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癇湯

FENG XI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誠書》卷八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肝經 16%
脾經 14%
心經 13%
膀胱經 11%
胃經 9%
腎經 8%
肺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風癇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風癇多因風熱內襲,肝風內動所致,生地黃可以清熱降火,涼血止血,平息肝風,達到治療風癇的目的。
  2. 滋陰生津:生地黃具有滋陰生津、養血潤燥的作用,可以緩解風癇發作時出現的口渴、燥熱、神志不清等症狀。此外,生地黃還能滋養肝腎,改善因肝腎陰虛導致的肝風內動。

風癇湯中加入竹瀝,主要有以下兩項原因:

  1. 清熱除煩,化痰開竅: 竹瀝味甘淡,性微寒,具有清熱除煩、化痰開竅之效。對於風癇症患者,常伴隨熱邪內擾、痰濁阻竅,竹瀝能清熱降火,化解痰濕,使患者神志清醒,症狀減輕。
  2. 輔助解毒,增強療效: 風癇湯中常加入其他具有解毒功效的藥材,如黃芩、黃連等,竹瀝能輔助藥物解毒,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其療效,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風癇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痙: 防風性味辛溫,入膀胱經,具有祛風解表、止痙止痛的功效。風癇多因風邪入絡,上擾心神,導致痙攣發作。防風可驅散風邪,平息痙攣,緩解風癇發作的症狀。
  2. 疏散風邪: 風癇發病多與外感風寒有關,防風能疏散風邪,使之從表散出,避免風邪深入經絡,加重病情。此外,防風還能通利氣血,改善氣血運行,輔助其他藥物治療風癇。

風癇湯方劑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之效。風癇常伴隨寒邪入侵,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生薑可溫暖脾胃,驅散寒氣,促進氣血流通,改善風癇症狀。
  2. 解毒止痙:生薑亦有解毒止痙之效,可緩解風癇發作時伴隨的痙攣、抽搐等症狀。此外,生薑可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增強療效。

綜上所述,生薑在風癇湯中發揮著溫中散寒、解毒止痙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風癇症狀,提高療效。

風癇湯中包含石膏,主要因其具有清熱解毒、平肝熄風之效。

風癇,乃風邪入絡,上擾心神,致使神志昏迷、抽搐痙攣之症。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可清熱解毒,平息因熱邪上擾心神所致的抽搐痙攣。此外,石膏亦能清肝火,平肝陽,對於因肝陽上亢所致的風癇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故風癇湯中配伍石膏,旨在清熱平肝,熄風止痙,以達到治療風癇之目的。

風癇湯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解表,宣肺止咳:麻黃性溫,入肺經,具有宣肺開表、散寒止咳之效。風癇多因風寒之邪入侵,導致肺氣不宣,氣機阻滯,故以麻黃疏散風寒,宣肺解表,以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2. 通經活絡,祛風止痙:麻黃還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止痙之效。風癇常伴有肢體麻木、抽搐等症狀,麻黃能通暢經絡,驅散風邪,以緩解痙攣,改善肢體運動障礙。

風癇湯中加入冰片,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之效。風癇症多因風熱痰火內擾,導致神志不清、肢體抽搐等症狀。冰片能清熱解毒,熄風止痙,並能開竅醒神,使患者神志清醒,恢復正常。
  2. 外用可止痛消腫: 冰片亦有外用止痛消腫之效。風癇症患者常伴有頭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將冰片外敷於患處,可起到止痛消腫的作用,緩解患者的痛苦。

總而言之,風癇湯中加入冰片,是為了充分發揮其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以及外用止痛消腫等功效,以達到治療風癇症的最佳效果。

風癇湯中加入桂枝,是基於其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

風癇病多因風寒襲人,導致經絡痺阻,氣血運行不暢而發病。桂枝性溫,入膀胱經,可溫經散寒,緩解寒邪對經絡的侵襲,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肢體麻木、抽搐等症狀。此外,桂枝還具有通絡止痛之功,能疏通經絡,緩解疼痛,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

總之,桂枝在風癇湯中發揮著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風癇病的症狀,促進患者康復。

風癇湯中加入防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祛風解痙: 防己性味辛寒,入膀胱經,具有祛風解表、利水消腫的功效。風癇症多因風邪侵襲,導致筋脈拘急、氣血運行不暢,而防己可驅散風邪,舒筋活絡,緩解痙攣症狀。
  2. 利水消腫: 風癇症常伴有水腫,而防己能利水消腫,有助於緩解水腫症狀,減輕患者的痛苦。

總之,防己在風癇湯中,既能祛風解痙,又能利水消腫,能有效緩解風癇症的症狀。

風癇湯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附子性熱,味辛甘,具有回陽救逆、溫陽散寒的功效。風癇發病多由風寒外襲,導致陽氣虛衰,寒邪內侵,而附子可溫陽驅寒,助陽氣回升,從而改善風癇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風癇湯中除了附子,還包含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芷等,這些藥物共同發揮散風解表、活血化瘀的作用。附子溫陽散寒,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風癇。

主治功效


風癇湯

風癇湯是中醫方劑中的一種,源自於《傷寒論》,由生地黃、竹瀝、防風、生薑、石膏、麻黃、冰片、桂枝、防己、附子組成,主治風痰阻塞了膈膜,導致患者煩躁鬱悶、不省人事、不說話、眼睛直愣愣的。

方劑組成介紹:

  • **麻黃:**味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桂枝:**味辛溫,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生薑:**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防風:**味辛溫,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附子:**味辛、甘,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生地黃:**味甘、苦,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石膏:**味寒,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 **冰片:**味辛,具有開竅和化腐生肌的功效。

  • **防己:**味苦、辛,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等功效。

總結:

風癇湯的主要成分為生地黃、竹瀝、防風、生薑、石膏、麻黃、冰片、桂枝、防己、附子,主治風痰阻塞了隔膜,導致患者煩躁鬱悶、不省人事、不說話、眼睛直愣愣的。

傳統服藥法


竹瀝4錢,生地黃汁4錢,龍腦4錢,生薑4錢,防風4錢,麻黃(去節)4錢,防已3錢,附子(炮)3錢,石膏5錢。
上為末。
3歲1錢,水半盞,煎3分,去滓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發散作用,因此孕婦、體虛者、高血壓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癲癇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多痰突然暈倒不省人事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風癇湯, 出處:《誠書》卷八。 組成:生地汁2錢,竹瀝2錢,防風2錢,生薑2錢,石膏2錢,麻黃(去節)2錢,龍腦5分,桂枝1錢,防己1錢半,附子(制)1錢半。 主治:風痰閉膈;煩悶無知,不言目直。

風癇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七。 組成:竹瀝4錢,生地黃汁4錢,龍腦4錢,生薑4錢,防風4錢,麻黃(去節)4錢,防已3錢,附子(炮)3錢,石膏5錢。 主治:小兒風癇,痰熱相感而動於心,風癇相亂,則頓悶無知,口出涎沫,或禁不言,身反目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