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喘湯

PING CHU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玉案》卷四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0.3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大腸經 16%
胃經 15%
肝經 13%
心經 12%
脾經 9%
膽經 3%
腎經 3%
小腸經 3%
三焦經 2%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膽經
腎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平喘湯作為傳統中醫用於治療各種哮喘症狀的方劑之一,其配方精妙,各味藥材相互配合以達成平喘、止咳的效果。在平喘湯的組成中,包含了輕粉這一成分。輕粉,即為水銀與硫磺經升華製得之硫化汞,是一種具有強烈藥性的礦物質藥材。根據中醫理論,輕粉性寒、味甘,能清熱解毒、殺蟲止癢,對於某些因風熱或濕熱引起的哮喘病證有一定的療效。

然而,現代醫學研究指出,輕粉中含有重金屬汞,長期使用或過量使用可能導致中毒,對肝腎功能造成損害,甚至影響神經系統。因此,在使用含輕粉的方劑時應特別謹慎,最好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並控制劑量及使用時間,以避免不良反應。此外,隨著現代醫學發展,許多更安全有效的治療哮喘方法已被廣泛應用,故在臨床實際應用中,輕粉的使用已大為減少。

平喘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止咳化痰: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平喘湯多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痰熱咳嗽,而黃芩可以清熱解毒,去除痰熱,緩解咳嗽,配合其他藥物達到平喘止咳的效果。
  2. 抑菌消炎,輔助平喘:黃芩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一些導致呼吸道感染的細菌,輔助緩解炎症,進而減輕呼吸道阻塞,達到平喘的作用。

總而言之,黃芩在平喘湯中起到清熱解毒、止咳化痰、抑菌消炎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平喘功效。

平喘湯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消積,降逆止喘:枳實味苦性寒,入肺、脾經,具有理氣消積、降逆止喘的功效。對於因氣機阻滯、痰濁壅肺而導致的喘息,枳實能疏通氣機,消散痰濁,使肺氣宣降,達到止喘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平喘湯中常配伍其他具有化痰、止咳、平喘作用的藥材,如杏仁、貝母、紫菀等。枳實的加入,不僅可以增強理氣消積的作用,更能促進其他藥材的效力,使整體治療效果更佳。

平喘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梔子味苦寒,入肺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肺熱是引起喘息的重要原因之一,梔子可以清肺熱,減少炎症反應,緩解氣道痙攣,達到平喘的效果。
  2. 解毒止痛:梔子亦能解毒止痛,對於因外邪入侵、毒邪犯肺而引起的喘息,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之,梔子在平喘湯中,主要起到清熱瀉火、解毒止痛的作用,輔助其他藥物達到平喘效果。

平喘湯中加入桔梗,主要是基於其 宣肺利咽 的功效。

桔梗味辛、性平,歸肺經,具有 開宣肺氣、消痰止咳 的作用。平喘湯多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肺氣不宣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桔梗能 疏散肺氣,使肺氣宣通,痰液易於排出,從而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同時,桔梗還能 利咽開音,有助於緩解因痰阻所致的聲音嘶啞等症狀。

因此,桔梗在平喘湯中起到 疏散肺氣,宣肺利咽,止咳平喘 的重要作用。

平喘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原因有二:

一、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對於因肺燥氣逆、痰少而咳的症狀,杏仁能潤肺化痰,使痰液易於排出,減輕咳嗽,達到平喘的效果。

二、宣肺通竅: 杏仁還具宣肺通竅的作用,能疏通肺氣,利於呼吸道暢通,改善氣喘、呼吸困難等症狀。

因此,杏仁在平喘湯中起到潤肺止咳、宣肺通竅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氣喘病症。

平喘湯中加入瓜蔞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化痰: 瓜蔞仁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對於因熱痰壅肺而致的喘咳,可起到清熱化痰、宣肺止咳的作用,緩解喘息。
  2. 利水消腫: 瓜蔞仁亦能利水消腫,對於因水濕停滯而致的喘咳,可起到利水消腫、宣肺利氣的作用,改善呼吸道阻塞,緩解喘息。

因此,平喘湯中加入瓜蔞仁,可有效清熱化痰、利水消腫,綜合達到平喘止咳的效果。

平喘湯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宣肺止咳: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降氣平喘之效。對於肺氣鬱閉、咳嗽喘息等症狀,能起到疏通氣道、緩解呼吸困難的作用。
  • 利水消腫:桑白皮亦有利水消腫之效,可協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減輕肺部水腫,進一步改善呼吸道阻塞。

