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目和血飲

明目和血飲

MING MU HE XUE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5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肺經 16%
脾經 16%
心經 12%
腎經 8%
膽經 6%
胃經 6%
膀胱經 6%
小腸經 2%
三焦經 2%
心包經 2%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胃經
膀胱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明目和血飲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1. 重鎮安神,清熱解毒: 硃砂性寒,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改善因心火亢盛、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
  2. 活血化瘀,通絡明目: 硃砂能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改善因血瘀阻滯導致的視力下降、眼部疼痛等症狀。

因此,明目和血飲方中加入硃砂,可以起到清熱解毒、鎮心安神、活血化瘀、通絡明目的作用,達到治療目赤腫痛、視力下降等眼疾的效果。

明目和血飲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改善視力模糊: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潤燥的功效。眼部疾病常伴隨血虛或氣血瘀滯,當歸可補益氣血,改善眼部血液循環,促進眼部組織營養供應,有助於改善視力模糊、眼乾澀等症狀。
  2. 滋養肝腎,促進眼部健康:肝腎精血充足,才能滋養眼目,使視力明亮。當歸可滋養肝腎,促進精血生化,提高眼部營養供應,延緩眼部老化,預防眼部疾病的發生。

明目和血飲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涼血滋陰,養血明目: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其具有涼血止血、滋陰養血、清熱除煩的功效。對於因血虛、肝腎陰虛導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眼乾澀等症狀,生地黃可以滋養肝腎、清熱涼血,改善視力,達到明目之效。
  2. 與其他藥材配伍相宜: 生地黃與方劑中的其他藥材,例如熟地黃、當歸、枸杞等,能夠相互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例如,生地黃與熟地黃配伍,可滋陰補血,更有效地改善血虛所致的目疾;與當歸配伍,可補血活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眼部血供。

明目和血飲中加入川芎,主要原因有二:

  1. 行氣活血,疏通經絡: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眼睛的健康與肝經、膽經密切相關,川芎能疏通肝膽經絡,改善眼部血液循環,緩解眼部瘀血,達到明目的效果。
  2. 升陽舉陷,改善氣血運行: 川芎具有升陽舉陷的功效,能改善氣血運行,促進氣血上行,滋養頭目。明目和血飲多用於治療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川芎有助於改善氣血循環,提高眼部營養供應,達到明目的目的。

明目和血飲中加入赤芍,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赤芍性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明目和血飲的組成中,常含有滋補肝腎、活血化瘀的藥材,赤芍加入可以緩解滋補藥材的溫燥之性,防止熱邪內鬱,並進一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眼部供血。
  2. 疏肝解鬱,通經活絡: 赤芍能疏肝解鬱,通經活絡,可緩解因肝氣鬱結引起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更能促進眼部組織的血液流通,改善眼部微循環,達到明目的效果。

明目和血飲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明目: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明目和血飲多用於肝腎陰虛、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而菊花能清肝火、降眼壓,有助於改善眼部症狀,達到明目的效果。
  2. 涼血止血:菊花亦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對於因肝熱上炎導致的目赤、眼痛、出血等症,菊花能清熱涼血,緩解症狀。

因此,明目和血飲中加入菊花,既能清熱明目,又能涼血止血,有助於改善眼部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明目和血飲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止痛,通經活絡: 防風味辛、性微溫,入膀胱經,具有祛風止痛、通經活絡的功效。方中因肝腎陰虛,導致肝風內動,出現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防風可祛除肝風,舒筋活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眼部疼痛。
  2. 疏散風熱,清熱明目: 防風兼具疏散風熱的功效,可以清熱解毒,緩解眼部炎症。本方中,肝腎陰虛,虛火上炎,容易引起眼部紅腫、疼痛、視力下降等症狀。防風可疏散風熱,清熱明目,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滋陰清熱、明目止痛的效果。

明目和血飲中加入防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利膽,清熱解毒: 防己味苦性寒,具有疏肝利膽、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緩解肝膽鬱熱所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有助於清肝明目,改善眼部炎症。
  2. 利水消腫,通絡止痛: 防己還具有利水消腫、通絡止痛的功效,可改善眼部水腫、疼痛等症狀,促進眼部血液循環,緩解眼部疲勞。

總體而言,防己的加入,可以協同其他藥材,起到清肝明目、利水消腫、通絡止痛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眼部疾病的效果。

