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枯痔散
KU ZH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24)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枯痔散]的組成中包含[白礬],是因為白礬具有收斂止血、消腫止痛作用。白礬可以有效地減少痔瘡的出血,緩解由痔瘡引起的疼痛和腫脹。在[枯痔散]中,白礬的添加有助於加強方劑的收斂止血效果,促進痔瘡的康復。它的使用可以顯著改善因痔瘡引起的不適症狀,並促進治療效果。
中藥方劑[枯痔散]的組成中包含[砒霜],主要是因為砒霜具有強效的解毒、消腫作用。砒霜在中醫中被用於治療一些難治的病症,如嚴重的痔瘡、瘡瘍等。其強效的解毒和消腫作用能夠快速減輕病情。然而,砒霜的使用需要非常謹慎,以防其可能的毒副作用,因此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枯痔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專治痔瘡,尤適用於外痔或內痔突出者。其核心作用為「枯痔」——通過腐蝕性藥物使痔核乾枯、壞死脫落,屬外科「蝕瘡去腐」之法。古籍強調用後痔核「枯黑堅硬」,繼而自然裂縫脫落,搭配蔥湯清潔、落痔湯後續護理,形成完整療程。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砒霜(主藥)
- 大毒燥烈,腐蝕力極強,直接作用於痔核組織,破壞血供與細胞,促其壞死枯死。
- 中醫理論中,其「以毒攻毒」特性可攻逐局部瘀滯(痔瘡乃筋脈橫解、氣血淤結之病)。
白礬(輔助腐蝕與收斂)
- 煅後燥濕收斃增強,輔助砒霜固化痔核,並減少滲出。
- 與砒霜共煅,可能生成砷酸鉀等化合物,提升腐蝕效力。
輕粉(協同攻毒)
- 辛寒有毒,具殺蟲攻毒之效,助砒霜穿透痔核深部,抑菌防感染。
蟾酥(麻醉與化瘀)
- 含刺激性成分,可局部麻醉(緩解塗藥疼痛),同時「開竅攻毒」,助化痔核瘀血。
天靈蓋(象形引藥)
- 古人認為「同類相趨」,取人骨煅製後收斂生肌,或象徵「痔核枯落」之效(青鹽水淬增強清熱軟堅)。
配伍邏輯與製法關鍵
- 鹽泥封固煅燒:使高溫下藥物毒性趨向緩和(如砒霜部分氧化為低毒砷化物),保留腐蝕性而減全身毒害。
- 津唾調藥:唾液含酶類,或助藥物粘附滲透;蔥湯清洗則利用其辛散抗菌之性。
整體治療原理
以「腐蝕-枯死-脫落」為核心,通過劇毒藥物局部作用,強行消除痔核病理組織。此方體現中醫外科「猛藥峻攻」思維,符合痔瘡「有形實邪」的病機認識。
傳統服藥法
白礬2兩,蟾酥2錢,輕粉4錢,砒霜1兩,天靈蓋(青鹽水浸,煅赤,清水內淬7次)4錢。
枯痔。
上為極細末,入小新鐵鍋內,上用瓷碗密蓋,鹽泥封固,炭火煅至二炷香,待冷取藥,研極細末,鋁罐收貯。
每日上午蔥湯洗淨,用津唾調捻如錢厚,貼痔上令著,以薄綿紙挼軟掩上,捲束其藥,不使侵好肉上;若內痔,至晚再換1次。至6-7日,其痔枯黑堅硬住藥,待其裂縫自落,換落痔湯洗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枯痔散, 出處:《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組成:明礬1兩,白砒3錢。 主治:痔瘡。
枯痔散, 出處:《外科十三方考》。 組成:白砒3錢,白礬1兩,白番鹵3錢。 主治:痔瘻。
枯痔散, 出處:《外科十三方考》引周伯純方。 組成:白砒1兩,枯礬5錢,明雄1兩,倭硫黃5錢。 主治:痔瘻。
枯痔散, 出處:《外科十三方考》引黃濟川方。 組成:白砒5錢,白礬1兩5錢,硼砂2錢,雄黃2錢,硫黃2錢。 主治:痔瘻。
枯痔散, 出處:《外科十三方考》引陳慶華方。 組成:白砒2兩,白礬2斤,食鹽1兩,雄黃1兩,百草霜1兩,冰片4兩。 主治:痔瘻。
枯痔散,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紅砒不拘多少(放舊瓦上火煅,白煙將盡取起),枯礬1錢,烏梅(燒存性)2錢(1加白靈藥5分)。 主治:痔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