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肺飲

PING FEI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玉案》卷六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7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9%
脾經 17%
肝經 16%
胃經 12%
膀胱經 8%
大腸經 8%
腎經 4%
小腸經 4%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平肺飲中加入陳皮,主要是由於其理氣化痰、燥濕止咳的功效。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其揮發油中的檸檬烯、橙皮甙等成分,具有理氣寬中的作用,可緩解肺氣鬱滯,促進氣機順暢;同時,陳皮的燥濕化痰功效,能清除肺部痰濕,有助於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此外,陳皮還能健脾開胃,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為肺部提供充足的營養。

因此,陳皮在平肺飲中,能起到疏肝理氣、化痰止咳的功效,是治療肺氣鬱滯、痰濕阻肺等症狀的重要藥物。

平肺飲中加入前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宣肺止咳: 前胡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宣肺止咳之功效。對於風寒犯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前胡能有效化解寒邪,促進肺氣宣通,達到止咳化痰之效。
  2. 清熱解毒,利咽止痛: 前胡亦有清熱解毒、利咽止痛之效。對於熱毒壅肺導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前胡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改善咽喉不適。

因此,前胡在平肺飲中發揮着疏散風寒、宣肺止咳、清熱解毒、利咽止痛的多重作用,有助於緩解肺系疾病。

平肺飲中加入桑白皮,是因其具有清肺止咳、宣肺降氣的功效,針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具有顯著效果。

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能清肺熱,降肺氣,止咳化痰。其清肺熱的功效可緩解肺熱引起的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而降肺氣則能平息肺氣上逆,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因此,桑白皮在平肺飲中起到清熱潤肺、止咳化痰、宣肺降氣的作用,是治療肺熱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的有效藥物。

平肺飲中包含薄荷,主要基於其疏風散熱清肺利咽的功效。

薄荷味辛、性涼,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宣肺止咳之效。當肺熱壅盛,出現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時,薄荷可通過疏風散熱,清熱解毒,促進痰液排出,達到止咳化痰、清利咽喉的目的。

此外,薄荷還能起到涼血解毒的作用,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紅腫、瘙癢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因此,薄荷在平肺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助於緩解肺熱、咽喉腫痛等症狀,促進患者康復。

平肺飲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其 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的功效。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能驅散外邪,宣通肺氣,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鼻塞、頭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此外,防風還具有 止癢 的功效,可改善因風寒引起的皮膚瘙癢等症狀。

因此,平肺飲中加入防風,有助於 祛除風寒、宣肺止咳,並改善相關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平肺飲中加入瓜簍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化痰:瓜簍仁味甘性寒,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其能清肺熱、化痰液,對於肺熱咳嗽、痰多黃稠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利水消腫:瓜簍仁亦有利水消腫之效,可以幫助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減輕肺部水腫,進一步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因此,平肺飲中加入瓜簍仁,可以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清熱化痰、利水消腫的效果,有效治療肺熱咳嗽、痰多氣喘等病症。

平肺飲中含有輕粉,此乃因輕粉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黃粘稠、胸悶氣喘等症。

輕粉性寒,入肺經,能清熱瀉火,且能燥濕化痰,對因肺熱燥熱引起的咳嗽、痰黃粘稠有較好療效。此外,輕粉還能解毒消腫,可治療由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腔潰瘍等症。

然而,輕粉為毒性藥物,需慎用。臨牀應用需嚴格控制劑量,並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使用,以減少其毒副作用。

平肺飲中加入桔梗,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宣肺化痰:桔梗味辛、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的功效。其宣肺作用能開宣肺氣,使肺氣通暢,而化痰作用則有助於將痰液排出,對於因肺氣鬱閉、痰濕阻肺導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升提肺氣:桔梗具有升提肺氣的作用,能將肺氣向上提升,有助於將積聚在肺部的痰液向上排出。同時,它也能提升津液,滋潤呼吸道,緩解因燥熱引起的咳嗽、咽喉乾燥等症狀。

因此,桔梗在平肺飲中起到了宣肺化痰、升提肺氣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達到止咳平喘、化痰利咽的效果。

主治功效


平肺飲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多部醫籍記載,《丹臺玉案》、《外科正宗》、《雜病廣要》、《雜病源流犀燭》等書中均提及「平肺飲」方劑,但其組成藥物略有差異,主治功效亦有所側重,本文將綜合分析其治療原理。

