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內消丸

WU ZI NEI XI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脾經 16%
肺經 15%
胃經 14%
膀胱經 10%
心經 9%
腎經 8%
三焦經 3%
心包經 1%
大腸經 1%
肝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心經
腎經
三焦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五子內消丸中加入橘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消積化滯: 橘核性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消積化滯的功效。對於因肝氣鬱結、脾胃不和而導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橘核能起到緩解作用。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五子內消丸以補腎、溫陽、化瘀為主,而橘核的疏肝理氣作用可以配合其他藥物,更好地促進腎氣運行,改善氣血流通,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五子內消丸方中包含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之功效。五子內消丸主治癥瘕積聚,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腹脹、月經不調等症狀。香附能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起到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作用,改善患者的症狀。
  2. 調和脾胃,促進消化: 香附還有調和脾胃,促進消化的功效。五子內消丸中其他藥材如五味子、覆盆子等也具有補腎、益精、養肝等功效,配合香附的調和脾胃作用,能夠增強機體對藥物的吸收利用,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五子內消丸中加入花椒,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散寒、消腫止痛:花椒性溫,具有溫腎散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腎虛寒所致的腰膝酸冷、小腹墜脹、痛經等症狀,花椒能溫補腎陽,驅散寒邪,起到改善症狀的作用。
  2. 助藥力、增效:花椒本身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與其他藥材搭配,可以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例如,花椒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可以更好地起到溫腎散寒、消腫止痛的效果。

五子內消丸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梔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抑制因濕熱蘊積於下焦而引起的各種症狀,如小便不利、尿頻尿急、尿痛、陰囊濕癢等。
  2. 利濕通淋:梔子入膀胱經,能利濕通淋,促進體內濕熱排出,改善尿路感染、腎炎等疾病。同時,梔子還能緩解因濕熱引起的口苦、咽痛、舌苔黃膩等症狀。

因此,五子內消丸中加入梔子,可以有效地清熱瀉火、利濕通淋,達到治療下焦濕熱症的功效。

五子內消丸中加入山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的功效。對於五子內消丸所針對的兒童消化不良、積滯等症狀,山楂可以幫助消化積滯的食物,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功能。
  2. 活血化瘀:山楂除了消食化積,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五子內消丸所針對的一些伴隨瘀滯的症狀,如腹痛、便祕等,山楂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緩解疼痛,促進排便。

總而言之,山楂在五子內消丸中的加入,是基於其消食化積和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兒童消化不良、積滯、腹痛、便祕等症狀。

五子內消丸方中加入蒼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蒼朮味辛性溫,具有健脾燥濕之效,可燥脾胃之濕氣,改善脾胃虛弱,促進消化吸收,有助於提升藥物療效。

2. 疏肝理氣:蒼朮還具備疏肝理氣作用,可疏通肝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功效。

五子內消丸中的甘草,其加入目的主要有二:

一、 調和藥性: 五子內消丸以補腎滋陰為主,但藥性偏寒涼。甘草性甘平,味甘而質潤,可緩解藥物的寒涼之性,防止對脾胃造成損傷,使藥效更加平和。

二、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調和諸藥的作用。其補脾益氣能增強脾胃功能,使藥物更易吸收,提高藥效。同時,甘草作為君藥,能協調其他藥物的功效,使其相輔相成,發揮更好的療效。

五子內消丸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腎散寒,理氣止痛: 茴香性溫,味辛,入肝、腎經,具有溫腎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腎虛寒導致的男子不育、腰膝痠軟、腹痛等症狀,茴香能起到溫補腎陽、散寒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男性生殖系統功能。
  2. 促進藥物吸收: 茴香氣味芳香,能促進藥物吸收,有助於其他藥材發揮更好的療效。同時,茴香還能調和藥性,減少藥物副作用。

因此,五子內消丸中加入茴香,既能發揮其溫腎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又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是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子內消丸是一種著名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由腎虛引起的腫瘤及其他病症。其組成中包含黃柏,這是因為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黃柏的主要成分為小檗鹼,這種成分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對於腠理不調所致的熱症有良好的療效。此外,黃柏還能增強腎功能,促進液體代謝,有助於減輕腫瘤的發生概率。

在五子內消丸中,黃柏與其他組成藥材相輔相成,共同作用於腎臟,強化人體免疫系統。透過清理體內熱毒,黃柏可以減少腫瘤細胞的生長與擴散,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黃柏的加入使得五子內消丸不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還能為腎虛患者提供全方面的支持,從而達到內消的目的,增進健康。綜合以上分析,黃柏在此方劑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五子內消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症狀,其中包含了延胡索這味藥材。延胡索,學名為“延胡索”,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有效減輕疼痛,促進血液循環。在五子內消丸的組閤中,延胡索的加入有助於增強整個方劑的療效,特別是在處理婦女的經痛、產後恢復及其他由血瘀所造成的女性疾病方面。

此外,延胡索的中性藥性使其能夠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幫助調和和增強整體方劑的協同效應。其獨特的香氣和口感也能改善方劑的接受度,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因此,延胡索作為五子內消丸的組成部分,充分體現了中醫在方劑設計上對各種藥材性質與效果的深刻理解與靈活運用。這樣的組合不僅能有效緩解病症,還能促進整體健康,體現了中藥治療的全面性與系統性。

