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固精」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固精
固精,又稱「固腎澀精」,為中醫治法之一,屬「固澀法」範疇,主要用於治療腎氣不固所導致的遺精、滑精、早泄、尿頻、遺尿,或婦女帶下過多等症。其核心在於補益腎氣,增強封藏功能,使精關得固,從而防止精微物質(如精液、津液)過度流失。
中醫理論基礎
中醫認為,「腎主藏精」,腎氣的盛衰直接影響人體的生殖、生長發育及水液代謝。若腎氣虧虛,封藏無力,則可能出現精關不固的現象,表現為遺精、滑泄等症。此外,脾虛氣陷或心腎不交亦可能影響精液的固攝,故固精常需兼顧調理脾腎或交通心腎。
相關證型與治法
-
腎氣不固
- 表現:頻繁遺精、滑精、腰膝酸軟、耳鳴乏力、小便清長或夜尿頻多。
- 治法:補腎固精,常用方劑如金鎖固精丸(含沙苑子、芡實、蓮鬚等),或水陸二仙丹(金櫻子、芡實)。
-
心腎不交
- 表現:夢遺、心悸失眠、煩熱盜汗、舌尖紅。
- 治法:清心火、滋腎陰,方如三才封髓丹(天冬、熟地、人參、黃柏等),或配合黃連阿膠湯。
-
脾腎兩虛
- 表現:遺精伴食少便溏、肢體倦怠。
- 治法:健脾益腎,方用秘元煎(山藥、白朮、人參等)或桑螵蛸散。
常用固精藥物
中藥中具固精作用的藥材多具「酸澀收斂」之性,例如:
- 山茱萸:補肝腎、澀精止遺。
- 芡實:健脾固腎,用於遺精帶下。
- 金櫻子:固精縮尿,適用於滑精、遺尿。
- 龍骨、牡蠣:重鎮安神,收斂固澀。
與其他治法的區別
固精專注於「澀其滑脫」,但臨床需辨明虛實。若因濕熱下注(如尿道澀痛、舌苔黃膩)所致遺精,則不宜單純固澀,需先清利濕熱,再行調補。
固精治法體現中醫「標本兼顧」的特色,不僅止於收斂,更重視補益腎氣,以恢復其封藏之能。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