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家秘正氣散

JIA MI ZHENG QI SAN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脾經 32%
肺經 24%
胃經 24%
心經 4%
膀胱經 4%
腎經 4%
膽經 4%
大腸經 4%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胃有痰涎,嘔吐酸水。

傳統服藥法

藿香、厚朴、廣皮、半夏、乾葛、竹茹、麥芽、白茯苓。
胃火旺,加川連,衝蘆根汁服;胃寒,加生薑;胃燥,加天花粉,衝竹瀝、蘿蔔汁溫服。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藿香性味辛、性微溫。主治芳香化濁、開胃止嘔、發表解暑。 用於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

厚朴性苦、辛、溫。主治燥濕消痰、下氣除滿。用於濕滯傷中、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痰飲喘咳。

陳皮性苦、辛、溫。主治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常用於脾胃氣滯證。具有行氣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可改善寒濕阻中的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噁心嘔吐、腹瀉。

半夏性味辛、溫。主治降逆止嘔,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

葛根性甘、辛、平。主治主升陽明之氣、鼓舞胃氣上行、多用於外感表證邪氣、項背強痛證、又可清熱生津而止渴。降血壓﹐治高血壓腦病(眩暈、項緊、頭痛)等症狀。

竹茹性甘、微寒。主治清熱化痰、除煩止嘔。 用於痰熱咳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眼、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麥芽性甘、平。主治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常用於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乳汁鬱積、乳房脹痛、婦女斷乳。

茯苓性甘、淡、平。主治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用於水腫尿少、水腫脹滿、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遺精白濁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嘔吐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胃食道逆流(胃酸)多痰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家秘正氣散, 出處:《症因脈治》卷二。 組成:藿香、厚朴、廣皮、半夏、乾葛、竹茹、麥芽、白茯苓。 主治:胃有痰涎,嘔吐酸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乾葛竹茹湯

相似度 71%

四正散

相似度 66%

梔連正氣散

相似度 66%

不換金散

相似度 62%

小正氣散

相似度 61%

查補二陳湯

相似度 61%

藿香脾飲

相似度 61%

竹茹二陳湯

相似度 61%

香朴散

相似度 61%

相關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