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四苓湯

JIA WEI SI LI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1%
脾經 17%
膀胱經 14%
肺經 14%
肝經 11%
心經 7%
胃經 7%
膽經 4%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腎經
脾經
膀胱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四苓湯中的茯苓,其作用不可或缺,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 利水滲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功效。加味四苓湯主要針對濕熱困脾、水濕內停所致的症狀,茯苓在此起到利水消腫、健脾化濕的作用,幫助脾胃運化水濕,使水液代謝正常。
  2. 和中健脾:茯苓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改善因脾虛濕困導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加味四苓湯中加入茯苓,有助於脾胃的恢復,使機體恢復正常運作。

加味四苓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四苓湯本身以利水滲濕為主,加入白朮可增強其健脾益氣之力,使脾胃運化水濕能力增強,有利於水濕代謝。
  2. 固護脾陽:脾陽虛弱易導致水濕停滯,白朮能補脾益氣,溫陽化濕,可固護脾陽,防止水濕泛濫。

白朮的加入不僅增強了四苓湯利水滲濕的作用,同時也加強了健脾益氣、固護脾陽的效果,使方劑更具針對性和整體性。

加味四苓湯中添加豬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利水滲濕之力: 豬苓性甘淡平,入肺、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之效。四苓湯原本以茯苓、澤瀉、豬苓、白朮為主,以利水滲濕為主。加入豬苓後,可加強其利水滲濕之力,更能有效地消除體內濕氣,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2. 協同健脾化濕: 豬苓兼具健脾作用,能補益脾胃,促進脾胃運化水濕。四苓湯中加入豬苓,可以協同白朮健脾化濕,既能利水滲濕,又能調理脾胃功能,使水濕運化正常,從根本上解決水腫問題。

加味四苓湯中加入柴胡,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解表散熱: 柴胡性微寒,味苦,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退熱之功。四苓湯本身偏於利水滲濕,若患者兼有表證,如發熱、惡寒、頭痛等,則加入柴胡可起到解表散熱,使濕熱之邪得以宣泄,避免內陷。

2. 升清降濁: 柴胡具有升發陽氣的作用,能使脾陽上升,氣機通暢。四苓湯利水滲濕,若患者氣虛下陷,容易導致脾陽不振,水濕停滯。加入柴胡可提升陽氣,促進水濕代謝,達到升清降濁之效。

加味四苓湯中加入澤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四苓湯原方主治水濕內停,而澤瀉的加入可增強利水功效,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更有效地祛除水濕。
  2. 健脾利濕: 澤瀉能健脾利濕,與茯苓、豬苓、白術等藥物協同作用,共同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液代謝,從而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

加味四苓湯中加入青皮,主要源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利膽: 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膽經,具疏肝理氣、健脾利濕之效。四苓湯主治水濕內停,而肝氣鬱結可致脾失健運,加青皮可疏肝解鬱,使脾胃氣機通暢,利於水濕運化。
  2. 降氣止嘔: 青皮能降氣止嘔,適用於水濕內停導致的脾胃氣滯,出現嘔吐等症。加青皮能降氣止嘔,使脾胃和諧,配合四苓湯利水滲濕,效果更佳。

加味四苓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四苓湯主治濕阻中焦,脾陽不振,而陳皮的加入可助四苓湯理氣健脾,促進水濕代謝,改善脾胃功能,進一步消除水濕,達到治本的效果。
  2. 助滲利水: 陳皮具有一定的利水作用,可以促進體內水液的流通,有利於水濕的排出。與四苓湯中其他藥材合用,能增強利水滲濕的效果,更有效地解決水腫等症狀。

加味四苓湯中加入橘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化痰止咳:橘核性味苦辛,入肺、脾、腎經,具有利水消腫、化痰止咳的功效,可輔助四苓湯利水滲濕,化解痰飲,緩解因濕痰阻滯所致的咳嗽、胸悶等症狀。
  2. 行氣止痛:橘核還能行氣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脅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四苓湯原本以利水消腫為主,加入橘核則能增加其行氣止痛的作用,使療效更為全面。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加味四苓湯」組成介紹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豬苓

豬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等多種功效。其中,利水消腫為其主要功效,可治療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等證。此外,豬苓還能保護肝臟,調節體內水液代謝,緩解口渴、口乾等症狀,促進腸道蠕動,增加腸道吸收,從而止瀉。豬苓亦有止嘔作用,能緩解嘔吐症狀,增強免疫,提高抵抗力。

柴胡 柴胡性微寒,味微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調經止痛之功效。能改善因風邪入侵人體而引起的氣血不暢、熱毒蘊結所致的症狀,可治療寒熱往來的半表半里之熱,寒熱往來熱象包括弛張熱與間歇熱。柴胡具有較強的鎮咳作用。柴胡能疏散肝鬱之氣,改善肝氣橫逆所致之頭暈目眩,並能益氣清熱、調和血氣,緩解口苦口乾等症狀。柴胡能升陽舉陷,可治陽氣下陷之疾,如久瀉脫肛。柴胡味辛苦,氣微寒,芳香疏泄,尤善於疏散少陽半表半裡之邪,為治療少陽證之要藥。

澤瀉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能通行小便,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被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疾病。澤瀉能清熱利尿,是中醫學中之澀精止遺要藥,主治遺精、早洩等男性疾病。澤瀉含多種有效成分,如澤瀉苷、澤瀉素等,能促進骨骼和肌肉組織細胞分裂和生長,提高骨骼和肌肉組織的強度和彈性,增強骨骼和肌肉的力量,起到強筋骨的作用。澤瀉亦可止嘔,具平肝瀉火、疏通腸胃之效,可緩解消化不良、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調節神經系統,減輕胃部不適、噁心感。

青皮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青皮可疏肝理氣,活血化瘀,適用於肝鬱氣滯、經痛、跌打損傷等症狀。青皮還可以消積化滯,降氣止痛,常與山楂、神麴、麥芽等同用,以增強消積化滯之功。青皮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胸悶脹滿、呃逆等氣滯症狀。

陳皮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陳皮可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陳皮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陳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陳皮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陳皮能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中藥方劑「加味四苓湯」主治功效介紹

中藥方劑「加味四苓湯」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的功效,可治療小便不利、水腫、黃疸、腹水、泄瀉、痢疾、嘔吐、腹痛、肝膽濕熱、脾胃虛弱等症狀。

「加味四苓湯」具有以下主治功效:

  1. 利水滲濕: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緩解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2. 清熱解毒:去除體內毒素,緩解黃疸、腹水等症狀。

  3. 疏肝理氣:疏通肝氣,緩解肝膽濕熱、腹脹、腹痛等症狀。

  4. 健脾和胃:健脾補胃,緩解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泄瀉等症狀。

總之,中藥方劑「加味四苓湯」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的功效,可治療小便不利、水腫、黃疸、腹水、泄瀉、痢疾、嘔吐、腹痛、肝膽濕熱、脾胃虛弱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茯苓3錢, 白朮1錢半(炒黑), 豬苓1錢半, 柴胡梢5分, 澤瀉1錢半, 青皮1錢半(炒), 陳皮1錢半, 橘核3錢(炒)。
水煎,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有較強的利水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患者應注意觀察。
  • 本方有較強的活血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等症狀,患者應注意觀察。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四苓湯, 出處:《醫略六書》卷二十六。 組成:茯苓3錢,白朮1錢半(炒黑),豬苓1錢半,柴胡梢5分,澤瀉1錢半,青皮1錢半(炒),陳皮1錢半,橘核3錢(炒)。 主治:女子前陰漫腫,脈弦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