃耆十味散主治脾腎陽虛,症見面色蒼白、四肢冰冷、神疲乏力、腰膝酸軟等。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心腎、散寒止痛之功效,與黃芪等藥材配合,可溫補脾腎陽氣,改善陽虛之症。
  2. 協同增效,相輔相成: 附子性溫燥,與黃芪性甘溫相合,可提高藥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四肢冰冷等症狀。同時,附子還可與其他藥材如肉桂、乾薑等配合,溫陽散寒,增強藥效。

黃耆十味散中含有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1. 瀉火解毒: 黃耆十味散主治溫熱病邪壅肺,熱毒熾盛,證見高熱、咳嗽、口渴、脈數等。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清熱瀉火之效,可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緩解肺熱壅盛之症。
  2. 通腑泄熱: 大黃能通腑瀉熱,促進腸道蠕動,排出體內毒素。溫熱病邪壅肺,容易導致氣機鬱滯,大黃能通腑泄熱,使氣機通暢,利於邪氣外泄,從而減輕肺部熱毒。

黃耆十味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 乾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之效。黃耆十味散主治脾腎陽虛、氣虛乏力、畏寒肢冷等症,乾薑的溫陽作用可以助黃耆補氣,溫補脾腎,從根本上改善體虛畏寒的症狀。

2. 協調藥性: 黃耆性溫,但偏於補氣,而乾薑則溫中散寒,二者配合可以相互協調,避免補氣過於燥烈,同時也能更好地發揮溫補脾腎的功效。

總之,乾薑在黃耆十味散中的加入,既能溫補脾腎,又能協調藥性,使其更有效地治療脾腎陽虛、氣虛乏力等症狀。

黃耆十味散中,之所以添加刺蝟皮,主要是基於其解毒排膿的功效。

刺蝟皮性味苦寒,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在臨牀上,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癰腫、瘰癧等症。

黃耆十味散乃治療氣虛血弱、脾胃不和之方,而刺蝟皮則可針對方中所含的藥物,如黃耆、黨參等補益藥物,起到解毒、防止藥物過於滋膩的作用,避免藥物積滯於體內,產生不良反應。

黃耆十味散中加入黃連,看似矛盾,實則巧妙。

黃耆性溫,補氣固表,擅長扶正祛邪;而黃連性寒,瀉火解毒,善於清熱燥濕。二者相配,一溫一寒,寒熱相濟,既能補氣固表,又能清熱解毒,可謂標本兼顧。

黃連能抑制黃耆的燥熱之性,避免補氣過度而生邪,同時也能抑制其他藥材的燥烈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黃耆十味散方中,加入槐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清熱涼血:槐角性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功效,可輔助黃耆補氣升陽,避免氣盛化火,防止藥性過於溫燥,平衡藥性。

二、止血生肌:槐角可治療各種出血症,並促進傷口癒合。黃耆補氣生血,與槐角相配,可增強止血生肌效果,適用於氣虛血瘀所致的各種出血症,如外傷出血、鼻衄、尿血等。

綜上所述,黃耆十味散加入槐角,不僅可以平衡藥性,更能提升其止血生肌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黃耆十味散:治療痔瘡的良方

黃耆十味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由十種中藥組成,分別是黃耆、苦參、玄參、附子、大黃、乾薑、刺蝟皮、黃連、槐角。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黃耆:**味甘、性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2. **苦參:**味苦、性寒,歸肝、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
  3. **玄參:**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
  4.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5.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火解毒、清熱通便、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等功效。
  6.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7. **刺蝟皮:**性溫、味辛,具有活血化瘀、散瘀消腫、清熱解毒等功效。
  8.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9. **槐角:**性涼,味苦、澀,具有清熱止血、涼血止痢、清肺止咳、澀腸止瀉等功效。

主治功效

黃耆十味散主治痔瘡,服用生槐子的煎劑仍然感覺不到痛的人。

總結

黃耆十味散是一種有效的痔瘡治療方劑,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它可以有效地緩解痔瘡的症狀,如疼痛、出血、瘙癢等。

傳統服藥法


黃耆5兩,苦參6兩,玄參6兩,附子3兩(炮),大黃3兩,乾薑2兩,蝟皮(炙)2兩,黃連4兩,槐子6合,豬懸蹄甲1具(炙)。上為散。
每服方寸匕,空腹以飲送下。每日2次。漸漸加至2匕。
忌豬肉、冷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偏溫燥,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耆十味散, 出處:《外台》卷二十六引《許仁則方》。 組成:黃耆5兩,苦參6兩,玄參6兩,附子3兩(炮),大黃3兩,乾薑2兩,猬皮(炙)2兩,黃連4兩,槐子6合,豬懸蹄甲1具(炙)。 主治:痔瘡,服生槐子煎不覺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