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雙桂湯

地黃雙桂湯

DI HUANG SHUANG GU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4.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心經 24%
腎經 19%
脾經 18%
肺經 8%
膀胱經 4%
肝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地黃雙桂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 熟地黃性溫,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本方中因桂枝溫通陽氣,可能導致陰血虧虛,而熟地黃可起到滋陰補血的作用,使寒熱平衡。
  2. 調和藥性: 熟地黃甘潤,可緩解桂枝辛溫之燥,與生地黃相比,熟地黃更具滋陰補血之力,有助於防止藥性偏燥,使藥效更平和。

地黃雙桂湯方中加入桂枝,主要是因為桂枝具有溫經散寒、通陽化氣的作用。

其一,地黃滋陰,性寒,容易導致脾胃虛寒、陽氣不足。桂枝溫經散寒,可以溫補脾陽,化解地黃的寒性,避免傷及脾胃。

其二,桂枝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末梢循環,對於地黃滋陰補血的效果有協同作用。同時,桂枝還可通經絡,緩解因陰寒凝滯而引起的疼痛等症狀,使得補血效果更顯著。

因此,桂枝在方中起到溫陽化氣、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與地黃相輔相成,協同奏效。

地黃雙桂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補腎: 地黃滋陰,但容易寒涼傷陽。肉桂性溫,入腎經,可溫陽補腎,與地黃相配,陰陽調和,避免滋陰過度傷陽。
  2. 散寒止痛: 肉桂辛溫,能溫經散寒,並具有活血止痛的作用。對於因腎陽不足、寒凝血瘀導致的腰膝痠痛、肢冷畏寒等症狀,肉桂能起到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

地黃雙桂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桂枝、地黃燥熱之性: 地黃雙桂湯以滋陰潤燥、溫經散寒為目的,桂枝性溫,地黃性寒,白芍性微寒,可緩解藥性過於燥熱,使藥力平和,避免傷陰。
  2. 養血柔肝,調和藥性: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可協調地黃滋陰補血,桂枝溫經散寒的作用,使藥性更為協調,避免藥物單一功效過於突出,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地黃雙桂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滋陰,活血止痛: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地黃雙桂湯主要治療血虛陰虧所致的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月經不調等症狀,而當歸的補血活血功效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滋養血脈,從而緩解相關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地黃雙桂湯中的生地黃、熟地黃、麥冬、枸杞子等藥物偏於滋陰清熱,而當歸的溫陽活血作用可以平衡藥性,避免滋陰過度而導致脾胃虛寒,同時也促進藥物的吸收和利用,增強療效。

地黃雙桂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二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地黃滋陰潤燥,桂枝溫陽通經,二者合用,易於耗損脾氣,導致脾虛濕困。茯苓加入其中,可健脾利濕,使藥力更易於運行,避免損傷脾氣,提高療效。

二、寧心安神:茯苓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能與地黃、桂枝共同作用,改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同時,茯苓還能增強心氣,避免地黃滋陰過度而導致心氣虛弱。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地黃雙桂湯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主治證候
此方所治「怯寒脈虛,當臍痛,便溺不利」,其病機關鍵在於腎陽虛弱,兼血虛寒滯

  1. 怯寒脈虛:陽氣不足,溫煦失職,故畏寒;脈虛反映氣血兩虛。
  2. 當臍痛:臍為腎所主,此處疼痛多與腎陽虛衰、寒凝氣滯相關。
  3. 便溺不利:腎司二便,陽虛氣化無力,則小便不利;血虛腸燥或寒凝氣滯,亦可致排便不暢。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溫補腎陽,散寒通脈

    • 紫猺桂(肉桂):直入下焦,溫補命門之火,散寒止痛。
    • 桂枝尖:溫通經脈,助陽化氣,與肉桂協同增強溫陽散寒之效。
    • 二者合用(雙桂),針對腎陽虛寒之根本,兼解經脈寒凝。
  2. 滋陰養血,補益肝腎

    • 熟地:滋補腎精,填陰以涵陽,防桂之燥烈傷陰。
    • 當歸、酒炒白芍:養血和營,柔肝止痛,與熟地共濟陰血之虛。
  3. 健脾利濕,調和氣化

    • 茯苓:滲濕健脾,助陽氣化以利小便,同時防熟地之滋膩礙胃。

全方配伍思維
此方立於**「陰中求陽」**之法:

  • 以熟地、當歸、白芍補血滋陰為基,奠定物質基礎;
  • 佐以肉桂、桂枝溫通啟陽,解決寒凝氣滯之標;
  • 茯苓居中調和,使補而不滯,溫而不燥,契合「虛寒夾血滯」之病機。

適用範疇推論
可延伸至婦人經寒腹痛、老年腎虛夜尿頻多等證屬陽虛血弱者,但需據證加減化裁。

傳統服藥法


熟地3錢,桂枝尖5分,紫猺桂5分,酒炒白芍1錢半,當歸1錢,茯苓1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地黃雙桂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引葉氏驗方。 組成:熟地3錢,桂枝尖5分,紫猺桂5分,酒炒白芍1錢半,當歸1錢,茯苓1錢。 主治:怯寒脈虛,當臍痛,便溺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