一、方劑組成與功效差異:

古籍中記載的平肺飲,大致可分為兩種組成:

  • 版本一(以《丹臺玉案》孫氏版本為代表): 此版本著重於疏風解表,化痰止咳。方中包含陳皮、前胡、桑白皮、薄荷、防風、瓜蔞仁、車前子、桔梗等藥物。

    • 陳皮、前胡:理氣化痰,宣肺降氣,針對風邪客肺所致的咳嗽痰多。
    • 桑白皮:清肺潤燥,止咳化痰,兼具利水作用,適合肺燥咳嗽。
    • 薄荷、防風:疏風散寒,解表,適用於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
    • 瓜蔞仁:潤肺止咳,化痰利咽,緩解肺燥咳嗽及咽喉不適。
    • 車前子:利水滲濕,清熱解毒,可輔助治療痰濕較重的咳嗽。
    • 桔梗:宣肺利咽,排膿化痰,有助於痰液排出。
    • 此版本主要針對感風邪咳嗽,痰多,惡寒等表證。
  • 版本二(以《外科正宗》、《雜病源流犀燭》、《不居集》等書記載為代表): 此版本偏重於補益肺氣,清熱化痰,治療肺癰。方中多加入人參、麥冬、赤芍、檳榔、赤茯苓等藥物。

    • 人參:大補元氣,益肺氣,提升機體抗病能力。
    • 麥冬: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緩解肺陰不足。
    • 赤芍:涼血清熱,活血散瘀,治療肺熱瘀血。
    • 檳榔:行氣消積,化痰止咳,促進痰液排出。
    • 赤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輔助治療痰濕。
    • 陳皮、桔梗:與版本一功效相同。
    • 此版本主要針對肺癰初起,咳嗽氣急,胸中隱痛,嘔吐膿痰等肺系實證,以及因勞傷、七情所傷導致的肺氣虛弱。

二、治療原理分析:

無論哪個版本,平肺飲都圍繞著宣肺、化痰、止咳的治療策略展開。

  • 宣肺: 通過陳皮、前胡、桔梗等藥物,疏通肺氣,使肺氣宣降,利於痰濁排出。
  • 化痰: 選用陳皮、前胡、瓜蔞仁、檳榔等藥物,針對不同性質的痰液,進行化解、排除。
  • 止咳: 通過宣肺化痰,以及桑白皮、麥冬等藥物的潤肺止咳作用,達到止咳的目的。

版本一更注重於疏散外邪,適合風邪客肺,表證明顯的患者;版本二則更注重於扶正祛邪,適合肺氣虛弱,或已出現肺癰等實證的患者。 其治療原理的核心都是通過調整肺氣的升降出入,達到祛邪扶正,恢復肺臟功能的目的。

三、不同醫家觀點:

不同醫家根據患者具體症狀,對平肺飲的組成和運用略有調整,反映了中醫辨證論治的靈活性。例如,薛己的“人參平肺散”加入了知母、地骨皮等清熱藥,更側重於治療心火犯肺的咳嗽;而陳實功則根據病情,將平肺飲與其他方劑配伍使用,以達到最佳療效。 這也說明,平肺飲並非一個一成不變的方劑,其應用需根據臨牀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傳統服藥法


人參1錢,麥門冬1錢,赤芍1錢,檳榔1錢,赤茯苓1錢,陳皮1錢,桔梗1錢,甘草5分。
水煎,空腹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平肺飲性味辛涼,不宜長期服用。
  • 平肺飲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小孩、體質虛弱者慎用。
  • 平肺飲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舌燥、便秘等副作用,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咳血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咳嗽胸悶胸痛多痰怕冷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平肺飲, 出處:《玉案》卷六。 組成:陳皮5分,前胡5分,桑皮5分,薄荷5分,防風5分,瓜蔞仁4分,蘇子4分,桔梗4分。 主治:感風邪咳嗽,痰多,惡寒。

平肺飲, 出處:《玉案》卷六。 組成:人參1錢,麥門冬1錢,赤芍1錢,檳榔1錢,赤茯苓1錢,陳皮1錢,桔梗1錢,甘草5分。 主治:肺癰初起,咳嗽氣急,胸中隱隱作痛,嘔吐膿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