因此,平喘湯中加入桑白皮,能有效緩解因肺氣鬱閉、水腫等原因引起的喘息咳嗽,達到平喘的目的。

主治功效


平喘湯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丹臺玉案》所載,平喘湯主治「火喘,乍進乍退,得食則減,食已復喘」。此症狀特徵明顯,反映出其病機乃屬肺熱蘊結,氣機阻滯所致。以下就其組成藥物及治療原理進行分析:

一、 方劑組成與藥物功效分析:

平喘湯由蘇子(炒)、黃芩(酒炒)、枳實、山梔仁(炒黑)、桔梗(炒)、杏仁(去皮尖)、栝蔞仁(去油)、桑白皮及燈心草組成。 各藥材功效如下:

  • 蘇子(炒): 溫肺潤肺,下氣平喘。炒制可降低寒性,增強其潤肺止咳之效。針對本方火喘,溫而不燥,潤而不膩,可緩解肺燥咳嗽。

  • 黃芩(酒炒):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酒炒可增強其行氣止痛之效,並降低寒性。黃芩在此方中主要清泄肺經實熱,改善肺熱咳嗽。

  • 枳實: 行氣消積,化痰平喘。理氣寬胸,疏通肺氣,有助於緩解氣逆喘息。

  • 山梔仁(炒黑): 清熱涼血,瀉火解毒。炒黑可增強其清熱力,並減低寒性。山梔仁配合黃芩,更有效地清瀉肺熱。

  • 桔梗(炒): 宣肺祛痰,利咽排膿。炒制可減少其刺激性。桔梗宣肺利氣,有助於痰濁排出,改善肺氣鬱滯。

  • 杏仁(去皮尖): 潤肺止咳,平喘降氣。去皮尖可減少其苦寒之性,降低刺激性。杏仁潤肺止咳,與蘇子相輔相成,共同緩解肺燥咳嗽。

  • 栝蔞仁(去油): 利水消腫,通便下乳,潤肺止咳。去油可減少油膩,利於藥物吸收。栝蔞仁潤肺化痰,並兼具利水作用,對於痰飲壅肺者也有一定的療效。

  • 桑白皮: 清熱利水,止咳平喘。清泄肺熱,利水消腫,並具有平喘作用。

  • 燈心草: 利水通淋,清心除煩。燈心草清熱利尿,可協助其他藥物更好地清除肺熱,改善喘息。

二、 治療原理分析:

本方治療火喘的原理主要在於清熱潤肺,化痰平喘,理氣寬胸。 方中藥物配伍精妙,共同作用於肺經,針對火喘的病機進行多方面調理:

  • 清熱瀉火: 黃芩、山梔仁、桑白皮等藥物清瀉肺經實熱,消除導致喘息的根本原因。

  • 潤肺止咳: 蘇子、杏仁、栝蔞仁等藥物潤燥止咳,緩解肺燥咳嗽,保護肺臟。

  • 化痰平喘: 蘇子、桔梗、栝蔞仁等藥物化痰祛瘀,改善肺氣鬱滯,從而平喘。

  • 理氣寬胸: 枳實理氣寬胸,疏通肺氣,輔助平喘。

  • 利水消腫: 栝蔞仁、桑白皮、燈心草利水消腫,排出體內多餘水分,防止痰飲阻肺。

總而言之,平喘湯通過清熱潤肺、化痰平喘、理氣寬胸等多個途徑,綜合作用於火喘病機,達到治療目的。 其藥物配伍精準,功效協調,是一個治療火喘的有效方劑。 方中藥物劑量比例的設定,也體現了古代醫師對於藥性藥力的精準把握。

傳統服藥法


蘇子(炒)2錢,黃芩(酒炒)2錢,枳實2錢,山梔仁(炒黑)1錢,桔梗(炒)1錢,杏仁(去皮尖)1錢,瓜蔞仁(去油)1錢,桑白皮1錢。
加燈心30莖,水煎,空腹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肺熱引起的喘息,症狀為喘息時輕時重,吃飯後喘息減輕,吃完飯後又喘息。如果患者有痰多、咳嗽、胸悶等症狀,可以加用化痰止咳、理氣寬胸的中藥。如果患者有發熱、口渴、尿黃等症狀,可以加用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中藥。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平喘湯, 出處:《玉案》卷四。 組成:蘇子(炒)2錢,黃芩(酒炒)2錢,枳實2錢,山梔仁(炒黑)1錢,桔梗(炒)1錢,杏仁(去皮尖)1錢,瓜蔞仁(去油)1錢,桑白皮1錢。 主治:火喘,乍進乍退,得食則減,食已復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