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衛生防疫寶丹」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 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許多中藥材性偏寒涼或溫熱,甘草可以作為君藥或臣藥,使藥性更加平和,降低副作用,使藥效發揮得更加穩定。
- 增強免疫力,抵抗疾病: 甘草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甘草酸、甘草多糖等,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炎、免疫調節等作用。在防疫期間,使用甘草可增強人體免疫力,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
衛生防疫寶丹中加入細辛,主要是利用其辛溫發散、通竅止痛的特性,以達防治疫病的效果。
細辛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開通鼻竅、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當疫病流行時,容易導致外感風寒,出現鼻塞流涕、頭痛發熱等症狀。細辛可溫散寒邪,通利鼻竅,緩解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提高人體抵抗力,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同時,細辛也可配合其他藥物,如防風、荊芥等,共同發揮解表散寒、清熱解毒的作用,增強防疫效果。
衛生防疫寶丹中包含白芷,主要原因有二:
- 散寒解表,宣肺通竅: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經,具有散寒解表、宣肺通竅之功效。其能疏風散寒,通鼻竅,對於因風寒入侵而引起的感冒、鼻塞、流涕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在防疫時期,可有效預防風寒入侵,增強機體抵抗力。
- 抗菌消炎,止痛止癢: 白芷亦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其還可止痛止癢,對於因蚊蟲叮咬引起的紅腫瘙癢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在防疫期間,可幫助緩解因病毒感染或其他外來刺激引起的皮膚不適。
衛生防疫寶丹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在防疫期間,可有效緩解因外邪入侵引起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
2. 開竅醒神: 薄荷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神、清利頭目之效。在防疫期間,可有效改善因病毒感染引起的頭昏腦脹、精神不振等症狀,並有助於提高免疫力。
衛生防疫寶丹中包含冰片,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冰片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在防疫過程中,若出現發熱、咽喉腫痛等症狀,冰片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緩解症狀的作用。
- 開竅醒神: 冰片具有開竅醒神、止痛安神的作用。在防疫過程中,若出現頭昏腦脹、神志不清等症狀,冰片可以起到開竅醒神、改善精神狀態的作用。
總之,冰片在衛生防疫寶丹中起到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的功效,有助於緩解防疫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不適症狀。
衛生防疫寶丹中包含硃砂,其原因主要為:
- 抗菌消炎:硃砂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有助於預防和治療傳染病。
- 安神定驚:硃砂具有鎮靜安神作用,能緩解焦慮、恐懼等情緒,穩定心神,有助於維持身體正常功能,提升免疫力。
然而,硃砂含有汞,長期服用或使用不當會產生毒副作用,因此,應謹慎使用,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衛生防疫寶丹主治範圍廣泛,主要針對以下病症:
- 外感疫癘與急性病症:
- 霍亂吐瀉轉筋、下痢腹痛、痧症(暑濕穢濁之邪所致急性病症)。
- 防疫疠傳染:藉芳香辟穢之力,預防疫病(如瘴氣、時疫)。
- 痛症:
- 頭痛、牙痛、周身關節經絡疼痛,屬風寒濕邪或氣血鬱滯所致者。
- 氣機鬱滯:
- 氣鬱、痰鬱、食鬱(氣機不暢,痰食積滯)。
- 呃逆、嘔噦(胃氣上逆之證)。
此方兼具「急症救治」與「日常防疫」雙重功用,符合古代「一藥多用」的思維,尤其針對穢濁之邪(如霍亂、痧症)及氣血不通之痛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配伍分析
- 粉甘草(10兩):
- 甘緩和中,解百毒,調和諸藥,緩解急症吐瀉之腹痛。
- 細辛(1.5兩):
- 辛溫走竄,散風寒、通竅止痛,治頭痛、牙痛、關節痛。
- 香白芷(1兩):
- 辛香升散,祛風燥濕、通竅止痛,助細辛強化頭面部止痛之效。
- 薄荷冰(4錢)、冰片(2錢):
- 芳香開竅、清熱消腫,透達表裡,緩解痧症穢濁內閉之象。
- 薄荷冰兼能疏風醒神,冰片散鬱火、止疼痛。
- 朱砂(3兩):
- 鎮心安神,解毒辟穢(為外衣,取其色赤入心,防邪內侵)。
2. 組方邏輯
- 芳香辟穢為主:
- 細辛、白芷、薄荷冰、冰片均具辛香之性,能醒脾開竅、化濁逐邪,針對霍亂、痧症等穢濁閉阻氣機之證。
- 通絡止痛為輔:
- 細辛、白芷祛風散寒,薄荷冰、冰片透達經絡,合奏止痛之效,適用於各類痛症。
- 調和中焦為佐:
- 甘草緩急和中,平衡辛香藥物之燥烈,防其傷胃。
- 朱砂為衣:
- 防腐防潮之外,亦取「朱砂鎮邪」傳統觀念,強化防疫心理暗示。
3. 治療原理推論
- 疫癘與痧症:
- 辛香藥物能興奮黏膜、促進排汗,通過「開泄腠理」驅邪外出(溫覆取汗),符合古人「解表透邪」的思路。
- 痛症與鬱證:
- 芳香行氣藥可局部刺激神經末梢,緩解疼痛(如牙痛、頭痛),並調節腸胃平滑肌,改善氣鬱嘔逆。
- 丸劑設計:
- 丸劑「緩釋」特性,便於隨身攜帶含化,持續釋放藥性以「防病」;緊急時大量服用(如霍亂80丸),則通過高濃度藥物衝擊取效。
總結
此方以「芳香化濁、通竅止痛」為核心,結合解毒(甘草)、鎮心(朱砂)之功,體現古代「異病同治」的辯證思維——凡因穢濁、氣滯、外邪所致之疾,皆可藉辛香走竄之力開閉解鬱。其丸劑形式與服法設計(含化或急服),亦反映古人對藥物劑型與病症緩急的靈活運用。
傳統服藥法
粉甘草10兩(細末),細辛1兩半(細末),香白芷1兩(細末),薄荷冰4錢(細末),冰片2錢(細末),朱砂3兩(細末)。
醒腦養神。
先將前五味和勻,用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晾乾(不宜日曬),再用朱砂為衣,勿令余剩,裝以布袋,雜以琉珠,來往撞蕩,務令光滑堅實,如此日久,可不走氣味。
若治霍亂證,宜服80丸,開水送下;余證宜服40-50丸。服後均宜溫覆取微汗。若平素含化以防疫瘍,自1丸至4-5丸皆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衛生防疫寶丹, 出處:《衷中參西》上冊。 組成:粉甘草10兩(細末),細辛1兩半(細末),香白芷1兩(細末),薄荷冰4錢(細末),冰片2錢(細末),朱砂3兩(細末)。 主治:醒腦養神。主治:霍亂吐瀉轉筋,下痢腹疼,及一切痧症。頭疼,牙疼,心下、脅下及周身關節經絡作疼。氣鬱、痰鬱、食鬱、呃逆、嘔哕。防一切疫癧傳染。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