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加味瀉心湯

JIA WEI XIE XIN TANG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心經 20%
肺經 16%
腎經 13%
小腸經 11%
胃經 8%
心包經 8%
脾經 5%
肝經 5%
膀胱經 4%
膽經 3%
大腸經 1%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心火熾盛,五中煩躁,面紅目赤,口燥唇裂,甚則衄血吐血。

傳統服藥法

黃連5分, 犀角5分, 蒲黃1錢, 天冬2錢, 丹參2錢, 元參1錢5分, 連翹2錢, 茯苓2錢, 甘草5分, 淡竹葉20張, 燈心3尺。

方劑組成解釋

黃連性苦、寒。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犀角性酸鹹、寒。主治清熱、涼血、定驚、解毒。治傷寒溫疫熱入血分、驚狂、煩躁、譫妄、斑疹、發黃、吐血、衄血、下血、癰疽腫毒。

蒲黃性味甘、微辛、平。主治止血、化瘀、通淋。 用於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傷出血、經閉痛經、脘腹刺痛、跌撲腫痛、血淋澀痛。

天門冬性味甘、苦、寒。主治滋陰、潤燥、清肺、降火。 治陰虛發熱、咳嗽吐血、肺痿、肺癰、咽喉腫痛、消渴、便秘。

丹參性味苦、微寒。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痺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等症。

玄參性味甘、苦、鹹、微寒。主治滋陰、降火、除煩、解毒。治熱病傷陰、舌繹煩渴、發斑、骨蒸勞熱、夜寐不寧、自汗盜汗、津傷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癰腫、瘰癧、溫毒發斑、目赤、白喉、瘡毒。

連翹性苦、微寒。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用於癰疽、瘰癘、乳癰、丹毒、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溫熱入營、高熱煩渴、神昏發斑、熱淋尿閉。

茯苓性甘、淡、平。主治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用於水腫尿少、水腫脹滿、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遺精白濁等症。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淡竹葉性甘淡、寒、主治清熱、除煩、利尿。用於熱病煩渴、小便赤澀淋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小兒驚啼、小便赤澀、淋濁等症。

燈心草性甘、淡、微寒。主治清心降火、利尿通淋。治淋病、水腫、小便不利、濕熱黃疸、心煩不寐、小兒夜啼、喉痺、創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心情煩燥結膜炎胃腸出血口乾口渴眼睛紅痛牙齦出血嘴唇紅腫嘴唇焦裂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瀉心湯, 出處:《醫醇剩義》卷二。 組成:黃連5分,犀角5分,蒲黃1錢,天冬2錢,丹參2錢,元參1錢5分,連翹2錢,茯苓2錢,甘草5分,淡竹葉20張,燈心3尺。 主治:心火熾盛,五中煩躁,面紅目赤,口燥唇裂,甚則衄血吐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清營湯

相似度 60%

清肝解毒湯

相似度 52%