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七仙丸

QI XIAN WAN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肝經 31%
腎經 25%
肺經 23%
心經 5%
膀胱經 5%
大腸經 5%
脾經 1%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肝腎俱虛,眼常昏暗,多見黑花,或生翳障,視物不明,迎風有淚。

傳統服藥法

菟絲子(酒浸,另研為末)5兩,蓯蓉(酒浸,去皮炒,切,焙乾)1兩,巴戟(去心)1兩,車前子3兩,熟乾地黃3兩,枸杞子3兩,甘菊花(揀淨)4兩。
補肝腎,增目力。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食前每服30丸至50丸,溫酒送下;鹽湯亦得。

方劑組成解釋

菟蕬子性辛甘、平。主治滋補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用於陽痿遺精、尿有餘瀝、遺尿尿頻、腰膝酸軟、目昏耳鳴、腎虛胎漏、胎動不安、脾腎虛瀉、外治白癜風。

肉蓯蓉性甘,溫,鹹。主治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主腎陽虛衰、精血不足之陽痿、遺精、白濁、尿頻餘瀝、腰痛腳弱、耳鳴目花、月經衍期、宮寒不孕、腸燥便秘。

巴戟天性辛甘、溫。主治補腎助陽、強筋壯骨、祛風除濕。主腎虛陽痿、遺精早洩、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宮冷不孕、風寒濕痹、腰膝酸軟、風濕肢氣

車前子性味甘、淡、微寒。主治清熱利尿、滲濕通淋、明目、祛痰。用於水腫脹滿、熱淋澀痛、暑濕泄瀉、目赤腫痛、痰熱咳嗽。

生地黃性甘、苦、寒。主治滋陰清熱;涼血補血。用於熱病煩渴、內熱消渴、骨蒸勞熱、溫病發斑、血熱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血少經閉、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

枸杞子性味甘、 平。主治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用於虛勞精虧、腰膝酸痛、眩暈耳鳴、內熱消渴、血虛萎黃、目昏不明。

菊花性味甘、苦、微寒。主治用於風熱感冒、發熱頭痛。本品體輕達表、氣清上浮、微寒清熱、長於疏散風熱、故常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溫邪犯肺、發熱、頭痛、咳嗽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七仙丸, 出處:《禦藥院方》卷十。 組成:菟絲子(酒浸,另研爲末)5兩,蓯蓉(酒浸,去皮炒,切,焙乾)1兩,巴戟(去心)1兩,車前子3兩,熟乾地黃3兩,枸杞子3兩,甘菊花(揀淨)4兩。 主治:補肝腎,增目力。主治:肝腎俱虛,眼常昏暗,多見黑花,或生翳障,視物不明,迎風有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菊睛丸

相似度 72%

內養丸

相似度 72%

傅延年酒

相似度 72%

巴菊枸杞丸

相似度 72%

菊精丸

相似度 66%

滋腎養心丸

相似度 66%

枸杞丸

相似度 66%

菊花煎

相似度 61%

巴戟天丸

相似度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