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地黃膏子丸

DI HUANG GAO ZI WAN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肝經 23%
脾經 16%
心經 12%
腎經 8%
肺經 8%
胃經 8%
膽經 7%
膀胱經 3%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小腸經 1%
大腸經 1%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男子、婦人臍下奔豚氣塊,小腹疼痛,卵痛,即控睾相似,漸成腫,陰腫痛,上衝心腹不可忍者。

傳統服藥法

血竭、沈香、木香、廣茂(炮)、玄胡、蛤蚧、人參、當歸、川楝(麩炒)、芍藥、川芎、續斷、白朮、全蠍(炒)、柴胡、茴香(炒)、沒藥(以上分量不定,隨症加減用之)。
多氣者,加青皮、陳皮;多血者,加肉桂、吳茱萸。
上為細末,地黃膏子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日加1丸,至30丸,空心溫酒送下。
本方方名,《赤水玄珠》引作「地黃膏子」。

方劑組成解釋

血竭性味甘、鹹、平、小毒。主治祛瘀定痛、止血生肌。 用於跌撲折損、內傷瘀痛、外傷出血不止。

沉香性辛、苦、溫。主治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 用於胸腹脹悶疼痛、胃寒嘔吐呃逆、腎虛氣逆喘急。

木香性辛味辛、苦、溫。主治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用於胸脘脹痛、瀉痢後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泄瀉腹痛。

延胡索性辛、苦、溫、無毒。主治活血、利氣、止痛。 用於胸脅、脘腹疼痛、經閉痛經、產後瘀阻、跌撲腫痛。

蛤蚧性味鹹、平。主治補肺益腎、納氣定喘、助陽益精。用於虛喘氣促、勞嗽咳血、陽萎遺精。

人參性甘、微苦、微溫。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當歸性味甘辛、苦、溫。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用於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等症。

川楝子性苦、寒、有小毒。主治疏肝泄熱、行氣止痛、驅蟲殺蟲。用於胸脅、脘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頭癬等症。

白芍性苦、酸、微寒。主治平肝止痛、斂陰止汗、養血和營。治療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自汗、盜汗、脅肋脘腹疼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等症。

川芎性味辛、溫。主治活血祛瘀;行氣開鬱;祛風止痛。用於頭痛眩暈、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腥痛、症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瘍等症。

續斷性味苦、辛、性微溫。主治補肝腎、強筋骨、續折傷、止崩漏。用於腰膝酸軟、風濕痹痛、崩漏、胎漏、跌撲損傷。

白朮性味苦、甘、溫。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常用於治療脾虛食少、腹脹腹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等症。

蠍性。主治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 用於小兒驚風、抽搐痙攣、中風口歪、半身不遂、破傷風、風濕頑痺、偏正頭痛、瘡瘍、瘰癧。

柴胡性味苦、辛、微寒。主治解表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用於外感發熱、半表半裏寒熱往來、瘧疾、肝鬱脅痛乳脹、頭痛頭眩、月經不調、氣虛下陷之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症。

沒藥性苦、平。主治散瘀止痛、外用消腫生肌。用於跌打淤血腫痛、癰疽腫痛、胸腹諸痛、外用治瘡口久不收斂。

茴香性辛、溫。主治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用於寒疝腹痛、睾丸偏墜、痛經、少腹冷痛、脘腹脹痛、食少吐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陰道炎氣從少腹起上衝咽喉

相同名稱方劑

地黃膏子丸, 出處:《元戎》卷十一。 組成:血竭、沉香、木香、廣荗(炮)、玄胡、蛤蚧、人參、當歸、川楝(麸炒)、芍藥、川芎、續斷、白朮、全蠍(炒)、柴胡、茴香(炒)、沒藥(以上分量不定,随症加減用之)。 主治:男子、婦人臍下奔豚氣塊,小腹疼痛,卵痛,即控睾相似,漸成腫,陰腫痛,上衝心腹不可忍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溫補湯

相似度 59%

溫精湯

相似度 59%

千金止帶丸

相似度 56%

木香金鈴丸

相似度 56%

海藏當歸丸

相似度 55%

走馬寸金丸

相似度 54%

益胃丹

相似度 52%

交加地黃丸

相似度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