五子內消丸中包含防己,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 防己性味苦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五子內消丸主要針對小兒疳積、腹脹、水腫等症狀,防己可以幫助利水消腫,減輕水腫症狀,改善腹脹情況。
  2. 清熱解毒: 防己除了利水消腫外,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五子內消丸中,一些藥材如檳榔、使君子等具有較強的燥性,防己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

五子內消丸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痰濕內盛、食積不化等症狀。其中,防風作為其重要成分之一,具有特殊的藥理作用。首先,防風可以發揮解表散寒的功效,對於因外感風邪所引起的頭痛、發熱等症狀具有良好療效。此外,防風還具有祛痰作用,可以幫助化解痰濕,促進消化,改善脾胃功能。這對於五子內消丸的整體療效有著重要的補充作用。

防風的使用可增強方劑的整體效果,使其不僅能夠針對痰濕問題,還能抵抗外來的風邪,達到內外調和的狀態。此外,防風中含有的揮發油成分可促進血液循環,進一步提升身體的免疫力。因此,防風在五子內消丸中的作用不僅僅是單一的,還顯示了中藥方劑整體調理的理念,體現了中醫治療在考慮病因與症狀綜合治療的特點。

五子內消丸的組成中,包含人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益脾腎,固本培元: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效。五子內消丸主要治療腎虛精虧所致的遺精、早泄、滑精、陽痿等症,而腎虛常伴脾氣虛弱。人參補脾健運,能幫助脾胃更好地吸收營養,為腎臟提供充足的精氣,從而達到補腎固本的效果。
  2. 扶正祛邪,增強體質: 人參具有扶正固本、增強免疫力的作用,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五子內消丸中,其他藥材如覆盆子、枸杞子、芡實等也具有補腎益精的作用。人參的加入,可以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共同增強藥效,從而更有效地治療腎虛精虧。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子內消丸」

中藥方劑「五子內消丸」,主要成分包括橘核、香附、花椒、梔子、山楂、蒼朮、甘草、茴香、黃柏、延胡索、防己、防風、人參。

主治功效

疝氣,是指因腹壁肌肉薄弱或鬆弛,導致腹腔臟器(如腸子、胃、子宮等)突出腹壁而引起的疾病。中醫古代文字中對疝氣的描述,多與「氣」相關。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橘核:性味苦、辛,歸肺、大腸經,具有理氣化痰、散結消癥、止痛的功效。

  • 香附:性味辛、苦,歸肝、脾經,具有理氣解鬱、調經止痛、散結消癥的功效。

  • 花椒:性味辛、溫,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的功效。

  • 梔子:性味苦、寒,歸心、脾、肺經,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

  • 山楂:性味酸、甘,歸脾、胃、肝經,具有消食化積、活血化瘀、降脂降壓的功效。

  • 蒼朮:性味苦、辛,歸脾、胃、肝經,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的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的功效。

  • 茴香:性味辛、溫,歸脾、胃、肝、腎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的功效。

  • 黃柏:性味苦、寒,歸心、肺、大腸經,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的功效。

  • 延胡索:性味辛、溫,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的功效。

  • 防己:性味苦、辛,歸脾、肺、腎經,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的功效。

  • 防風:性味辛、溫,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的功效。

  • 人參:性味甘、微苦,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氣、生津、止渴的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五子內消丸」,由橘核、香附、花椒、梔子、山楂、蒼朮、甘草、茴香、黃柏、延胡索、防己、防風、人參等藥材組成,具有理氣化痰、散結消癥、止痛、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消食化積、活血化瘀、降脂降壓、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溫裡溫中、驅蟲殺蟲、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補氣、益氣、生津、止渴等功效,主治疝氣。

傳統服藥法


橘核1兩7錢,香附子1兩7錢,花椒子(黑者)1兩7錢,山梔1兩7錢,山楂子1兩7錢,茅朮1兩7錢,甘草1兩,茴香1兩,黃柏1兩,元胡索1兩,漢防己1兩,防風1兩,人參5錢。
煉蜜為丸。
每服3錢,空心鹽湯送下。再用茅朮煎湯,先熏後洗,毛孔內出水珠,其症自消,不可間斷。單服藥及單熏洗者皆不效,二者兼行,雖症大如鬥者亦愈,但針過者不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腹股溝疝氣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五子內消丸, 出處:《何氏濟生論》卷六。 組成:橘核1兩7錢,香附子1兩7錢,花椒子(黑者)1兩7錢,山梔1兩7錢,山楂子1兩7錢,茅朮1兩7錢,甘草1兩,茴香1兩,黃柏1兩,元胡索1兩,漢防己1兩,防風1兩,人參5錢。 主治:疝氣。

五子內消丸, 出處:《醫林繩墨大全》卷五。 組成:香附子2兩,橘核2兩,漢防己2兩,花椒子2兩,玄胡索2兩,山楂子2兩,黃柏2兩,山梔子2兩,防風2兩,川楝子(7制)2兩,茅山蒼朮3兩2錢,小茴香1兩4錢,沉香5錢,人參1兩,白茯苓3兩。 主治:疝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