明目和血飲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肝鬱氣滯可導致目赤腫痛、視物模糊,而香附能疏解肝氣鬱結,使氣血流通,改善視力。
  2. 調和脾胃,促進吸收:香附還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促進脾胃消化吸收,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同時,香附也能改善肝氣鬱結引起的脾胃不和,進一步促進藥效吸收。

因此,明目和血飲中加入香附,既能疏肝解鬱,改善眼部症狀,又能促進藥物吸收,協調整體功效。

明目和血飲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方中藥材多偏寒涼,而甘草性甘溫,能調和諸藥,使其藥性平和,避免寒涼之性傷及脾胃,減輕藥物對人體的刺激和副作用。
  2.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甘草味甘,能補脾益氣,使脾胃運化功能加強,進而促進藥物吸收和藥效發揮,更好地達到明目和血的效果。同時,甘草亦可解毒,保護肝腎,避免其他藥材對肝腎的損傷,提高治療安全性。

明目和血飲中使用龍膽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除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 龍膽草味苦寒,性寒涼,善於清瀉肝膽實火。肝火上炎,則目赤腫痛,視物模糊,而龍膽草能清肝火,降肝陽,改善眼部炎症,達到明目的效果。
  2. 疏肝利膽,促進血液循環: 龍膽草入肝膽經,具有疏肝利膽的作用,能促進肝膽氣血運行,改善肝臟功能,使血液循環通暢,從而達到和血、明目的功效。

明目和血飲中加入決明子,主要是基於其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功效。決明子性寒味甘,入肝、腎經,具有降肝火、清肝熱、瀉肝風的作用,可以改善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同時,決明子還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以改善因肝熱所致的便祕,從而達到清肝明目、通便益氣的效果,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目疾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明目和血飲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風火隱于經絡中,血虛不能鼓動邪氣外散,致眼有雲翳遮瞳仁」,其病機可析為兩大層次:

  1. 風火鬱滯:風性上擾,火性炎上,風火相搏,循經絡上攻目竅,滯結不散,形成目赤、翳障等實證。
  2. 血虛失養:血虛則經絡失潤,衛外無力,既難濡養目睛,亦無力驅邪外出,導致「邪戀血分」之虛實夾雜證,症見視物昏矇、翳膜久不消退。

此證屬「本虛標實」,治法需兼顧祛風清火以治標,養血和血以固本,標本同治,使邪散而目明。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祛風瀉火,清肝明目

  • 菊花、防風:辛涼透表,散頭目風熱,為眼科風證要藥。
  • 龍膽草:苦寒直折肝火,清瀉肝經實熱,防止風火化燥傷陰。
  • 草決明:清肝明目退翳,兼潤腸通便,導火下行。
  • 加密蒙花、木賊(有翳時):蒙花善消翳障,木賊輕揚散風,協同增強退翳之力。

2. 養血和血,濡目通絡

  • 四物湯基礎(當歸、生地、川芎、赤芍)
    • 當歸、生地補血滋陰,充養肝血以明目;
    • 川芎、赤芍活血行滯,助血行則風火自熄,兼防血瘀致翳。

3. 調氣疏鬱,標本兼顧

  • 香附:疏肝理氣,解鬱滯以助血行,氣暢則火降。
  • 防己:利濕祛風,引邪下行,兼防濕熱鬱蒸目竅。

4. 鎮心安神,協調藥性

  • 朱砂:質重鎮靜,清心降火,防止風火上擾神明;研末沖服,取其沉降之性直達病所。
  • 甘草:調和諸藥,緩和苦寒傷胃之弊。

全方配伍特點

此方以「清瀉與滋養並行」為綱:

  • 祛邪:風火同治,從肝(龍膽、決明)與表(菊花、防風)分消,佐以活血通絡,使邪無所附。
  • 扶正:養血填陰,充實肝血以載藥上行,目得血則能視。
  • 特殊配伍:朱砂與四物湯同用,反映「血虛火浮」時,需鎮降與濡養並舉,使火不僭越而血自和。

適用範疇:凡風火膠結、血虛絡滯之眼疾,如椒瘡(沙眼)、赤絲虯脈、翳膜初起等,屬「虛中夾實」者,可隨證加減。

傳統服藥法


朱砂4分,當歸4分,生地4分,川芎4分,赤芍4分,菊花4分,防風4分,防己4分,香附4分,甘草4分,龍膽草4分,草決明4分。
有翳,加密蒙花、木賊。
上水煎,將藥倒出,朱砂細末加入。食遠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清熱明目的功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