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利大黃湯

五利大黃湯

WU LI DA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科醫鏡》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極寒 (0.1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6%
大腸經 13%
肝經 13%
心經 13%
脾經 9%
胃經 9%
心包經 5%
小腸經 5%
三焦經 5%
膀胱經 4%
腎經 4%
肺經
大腸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五利大黃湯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五利大黃湯主治熱結便祕,故需大黃以瀉熱通便,使熱邪得解,大便通暢。
  2. 峻下攻積:大黃為峻下藥,可迅速瀉下,強力攻逐腸道積滯。五利大黃湯中其他藥物如芒硝、厚朴、枳實等也具有攻積作用,配合大黃,可將積滯迅速排出,達到治療目的。

五利大黃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涼血止痛: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痛的效果。五利大黃湯主要用於治療熱結旁流、腸胃積熱所致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而牡丹皮的清熱涼血、止痛功效可以緩解因熱結所致的疼痛。
  2. 緩和藥性:五利大黃湯中含有大黃等寒涼之品,容易損傷脾胃陽氣,牡丹皮則可以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對脾胃造成過大的刺激。

五利大黃湯為中醫學中的經典方劑,其組成包含了大黃、芒硝、厚樸、枳實、甘草以及冬瓜子等多種藥材。其中,冬瓜子的應用具有深遠的臨床意義。在中醫理論中,冬瓜子性味甘淡,寒,歸肺、大小腸經,能清熱化痰,利水消腫。此方中加入冬瓜子,主要是利用其清熱利濕的功效,用於治療因濕熱壅滯所導致的胸腹脹滿、小便不利等症狀。同時,冬瓜子還能輔助其他藥物,如大黃和芒硝的瀉下作用,增強通便效果,使濕熱之邪得以從二便排出,從而達到清熱解毒、利濕通腑的目的。因此,冬瓜子在五利大黃湯中扮演著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重要角色。

五利大黃湯中包含桃仁,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 桃仁具有活血化瘀之效,能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瘀血阻滯,促進排泄,故加入五利大黃湯中,可增強其瀉下通便之力,並緩解因瘀血阻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2. 潤腸通便: 桃仁亦有潤腸通便之效,與大黃等藥物相配伍,可使腸道潤滑,促進糞便排出,達到通便的效果。

五利大黃湯中加入滑石,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滑石性滑潤,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可幫助排出體內多餘水分,緩解水腫。五利大黃湯主治濕熱蘊結腸胃、水停膀胱之證,滑石有助於利水滲濕,促進水液代謝,解除水腫,達到治本之效。
  2. 清熱利濕: 滑石兼具清熱利濕的作用,可清泄膀胱濕熱,與大黃、芒硝等藥物協同作用,更有效地瀉熱利濕,緩解濕熱證的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利大黃湯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大腸生癰」,即現代所稱之大腸癰(類似腸道化膿性感染,如闌尾膿腫或腸道炎症),古籍視其為熱毒壅結、氣血瘀滯所致。臨床表現可見腹痛拒按、局部腫硬、發熱、便秘或下利臭穢,甚則化膿破潰。方名「五利」或取其通下、活血、解毒、排膿、利濕之五效,以速攻邪實。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大黃(六錢)

  • 苦寒瀉下:大劑量大黃為君,直瀉腸道熱毒積滯,通腑瀉熱(「通因通用」),治標急之便閉或熱毒瘀結。
  • 活血祛瘀:大黃兼能破血行滯,針對癰腫之氣血壅滯病機。

2. 臣藥:丹皮(三錢)、桃仁(二十粒)

  • 丹皮:辛涼散血,清熱涼血,助大黃解血分熱毒,防瘀熱互結化火。
  • 桃仁:破血潤腸,與大黃協力活血散瘀,潤燥通腸,促進癰膿消散。

3. 佐藥:冬瓜子(三錢)

  • 排膿消癰:冬瓜子為內癰要藥(如《金匱》大黃牡丹湯亦用之),清肺腸濕熱,化痰排膿,導癰毒從二便出。

4. 使藥:滑石(三錢)

  • 清熱利濕:甘淡滲濕,引濕熱從小便而解,與大黃上下分消,減輕腸道濕熱瘀阻壓力。

三、方劑配伍邏輯

此方以「通腑瀉熱」為核心,結合「活血消癰」「利濕排膿」三法:

  1. 瀉熱通便(大黃)→ 急下熱毒,釜底抽薪。
  2. 涼血散瘀(丹皮、桃仁)→ 疏通血分瘀滯,防熱毒壅血。
  3. 排膿利濕(冬瓜子、滑石)→ 分化濕熱膿腐,給邪出路。

四、與經典方劑之對比

與《金匱》「大黃牡丹湯」(大黃、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相比:

  • :皆治腸癰,均用大黃、丹皮、桃仁、冬瓜子,以瀉熱破瘀為主。
  • :五利大黃湯去芒硝之軟堅,加滑石利濕,更適合濕熱偏重者;芒硝則長於燥結便閉。

總結:五利大黃湯側重「瀉熱毒、化瘀血、排膿濕」,適用於大腸癰實熱證,邪盛正未虛者。若下後虛乏轉為正虛邪戀,則需配合補益劑(如參耆地黃湯)調治。

傳統服藥法


大黃6錢,丹皮3錢,冬瓜子3錢,桃仁20粒,滑石3錢。
水煎服。如下後虛乏者,宜參用參耆地黃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五利大黃湯有瀉下通便的功效,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
  • 五利大黃湯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腸道功能紊亂。
  • 五利大黃湯不宜與其他瀉藥同時服用,以免加重腹瀉。
  • 五利大黃湯不宜在月經期間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利大黃湯, 出處:《外科醫鏡》。 組成:大黃6錢,丹皮3錢,冬瓜子3錢,桃仁20粒,滑石3錢。 主治:大腸生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