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白頭
SI BAI TOU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三十三引《仁存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61)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四白頭方劑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涼,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四白頭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頭部白屑、瘙癢等症狀,白礬可以有效去除頭皮濕氣,緩解瘙癢。
- 收斂固澀: 白礬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可以收斂毛囊,減少白屑脫落,並促進頭部皮膚的正常代謝,有助於改善頭皮環境。
總體而言,白礬在四白頭方劑中起着燥濕止癢、收斂固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頭部白屑、瘙癢等症狀。
四白頭方劑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涼血的功效。四白頭方劑多用於治療熱證,如頭風、頭痛、目赤腫痛等,石膏可以清泄頭部及上焦的熱邪,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
- 清熱利濕: 石膏還有清熱利濕的作用,可以幫助排出體內積聚的熱濕之邪。四白頭方劑中常加入其他利濕藥物,與石膏配合使用,可更有效地祛除濕熱,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在中藥方劑[四白頭]中,砒霜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殺蟲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砒霜可以幫助清除體內寄生蟲,對於治療皮膚濕疹、瘙癢等問題有一定效果。但砒霜為極度有毒藥材,使用時需極度小心。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四白頭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四白頭方劑主要針對「虛寒證」相關症狀,包括:
- 痰喘咳嗽:因脾胃虛寒導致飲食不化,痰濕內生,上犯肺系而引發咳喘。
- 婦人白帶:下焦虛寒,帶脈不固,寒濕下注所致。
- 男子白濁遺精:腎陽不足,精關不固,或寒濕下擾精室引起。
此方被歸類為「壯胃,清上實下」之劑,意指能溫補脾胃以化痰濕,同時清肅上焦痰熱,固攝下焦精氣。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
- 焰硝(硝石):性辛、苦、溫,具破堅散結、逐痰通利之效,能散上焦痰熱。
- 白礬:酸澀寒,收斂固澀,燥濕化痰,善治痰飲帶濁。
- 石膏:甘辛大寒,清熱瀉火,制約方中其他藥物的溫燥之性,避免過熱傷陰。
- 砒霜:辛熱大毒,極強溫陽散寒、劫痰平喘之效,古代用於沉寒痼冷之證。
- 白石脂:甘酸平,澀腸固脫,輔助固攝下焦。
制藥工藝的邏輯
- 層疊煅製:藥物分層鋪排煅燒,使各藥性相互滲透,砒霜與焰硝同煅可減毒存效,石膏與白礬共制以調和寒溫。
- 兩次煅煉:首次煅燒去其峻烈之性,二次煅紅使藥性純和,增強固澀之功。
治療機轉推論
- 溫化寒痰:砒霜、焰硝溫散上焦痰飲,白礬、石膏一燥一清,使痰熱不致凝滯。
- 固攝下焦:白礬、白石脂收澀止帶濁,砒霜助陽以固精關。
- 寒熱並調:石膏制約砒霜之熱,焰硝佐石膏之寒,使全方不致過偏。
此方體現「以毒攻毒」與「煅制減毒」的中藥運用思想,針對虛寒夾痰濕之證,透過溫澀並施、上下兼顧以達療效。
傳統服藥法
焰硝2兩(研細),白礬3兩(研細),石膏4兩(研細),砒霜1兩(研細)。壯胃,清上實下。
用一火鼎子,先以火炙,用生薑自然汁塗內外數遍,炙乾,先下砒末半兩,次以砒末半兩,和焰硝末1兩按實;又以焰硝末1兩,和礬末按實;又以白礬末1兩半,和石膏2兩按實,卻以石膏末2兩緊按在上,用圓瓦片蓋合口上,圍簇炭5斤,發頂火煅煙盡為度,去火候冷,取藥刮淨,研如細粉,再加好白石脂(煅)1兩,研細,和前藥滴水為丸,如雞頭子大,候乾;再入新鍋內,用瓦蓋走置磚上,簇炭1斤,一煅通紅為度,用鈐鈐出,傾丹在厚瓷盆內,乘熱攪動,候丹冷,出火毒。
每服3粒,用冷水吞下,以乾物壓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含有砒霜,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四白頭, 出處:《普濟方》卷三十三引《仁存方》。 組成:焰硝2兩(研細),白礬3兩(研細),石膏4兩(研細),砒霜1兩(研細)。 主治:壯胃,清上實下。主治:虛寒,飲食作痰喘嗽;婦人白帶,男子白濁遺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