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腦芎辛丸

龍腦芎辛丸

LONG NAO XIONG XI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熱 (1.8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心經 17%
肺經 17%
脾經 17%
膽經 11%
胃經 7%
腎經 7%
心包經 4%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膽經
胃經
腎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龍腦芎辛丸中包含川芎,主要源於川芎的藥性與功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開竅的功效。其辛溫之性可溫經散寒,行氣止痛,而活血化瘀之效則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緩解頭痛、頭暈、鼻塞等症狀。

此外,川芎與方劑中的其他藥物,如龍腦、辛夷等,共同發揮疏風通竅、行氣止痛的功效,進一步增強整體療效。

龍腦芎辛丸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經散寒: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龍腦芎辛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頭痛,細辛可溫經散寒,驅散頭部風寒,緩解頭痛症狀。
  2. 通竅開竅:細辛能通利鼻竅,並能上行通達頭部,對於風寒阻滯鼻竅,引起鼻塞、流涕等症狀,具有良好治療效果。

龍腦芎辛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龍腦芎辛丸屬於辛溫解表之劑,藥性偏燥烈。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副作用的作用。加入甘草可以中和藥物燥烈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傷害,使藥性更平和。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的功效。與龍腦、芎、辛等藥物配伍,可增強其解表散寒、止痛止咳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龍腦芎辛丸中包含冰片,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的功效,能有效治療熱毒壅閉、神志不清等症狀。配合方中其他藥材如川芎、辛夷等,更能增強其清熱解毒、通竅醒腦的功效。

二、 疏風止痛:冰片亦具有疏風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頭痛、鼻塞等症狀。此功效與方中其他藥材如白芷、薄荷等相輔相成,共同達到疏風止痛的效果。

龍腦芎辛丸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化痰止咳: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燥濕化痰、止咳平喘之效。龍腦芎辛丸常用於治療風寒咳嗽、痰多喘咳等症狀,而天南星可有效化解痰濕,緩解咳喘,協同其他藥材增強止咳化痰功效。
  2. 祛風止痛:天南星亦具有一定的祛風止痛作用,可配合其他藥材如龍腦、芎等,共同發揮散寒止痛之效。龍腦芎辛丸常用於治療頭痛、齒痛、風濕痛等症狀,天南星的加入有助於擴大藥效,提高療效。

龍腦芎辛丸中加入秦艽,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風止痛: 秦艽性苦寒,具有疏散風寒、止痛的效果,可針對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肢體疼痛等症狀。龍腦芎辛丸以疏風止痛為主,秦艽的加入可增強其療效。
  2. 活血通絡: 秦艽還具有活血通絡的作用,可以改善氣血運行不暢,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麻木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秦艽在龍腦芎辛丸中起到疏風止痛、活血通絡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疼痛的目的。

龍腦芎辛丸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怔忡等症狀,可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
  2. 解毒止痛: 硃砂還具有解毒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入血、癰疽疔瘡等症。在龍腦芎辛丸中,硃砂可以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然而,由於硃砂含有汞元素,長期服用可能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使用需謹慎。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方劑,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龍腦芎辛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風熱頭痛,痰涎壅悶,眩暈昏倦」,其病機核心為「風熱上攻,兼夾痰濕」。

  1. 風熱頭痛:風熱邪氣上擾清竅,陽氣壅滯,表現為頭痛、眩暈。
  2. 痰涎壅悶:痰濕內生,阻遏氣機,上蒙清竅,故見胸悶、痰多、頭重昏倦。
  3. 眩暈昏倦:風熱與痰濕交結,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導致頭目不清、精神疲乏。

此方既能疏散風熱,又能化痰開竅,標本兼治,尤其適於外感風熱兼內傷痰濕之複雜證候。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君藥:芎藭(川芎)

  • 辛溫上行,擅祛風止痛,為「頭痛要藥」。
  • 活血行氣,助清陽上升,改善頭面氣血壅滯。

2. 臣藥

  • 細辛:散寒止痛、通竅,協同川芎增強祛風之力,並解痰濕鬱遏之痛。
  • 天南星(炮):燥濕化痰,專治痰涎壅盛,消除痰蒙清竅之眩悶。
  • 秦艽:苦辛平,祛風濕、清虛熱,緩和風熱上攻之燥性,兼顧舒筋活絡。

3. 佐藥

  • 龍腦(冰片):辛涼芳香,開竅醒神,直達頭目,清泄風熱鬱火。
  • 丹砂(朱砂):鎮心安神,定驚止眩,防風熱痰擾心神。
  • 炙甘草:調和諸藥,緩和峻烈之性,兼益氣護中。

4. 使藥

  • 茶清或荊芥湯送服
    • 茶清苦涼,清頭目、降火,助藥力上行;
    • 荊芥辛散,輔助祛風解表,適合風邪偏重者。

全方配伍特點

  1. 辛散與清涼並用

    • 川芎、細辛辛溫散風,龍腦、丹砂涼血清熱,一溫一涼,共解風熱之邪。
  2. 化痰與開竅並行

    • 天南星化痰燥濕,龍腦開竅醒神,針對痰濕蒙蔽清竅之病機。
  3. 標本兼顧

    • 治標(頭痛眩暈)以川芎、細辛、龍腦;
    • 治本(痰濕)以天南星、秦艽;
    • 兼安神(丹砂)、調和(甘草),層次分明。

此方結構嚴謹,通過疏散風熱、化痰開竅、升清降濁,恢復頭目清明,體現中醫「通則不痛」「竅開神醒」之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芎藭2兩,細辛半兩(去苗葉),甘草(炙)半兩,龍腦(研)1分,天南星1兩(炮),秦艽1兩(去苗土),丹砂(研)1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
每服1丸,食後嚼,以茶清或荊芥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梅尼爾氏病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暈眩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龍腦芎辛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六。 組成:芎藭2兩,細辛半兩(去苗葉),甘草(炙)半兩,龍腦(研)1分,天南星1兩(炮),秦艽1兩(去苗土),丹砂(研)1兩。 主治:風熱頭痛,痰涎壅悶,眩暈昏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