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藥豬蹄湯

洗藥豬蹄湯

XI YAO ZHU T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7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心經 15%
肝經 15%
胃經 11%
膀胱經 7%
大腸經 7%
腎經 3%
膽經 3%
肺經 3%
心包經 3%
小腸經 3%
三焦經 3%
脾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肺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洗藥豬蹄湯中加入藁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 藁本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濕、止疼痛的功效。豬蹄富含膠原蛋白,具有滋補、美容的作用。二者搭配,可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引起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狀。
  2. 活血化瘀: 藁本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因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也有一定的療效。

洗藥豬蹄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豬蹄富含膠原蛋白,可滋陰潤燥,二者合用,可改善血虛所致的肢體麻木、面色蒼白、月經不調等症狀。
  2. 促進傷口癒合: 當歸有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的作用,能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炎症反應。豬蹄中的膠原蛋白有助於修復受損的組織,二者結合可促進傷口癒合,改善組織再生。

「洗藥豬蹄湯」方劑中加入「獨活」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祛風濕、通經絡:獨活味辛、性溫,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功效。豬蹄富含膠原蛋白,有助於滋養筋骨。二者結合,可有效改善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筋骨痠痛等症狀,尤其適用於寒濕凝滯型風濕病。

二、活血化瘀:獨活亦有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緩解疼痛和腫脹,對於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疼痛和腫脹有輔助治療作用。

「洗藥豬蹄湯」中加入黃連,主要是因為黃連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在該方劑中主要起到以下作用:

  1. 清熱解毒: 豬蹄性溫熱,容易導致上火,黃連性寒,可清熱解毒,平衡豬蹄的溫熱之性,避免上火。
  2. 燥濕止癢: 豬蹄富含膠質,容易引起濕氣,導致皮膚瘙癢。黃連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豬蹄帶來的濕熱之症。

總之,黃連在「洗藥豬蹄湯」中起到平衡豬蹄性質,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由豬蹄引起的相關症狀。

「洗藥豬蹄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基於其藥性與功效: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峻猛之效。豬蹄性寒,加入甘草可緩解其寒性,避免寒涼傷脾胃。
  2. 益氣補脾: 甘草具益氣補脾、緩解脾虛乏力的作用。豬蹄富含膠原蛋白,能補益氣血,兩者相輔相成,更能增強補益功效。

因此,甘草在「洗藥豬蹄湯」中扮演著調和藥性、增強補益效果的重要角色。

「洗藥豬蹄湯」中包含大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解毒、涼血的功效,可清瀉腸胃濕熱,對於因濕熱引起的豬蹄發炎、腫脹、疼痛等症狀具有改善作用。
  2. 活血化瘀: 豬蹄富含膠原蛋白,具有滋陰潤燥、補血益氣的功效,但同時也容易造成血瘀。大黃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豬蹄中的營養成分更好地吸收,避免血瘀阻滯。

因此,在「洗藥豬蹄湯」中加入大黃,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促進豬蹄的營養吸收,起到更好的保健作用。

洗藥豬蹄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豬蹄的燥熱性: 豬蹄性溫,若單獨食用容易上火。白芍性微寒,能中和豬蹄的燥熱之性,使湯品更易於消化吸收,且不致於上火。
  2. 滋陰養血: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的功效。豬蹄富含膠原蛋白,能滋補氣血。白芍與豬蹄搭配,相輔相成,可滋陰養血,改善氣血虛弱引起的各種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乏力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洗藥豬蹄湯」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癰疽破後」,即適用於癰疽潰瘍後期,瘡面已破潰但腐肉未盡、新肉未生之症。其功效主要為「去敗肉,生新肉」,透過外洗方式清潔瘡面、祛除腐壞組織,並促進氣血運行以生肌收口。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豬蹄湯」為藥引,取其滋潤黏滑之性,輔助藥物滲透並保護瘡面。方中藥物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 祛腐解毒(清熱燥濕)

    • 黃連、大黃、狼牙草、薔薇根:清熱瀉火、解毒斂瘡,善治熱毒壅滿之潰瘍。
    • 菵草(疑為「莽草」或「藁本」之別名):具祛風除濕、殺蟲止癢之效,協助清除瘡面濕毒。
  2. 活血生肌(和血通絡)

    • 當歸、芍藥:養血和血,改善局部氣血瘀滯,促進新肉生長。
    • 甘草:調和諸藥,兼可緩解瘡面疼痛。
  3. 祛風透邪(疏風止痛)

    • 藁本、獨活:辛溫祛風,善除經絡風濕,緩解瘡周腫痛僵麻。
    • 漢椒(花椒)、蔥白:外洗時加入,溫通經絡並增強化濕止癢之效。

三、配伍特點與治療機理
全方以「外治濕熱腐肉」為核心,結合清熱解毒與活血生肌之品。豬蹄湯為載體,既能軟化瘡面腐肉,又可減緩藥物刺激性;諸藥協同達到「腐去新生」之效,符合中醫「煨膿長肉」的瘡瘍外治理念。

四、推論可能功效延伸
除癰疽潰瘍外,本方或可運用於其他皮膚潰爛伴隨濕熱瘀滯之症,如慢性瘡瘍、溼疹潰瘍等,然需辨證為「熱毒未清、氣血不暢」之證型。其外洗法直接作用患處,避開內服藥之峻烈,適合體弱不耐攻伐者。

傳統服藥法


藁本(去苗)2兩,川當歸(去蘆)2兩,杜獨活(去蘆)2兩,菵草2兩,黃連(去須)2兩,薔薇根2兩,狼牙草2兩,甘草2兩,大黃2兩,芍藥2兩。
去敗肉,生新肉。
上為粗末。
先用豶豬前蹄1只,煮取濃汁,澄去滓、肉與上面油花;每用藥末半兩,蹄汁1碗,蔥白1根,漢椒20余粒,同煎3-5沸,去滓,通手洗,軟帛挹乾,貼膏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洗藥豬蹄湯,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七四引《外科精要》。 組成:藁本(去苗)2兩,川當歸(去蘆)2兩,杜獨活(去蘆)2兩,菵草2兩,黃連(去須)2兩,薔薇根2兩,狼牙草2兩,甘草2兩,大黃2兩,芍藥2兩。 主治:去敗肉,生新肉。主治:癰疽破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