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犀角大黃湯的組成中包含犀角,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與大黃的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作用相輔相成,針對熱毒熾盛、血分有熱、神昏譫語、壯熱煩躁、便祕腹痛等症狀,能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犀角性寒,味苦鹹,入心、肝、胃經,具有清心涼血、解毒定驚之效,尤其善治熱毒入血,神昏譫語、發斑發疹等症。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肝經,擅長瀉熱通便,清熱解毒,對於熱毒壅滯腸道、便祕腹痛等症狀效果顯著。兩者合用,相得益彰,更能加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達到治療熱毒熾盛,血分有熱等病症的目的。
犀角大黃湯中包含大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瀉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解毒、通便的功效。犀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二者合用,可以加強瀉熱解毒之效,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疾病,如高熱、神昏、譫語、吐血、衄血等,都有良好的療效。
- 通腑泄熱: 大黃可以通暢腸道,瀉下熱毒,促進排泄。犀角可以清熱涼血,消解熱毒。二者配合,可以通腑泄熱,使熱毒從大便中排出,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犀角大黃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涼血:牡丹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可與犀角、大黃相輔相成,增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效果,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熱性病症。
- 緩解熱毒:犀角大黃湯中,犀角和黃芩為君藥,清熱解毒為主,但力量較強,容易損傷脾胃陽氣。牡丹皮則可以起到緩解熱毒、保護脾胃的作用,使其更適合臨牀應用。
犀角大黃湯為清熱解毒、涼血散瘀之名方,方中薏苡仁之應用,旨在利濕除痹,輔助主藥犀角、大黃清熱解毒之力。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歸脾、胃、肺經,擅長利水滲濕,健脾止瀉,其清熱利濕之效,能助犀角大黃湯清熱解毒而不留濕,使邪去正安。此外,薏苡仁尚具美白皮膚,消除浮腫之功,對於熱病後期或熱毒內盛所導致的皮膚問題,如紅斑、水腫等,亦有良好療效。故犀角大黃湯中加入薏苡仁,既增強了整體方劑的清熱利濕功能,又可護理熱病患者之皮膚,達到了治療與調理並重的目的。
犀角大黃湯中加入芒硝,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瀉熱通便: 犀角清熱解毒,大黃瀉火通便,芒硝亦具清熱瀉火、軟堅通便之效。三者合用,能迅速清熱解毒,瀉火通便,適用於熱毒壅盛、便祕腹痛、發熱口渴等症。
- 引藥下行: 芒硝性寒,質重,能引藥下行,有助於犀角、大黃等藥物直達病所,增強藥效,促進毒邪排出體外。
總之,芒硝在犀角大黃湯中起到協同清熱瀉火、促進藥效下行之作用,是方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犀角大黃湯為清熱解毒、涼血散瘀之名方,方中犀角善於清心熱、解熱毒,大黃則可瀉火通便,兩者相輔相成,能有效清解內熱。金銀花作為方中一員,其性寒味甘,歸肺、心、肝經,具備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效。在犀角大黃湯中加入金銀花,不僅能夠增強全方清熱解毒之力,對於由熱毒所致的斑疹、咽喉腫痛等症狀尤為適用。此外,金銀花還能調和方中藥物,防止苦寒之品過度損傷脾胃,確保方劑既能迅速清解熱毒,又兼顧了患者體質,使之適宜長時間服用,以達到治療與養生雙重目的。金銀花的加入,使犀角大黃湯成為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等病症的良方,彰顯了中醫藥學辨證施治、配伍精妙的特點。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犀角大黃湯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腸癰」(類似現代急慢性闌尾炎、腹腔膿瘍等),症見腹內隱痛、大小便秘澀。古代醫家認為腸癰多因熱毒壅滯、瘀血內結所致,治當清熱解毒、瀉下逐瘀。其腹痛隱隱提示病勢未至劇烈,但便澀說明腑氣不通,熱毒已傷津液,需急通腑瀉熱以防膿成。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清熱涼血解毒
- 犀角(現多用水牛角代):古代用其鎊末後下,取其鹹寒之性直清血分熱毒,為治熱毒熾盛之要藥。
- 金銀花:清熱解毒,透散腸腑鬱熱,與犀角協力遏制熱毒蔓延。
瀉下通腑逐瘀
- 大黃(酒炒):酒製緩其峻下之力,兼能活血,瀉腸腑積滯與瘀熱。
- 芒消:軟堅瀉下,助大黃攻逐熱結,通便以泄熱毒。
活血消癰排膿
- 牡丹皮:涼血散瘀,防熱毒耗血動血,兼消內癰。
- 梅仁(桃仁):破血逐瘀,潤腸通便,與大黃協力化瘀通滯。
利濕排膿護腸
- 薏苡仁、冬瓜仁:清熱利濕排膿,尤擅治內癰(如《金匱要略》薏苡附子敗醬散之意),兼護腸膜。
全方配伍思路
此方融合「清、下、消、利」四法:
- 清熱解毒(犀角、金銀花)直折火勢,防熱毒內陷;
- 通腑瀉瘀(大黃、芒消)開邪出路,使熱毒從下而解;
- 活血散結(牡丹皮、梅仁)破瘀阻以止隱痛;
- 利濕排膿(薏苡仁、冬瓜仁)針對腸癰成膿之變,標本兼顧。
全方體現「釜底抽薪」之策,通過瀉下與清熱並舉,使腸腑熱毒瘀結得解,隱痛自除,符合「六腑以通為用」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犀角(鎊末1錢,煎好。後入),大黃(酒炒)1錢2分,牡丹皮、梅仁(去皮尖)、冬瓜仁2錢,薏苡仁、芒消、金銀花3錢。
上(口父)咀。水二鐘煎,空心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 本方不宜與其他瀉下藥同時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犀角大黃湯, 出處:《外科啓玄》卷十二。 組成:犀角(鎊末1錢,煎好。後入),大黃(酒炒)1錢2分,牡丹皮、梅仁(去皮尖)、冬瓜仁2錢,薏苡仁、芒消、金銀花3錢。 主治:腸癰。腹內隱隱(疒丂)痛,大小便秘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